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稀泥路(序)
回来几天了,思绪却始终围绕着那段艰苦的旅程,那段被雨浸透的漫长泥路,阴,湿,冷,每一步都是机械性地向前移动着。
远方,是目的地--安徽阜阳某乡镇的志愿者学校。
***
这是一所由志愿者建立的中学,早先最初产生建立这学校想法的是当地的一位农民,农民背着包去了北大,在校园里问路时遇到了一个北大学生。
那个北大学生跟着他回安徽去看这所初建立的中学,他那次只逗留了短短几日,可是回家后没多久他又回来了,这次他停留了数年,直至今天。
此行我眼中所见的志愿者非常朴实,只有一位志愿者身上的gore-tek衣服还透露着原来的环境外,其他人已与当地农民相差无几,套鞋,朴素甚至脏旧的服饰,沉默朴实的笑容。。。
那次座谈会后去学生家家访,学校到他家是10里路,来回20里都在雨中,踏泥涉足乡间道路,等到摸到那学生家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等离开他家时候天空一片漆黑,冷雨中没有丝毫星光月色,唯一的光源是自己的手电,黑暗里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泥路,要不是同路人的援手我早就跌下了田埂,偶尔迎面来的客车头灯是如此绚目,我以为我们会迷路,可是我们没有,黑暗中,远方不可见的学校就象无形的路灯指引着我们。
那段路,难以忘记。
几天后,在人民广场,我居然再也难以习惯周围的喧闹人群,在相形之下比较温暖的冬雨中,我感觉自己的外壳已经冻僵,我极其渴望地思念着那段乡野之路,也知道这次旅行只是开始,一切更长远旅行的开始。
教室里的露营
帐篷,睡袋,窗外没有星斗,身下枕着泥土。
在梦里我不知身在何处,醒来却在安徽小镇中。
这是一所简陋不堪的学校里,清冷的夜空下,校舍立足于一片泥塘中,
尽管来之前做足了思想准备,来到以后也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但是眼前的所见所闻仍旧使我对这所学校的志愿者老师充满了钦佩之情。
举几个例子来说吧,小说”平凡的世界”开始谈及学生在雨中站在操场上吃饭,没想到我一去就体验到了,下午两点才迎来了我一天中的第一顿饭,在冷雨中我端着粗笨的饭碗,和大家及学生立在一片泥沼中狼吞虎咽,雨水很快汇入饭菜中。笑曰此乃天下第一汤是也。
学校以井水为主,可是那用手闸压出来的井水所带的铁锈味难以下咽,我并没有尝到想象中的井水的清甜,相反有一些同伴喝了水后第二天水土不服,身上生出了红疹,这也是志愿者都经历过的一关。
厕所,典型农村式的,地上挖几个洞,架些石板就了事了。其污臭不堪倒在其次,最难堪的是每次要穿越一片泥潭才能抵达此”方便场所"。方便之处不方便相信是阻拦不少热心志士的原因之一。
另外教室和志愿者的宿舍都是解放前的老房子有时还漏雨。。。
而短短几天内所了解的来自环境和人的阻力更是在当初的想象之外。
那些志愿者是旅行者与农民的混合物,他们是那片冻土的开垦者,试图在荒原上种植出希望的果实。
可是,在那个读完初中就鲜有人继续进学的村庄,在每年只有少数精英才能进入大学的城市,在那些父兄大多外出打工的家庭中,在那种回家不看课本,一吃好晚饭就睡觉的环境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真正努力地拼一回。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
夜晚,四周的桌椅都沉睡着,只有部分地方可以书写的黑板沉默着,用布裹成的粗糙黑板擦静静躺在颓然欲倒的讲台上,我胡思乱想着,在这异乡的帐篷里裹着睡袋,居然也有了香甜的一梦。
天下同此生
发现那里的学生很可爱。
不少女孩子眉目俊秀,有个喜爱唱歌的女孩有着乖巧可人的长相,而另一个对我说想当裁缝的女孩子有着忽闪黑亮的大眼睛,难描难画的天生长睫毛,而一些孩子的装扮也趋于城市化,有的还染了发。
可是他们当中只有少数去过车程一个小时的阜阳市,别说更远的地方了,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在一两年后初中毕业却会来到北京,上海,广东和深圳。
这时你我都可能在路上遇到他们,可是你也许再也认不出当初你在旅途中偶遇的那个眼神清亮的孩子,他们只是你漠视的目光扫过的一群路边等待招工的打工仔,你分享给他们的目光并不多于一块路边的基石。
可是可否想过,他们也有希望过着和你我一样的生活?或者他们了解一种可能性,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多数学生告诉我们读完初中将不再求学,我多希望他们能在学校里学到社会技能,正如某志愿者说的:即使是打工者,也是更能适应城市游戏规则的打工者?
一段回忆
座谈会并非我的本意,可是它还是如期举行了。
教室中几十张桌椅一凑就成了会议室,学生围成圈坐着,我和一些同伴也加入了其中。
开始组织者提的问题令人尴尬,过于直接,也在我期望之外:你有什么理想,你要怎么实现你的理想?
孩子们——————
沉默,尴尬的笑,沉默。
那些初一到初三的孩子有多少严肃思考并构划过自己的未来?
于是我和一些同伴试图改变气氛:
这次来是想告诉你们,我们很喜欢你们,也希望帮助我们,我发现你们都很可爱。我们来也是为了帮助你们,因为我们不仅关心你们的现在也关心你们的将来。也许我们并不能做什么,但是多了解你们一些,也许我们就能知道我们可以提供哪些帮助。。。。。
于是有个男孩子开口了,他闷着头说了一句就哽住了:我的理想是考大学。
虽然此前这里的老师告诉我这里的学生考大学是多么不容易。比率奇低,家境窘迫。
可是在这咬着嘴唇低下头去的初三孩子面前,我们的心突然被一种奇异的感动涨满了。是呀,你们就去奋斗那么一回吧,成功或者失败你的人生都会不同!无论将来是农民,民工,裁缝或者大学教授,都希望你们能成功。
志愿者和我们----
在这坦然的男孩子的直白前
心底里沉默起来。
***
同去的大学教授谈了自己从农村求学到博士毕业的艰难历程,在黑板上留了一行字“知识就是力量”,而留下的照片中背景是这行字,前景是沉默着的志愿者的脸庞。
而未拍下的是,听故事时候那个想考大学的学生的掩饰不住的激动,也许,这就是他接近理想的开始吧?
lila
附:游记实乃个人观感略记,如有失误,请予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