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低碳生活成为媒体、两会代表的热门话题。而在银川,不少市民已经悄然实践起低碳式的工作、生活方式。
80后网友“凡人”,最近在湖城社区晒了晒他结婚所遵循的“低碳原则”。比如,挑选家电时,不是先挑款式、性能,而是先看洗衣机、冰箱是不是变频的,电视机是不是LED的,只是因为这样的家电更省电。“凡人”说,虽然他购买家电所需的花费比预算多了四五千元,但他认为,如果人人都开始过低碳式的生活,更注意节能的小细节,我们未来的自然环境一定更和谐。
在行政中心工作的公务员朱正东,就深深体会到低碳生活带来的种种好处。每天,他步行上下班,既可以省去挤公交的麻烦,又可以锻炼身体。需要到其他部门时,尽量爬楼梯,不乘坐电梯。工作上的信息传递通过电子邮件更方便,还节省了打印的纸张。朱正东告诉记者,类似他这样的工作生活方式是许多公务员的写照。
尽管低碳生活的理念已走进银川人的工作、生活中,但是细细观察,还有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是实现低碳生活的“拦路虎”。比如,“限塑令”仍难实现,在银川,依然有很多地方还在免费发放塑料袋。记者走访西塔菜市场和早市发现,小商贩卖菜时还是在提供免费塑料袋,有的市民买完菜能拎七八个塑料袋。新华百货连锁超市收银员告诉记者:“每天带购物袋的人和买塑料袋的人各占一半,而自带购物袋的一般都是中老年人,多数年轻人图方便还是在购买塑料袋。”
还有就是,我们抛弃了手帕,习惯使用纸巾;为了方便和干净,更喜欢使用一次性筷子。湖城社区网友“豆包”说:“我们不妨回归传统,再拿起手帕,自带筷子去餐厅吃饭。可问题是,手帕难觅,用一次性筷子的习惯难戒。”
正如“豆包”所说,能替代一次性用品的东西在市场上难觅其踪。比如替代纸巾的手帕很难买到。记者走访了温州商城和东方商城,发现只有三家店铺销售手帕,而且手帕颜色款式单一,数量也很少。店主告诉记者:“买手帕的人少,销量更是少得可怜。”市民苏大妈说:“我也想用手帕,可是现在很难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