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雯的“忠忠”舅舅结婚,于是,我们一家赴宝山乡下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乡下婚礼。
3号这一天是准备日,请来的厨师忙着切鸡宰鱼,海鲜(大闸蟹、甲鱼)之类的都是从铜川路市场上批发来的,一切都显得热火朝天,有点像花木兰回家后的感觉。天很阴沉,下午的时候开始有点飘雪。
卡车来了,准备去女方家里搬嫁妆。当然,去的时候可不能空手去,用扁担跳了1头大白猪、2只鸡、2条鱼等。放了鞭炮后,看到屋子里嫁妆已经满满当当地在等待我们这几位“搬场公司“的人员。乡下的规矩是要陪20床绸缎面被子、2只马桶(已被塑料桶代替)、以及家用电器之类的,最值钱的还是父母送的“百宝箱”,据说里面有很多钱。最后一条被子是新娘的姑姑婶婶装模作样“赶制”出来的,表示这家人并不是很着急地要把新娘嫁出去。本想拍点什么东西,也没找到什么题材,遂钻进羊棚里拍羊吃草,题目都想好了——《乡下的克隆羊》,呵呵。
嫁妆被送到新居,七上八下搞定后,开始打量新居,很不错。现在上海郊区的男孩为了娶上老婆,都要到城郊结合部买上一套商品房。照例,新房中也少不了漂亮的婚纱照。
回来的路上,小舅子给我吃从马桶里摸到了核桃。甘蔗、核桃、花生、红蛋、云片糕等都是吉祥喜庆的东西,所以随处可见。
第二天上午11点去接新娘。气温降到了零下4-5度,小河都冻住了,幸好阳光还比较灿烂,符合“三个代表”的精神。和昨天一样,放了几个鞭炮后进村。中午新娘一家准备了比较隆重地招待新郎和陪客的酒宴。菜虽然不错,不过,去的几位都面色凝重,心事重重。原来,新娘家的男性亲戚都不怀好意,一定要把三个陪客都灌趴下才显得家里有实力,这叫给点颜色瞧瞧。
漫长的午宴,为了显得并不是很急着要嫁女的样子,一直磨到3点,其中经过好几次鞭炮的催促,新娘才流着泪上了等候多时的“雅阁”。车没开几步,有好事者放了一张条凳,不让车走。经过媒人等的疏通,行贿了一些糖果和香烟,车才又重新上路。到了新居,喝了糖水,重新回到了男方的乡下。进门的时候,除了鞭炮齐鸣,还有用竹子点燃的篝火,新郎抱着新娘进来,然后,新娘要踩着贴红纸的麻袋跨进门(我以为这和迎接国家元首时的红地毯是一个道理)。
这时的小雯刚午睡起床,红红的小脸像苹果,对新娘的到来热烈鼓掌。晚上的酒宴就和上海差不多了,敬酒点烟划火柴,新娘穿着婚纱瑟瑟发抖,像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三天,新娘的刁钻小姑就来催新娘回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