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20日消息,3D电视虽然成为今年市场上各企业热推的重头产品,但却存在居多的瓶颈。奥维咨询(AVC)副总经理金晓锋在腾讯微博上认为,从消费者角度,3D电视仍存有三大疑虑,导致在终端市场表现上,消费者购买意愿和实际购买之间存在差距。中国资深媒体人梁振鹏认为从产业链完善程度上来看,3D电视至今仍有四大软肋:首先,内容(3D片源)匮乏是3D电视产业发展的最大软肋。不少消费者被厂家促销员忽悠之后,买了3D电视,拿回家之后,不知道有什么用。既没有3D电视频道,又很难找到相对应的3D影碟看。准确说,3D功能其实对于电视机来说,属于实用价值很小的附加功能。并且一些产品号称能够将普通2D节目转换成3D效果,实乃天方夜谭,显示出的效果很难让人满意。从这一点上来说,3D电视暂且还是个鸡肋产品。
目前还是有很多影视内容厂商们在观望3D电视产业的发展,这使得3D电视内容瓶颈的解决更加遥遥无期。以国内市场蓬勃发展的蓝光影碟机市场为例,在短短两三年之间,蓝光影碟机从上万元跌破千元,节目源丰富的数十元价位的蓝光碟片供给充足,才使得蓝光影碟机在大中城市迅速呈现普及态势。正如蓝光的成功是全产业链条的成功一样,也希望有更多的3D内容厂商们能助推这些3D电视的硬件厂家,只有行业内的良性互动才能真正推进行业的发展。
其次,3D电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目前比较明显,而从技术角度上来讲尚无法完全避免。
3D显示技术,在电影产业发展了数十年之后,目前仍有很多技术问题不能解决,例如,相当大比例的观众观看时会头晕、头疼、恶心等。目前借助去年年初《阿凡达》全球热映的契机被迅速移植到电视产品中,这些技术缺陷会显得更加严重。尤其对于视力和智力发育还未成熟的儿童们来说,提醒家长们千万不要让他们去观看3D电视,以免伤害视力和大脑。
再次,3D电视厂家们“窝里斗”太严重。3D电视的技术流派有主动快门式、偏振式、裸眼式等等,几种都有明显技术缺陷的技术流派整天互相攻击,消费者很难有一个参考依据。从目前来看,这些技术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缺陷,并且由于技术还在发展,未来是否能够占据市场的主流是个未知数。如果消费者贸然选择其中一种制式的3D电视,很可能几年后面临产品边缘化的危险。
最后,3D电视产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由于3D电视技术标准未形成统一,这使得3D电视的上下游产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3D节目拍摄、编辑、制作、压缩、传输、存储、显示格式等方面,各厂家各自为政,容易形成极大的产业投入浪费。有鉴于此,国家对3D标准制订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厂商对国家标准的制订存有期望和等待。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刷新率较低(连入门级的200HZ都不够)、色彩还原度差、图像层次感弱的平板电视,呈现出来的3D图像效果很差,但是这些“伪3D电视”在家电连锁卖场等终端大肆兜售,以概念的名义让消费者做小白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