“五一”期间,市民穆女士在卜奎大街某家电商场相中一台冰箱,和商场导购小姐商量能让利多少时,发现老规矩“砍价”不灵了,被告知只能让利100元。原来,最近这家商场开始实行“明码实价”销售商品,以往动辄好几百甚至上千的“砍价”空间,据说已经被取消。穆女士这下为难了,买东西不讲价,没有买到所能承受的价位,总感觉不舒服。
在我市家电商场里购买商品,市民讨价还价已成惯例,“砍价”成为市民购物的习惯。商家也是在与市民“砍价”过程中,赚取利润。多年来,家电行业形成一套定价规则,就是供应商会给家电商场提供两个价格,一个是价签上的挂牌价,一个是最低零售价。家电在销售过程中,卖场导购人员也是随机应变,最终的成交价格在两个价格之间,有时一件商品在讨价还价中,竟然相差上千元。
一件商品的挂牌价格总是虚高,市民购买时当然要“砍价”,可是费了半天的“口舌”,自己也不知道“水分”挤干没有。市民杨先生年初在某家电商场相中了一台品牌电视,当时挂牌价格是14999元,经过与销售人员几个回合“较量”,以13999元价格拿下。几天后,杨先生又去闲逛,没想到的一幕出现,当初信誓旦旦说是最低价的销售人员,这回13799元价格就卖给了一对年轻人,让杨先生非常郁闷,并期待着有一天家电能够明码实价销售。
据了解,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今年2月26日发出《商业连锁经营企业规范价格行为倡议书》。倡议书内容针对合理定价、规范标价、明码实价、完善价格管理制度、杜绝价格违法行为等方面提出行业自律要求。沃尔玛、家乐福、物美、苏宁、国美等近40家大型零售、服务和供应商企业签署了倡议书。
日前,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家电商场,发现家电销售明码实价还是有水分。在卜奎大街中段某家电商场,某品牌的空调机,标牌价格2899元,导购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不参加商场的促销活动,找商场经理指示价格可以让利到2799元。而在相邻的一家家电商场,电视、音响、冰箱、洗衣机等也都是标价明确,但不少商品也可以“砍价”。在该商场销售热水器区域,销售人员看到记者咨询价格,就推销起某国内知名品牌热水器,标价1699元可以让利到1599元,当记者问销售人员,家电不都是明码实价销售吗。销售人员却解释,这是商场的促销价格,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针对家电业规范价格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家电商场经理告诉记者,家电销售价格在不透明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成本和讨价还价能力有着直接影响。当消费者购买家电时,自己费心费力不说,商场也要为此付出交易效率低、时间成本上升的代价。目前从家电行业来看,如果每家商场都遵守倡议书的相关规定,履行价格承诺,消费者与商家都将省时和省力,商家也可以在消费者的可信度上取得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