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的食物并没有特别可以称道的地方。味道偏近中餐,但是会加很多配菜和调料。
在金边的时候,闲逛中央市场,吃了第一顿柬餐。鸡汤熬的粥,加上鸡丝,豆芽,香菜和炒米粉,酌量加上辣椒酱和酸柑,就是一大碗香喷喷的晚餐了。坐在摊子旁边,大半时间是欣赏别人的津津有味。偶尔抬头,看见我看着他们,他们便会友好地笑,指着食物询问地翘起大拇指。于是我便肯定地竖起大拇指。他们笑得更加开心了。老板娘一直在麻利地招呼客人,调理食物。擦碗,添粥,加调料。每一步都恰到好处,不多不少。加了酸柑的粥味道很好,更加香浓。生生的豆芽嚼着也很脆。付账的时候,老板娘拿出我该付的钱,数给我看。1500里尔,好便宜的一顿晚餐。
市场里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硕大的蝎子,蜘蛛,知了,做熟了,裹着调料,,一筐一筐地摆在那里卖。
暹粒人能说简单英语的比金边多得多。在旧市场的小食店里还有英文的菜单。熟菜就一大盘一大盘地放在纱窗厨里,随便选择。一小盘2500里尔。可以让老板把几个菜拼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品尝多种口味了。菜是炒的,味道很想中国菜,油放得比较重,味道却清淡。汤也是一锅一锅放在那里,看中哪锅告诉老板就可以。试过冬瓜鸡汤和西洋菜鱼汤,都很美味。现调的“Fruit juice”又稠又甜,非常好喝。不过里面可是加了生鸡蛋黄的。
夜市上找吃的是颇为不同的体验。有一种冰点摊,各种各样的“dressing”展览着。有海带,蜜饯,蛋黄,甜糕,海底椰……选择几样加上大块的刨冰,炼乳,就是一碗诱人的甜品了。看他们弄刨冰是很有趣的事。一只小木凳子,凳面上嵌着刀片,就象一般家用的刨子。老板拿着一大块冰在木凳上推几下,冰屑就纷纷落下,一下子就是一大把了。小摊子生意很好。客人都没有断过。好多都打包回家去吃的。
柬埔寨的火锅很有意思。他们主要是喝汤。陶制的砂锅,锅底是肉丸子汤。菜有青菜,蘑菇,鸡肉,牛肉,面条,还有据说是用鱼做的类似腐竹的东西。把这些东西一股脑儿放入锅中,熬到沸腾了,就可以盛汤来喝了。
李黑带我去一家当地人吃的火锅店。很典型的柬式房子,门口贴着几张美女照片,三十年代上海月份牌的那种。去的时候几乎是座无虚席了。啤酒女郎穿梭着在各个桌上倒酒加冰。那种冰可不是一般冰格大小的冰,有的一块就几乎装满啤酒杯了。喇叭里放着柬埔寨的流行歌曲,听着很有点江南戏剧的味道。知道我是中国来的,啤酒小姐一定要和我干杯。可怜我被灌下去整整一杯,她倒是笑得很灿烂。
成天在庙里逛,中饭也只能在庙宇附近的食摊上解决。最多去的是在Bayon外的那家。东西不贵,老板娘又爽快,还有个可爱的小子。小子刚刚会走路,家人已经开始训练他卖东西了。小家伙拿着一本明信片摇摇晃晃的向我走过来,冲我笑了半天。忽然扭头就跑,冲向妈妈怀里,转过头又接着冲我笑。大家都忍俊不禁。
在Angkor Thom的最后一天,为了躲避中午酷热的阳光,又坐在她的摊子里,要了一份炒面和冰冻的椰子,打发一两个小时。摊子里还坐着四位和尚。大家都静悄悄的,享受着宁静与荫凉。
一队中国团也进来避暑,一下子打破了安静。他们看见我在吃面,不知道是不是认为我听不懂中文,或者压根就不在意,大声地评价我的食物。“这种东西这么可以吃。那么脏。看看这些苍蝇。也只有椰子好吃了。”我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看着他们用两倍的价钱买椰子。一会儿他们就走了,留下了一堆椰子,有的几乎还是满的。老板娘摇着椰子,有些心痛地冲我摇摇头,然后丢进了垃圾箱。想起那天在金边,一个小乞丐在旁边很有耐心地等我吃完,然后狼吞虎咽把我的残羹剩饭吃的一干二净,我忽然说不出话来。
最后一天到金边,逛完了中央市场,正好两点。食摊都还没有摆出来。漫无目的的游逛,希望找到果腹的地方。拐过一条街,果然看到一溜的小食店。不过麻烦接着就来了。他们听不懂英文。好不容易想起来高棉语的饭,总算让他们明白了我的要求。于是找来另一家食店的小妹,文文静静地开始跟我说日文。我的天!难道要我在这里吃日本拉面或者天妇罗餐?犹豫地问她会不会英语,摇头。有些绝望的问她会不会中文。哈!虽然有些结巴,可是居然真的会!放下心中大石,美美地吃了一顿草菇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