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位驴友的冬日庐山篇,一下子让我想起多年前我与同窗洁的冬日庐山行,但我实在想不起是几几年,反正不是89就是90之类。(我于记时间实在是笨蛋,看电影或电视时看到我公安人员严肃地问犯罪嫌疑人几几年几月几日上午或下午或晚上几点至几点你在哪儿干什么,我就庆幸被问的不是我,我没干坏事可我也记不清哪!)
闲话少说,那年冬天我和洁心血来潮想去庐山赏雪,看清楚是“赏”哎,那时候很风花雪月的。于是在武汉会合,坐船下九江。具体坐多久多少钱什么的已记不清,反正好象很顺利就上山了,住在某招待所,好象是没暖气的。
那次旅游我真的只记得一些片断或场景。那时节庐山上人很少,在招待所我们只遇到一个来玩儿的人,一个小男孩儿,长得较歪瓜劣枣,但自称是江西省什么领导的儿子,反正我们也不相信他,也无所谓上不上当之类,好象在山上我们还一起玩了一天,让他帮我们照相照的东倒西歪不成样子。在山上很遗憾没遇上下雪,但路边的山石上有一些冰钩挂着,我们随手掰了几根拿在手上当剑,还照了一些英姿飒爽的武打动作的照片,可惜洁错带了一卷我们夏天在北京八大处水彩实习照过的胶卷,最后出来的照片全是叠加的,完全是蒙太奇效果。
还记得洁穿一件大红羽绒我穿一件大绿羽绒,徒步去含鄱口,要穿过一片松林,在时蔬时密的松林中我们似乎看到前面有人影,但又看不清,心里还是很紧张的,洁突然说:“没关系!他们看见我们还紧张呢。我们俩儿一红一绿,大冬天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还以为是狐狸精呢!”于是大步向前,大声说话,故意大声嘻嘻哈哈,前面几人果然惊恐回头,不怕不怕,大家都是良民……
为了李白哥哥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还转展到了秀峰。好象白鹿洞书院也在那条线上,那时洁刚看完一本好象叫“大气功师”之类的书,满脑子气功啊神仙啊,一路上给我灌输,搞得我们俩人颇神经质,任何在山路上出现的人都被我们以为某神仙降临,可惜那里实在太静了,连可能被我们以为是神仙降临的人都少而又少,从进去到出来我们应该没有遇到五个人,所以我记意中的白鹿洞书院和秀峰都安静极了,一条小溪弯弯曲曲,水不多,在大石中流过,石头上有许多文人雅客题的字,我们争着在一个刻有“枕流”二字的大石上作美人春睡状,以及一些别的石刻上搔首弄姿,反正没人看见。只可惜:日照香炉—没烟,飞流直下—几尺。只好感叹李白哥哥的想象力又或者现在环境破坏得太利害?
除了庐山外,我们还去了石钟山以及九江市内上了中国旅游图册的地方,只记得为了去石钟山,晚上去买长途汽车票,卖票的小伙子人很热情,第二天跟一车准备过年的乡亲以及鸡、鸭等同车到石钟山下的县城,石钟山上也是没什么人,遇一老外带一翻译,他的翻译外文如何我不知道,但中文水平绝对太差,连石钟山的来历都不知,《石钟山记》没读过,气得我和洁为宏扬我中华文化直想冲上去当翻译,无奈想想英语水平离翻译《石钟山记》尚有一段不短的距离,作罢。
九江城内烟水亭最有名,是叫这名字吧,在甘棠湖上,别的不记得了,只记得某亭子的对联的下半联“双剑横磨水面风”感觉颇有武侠风格,这句子一直到今天我都很喜欢,曾以“水面风”为名上网打桥牌,无奈水平有限,分数日降,觉得对不起这名字也对不起自己,放弃。还记得去过九江市内某寺,名字不记得了,但里面有一“滴水穿石”我无法忘记,就是在屋檐下放一巨石,天长日久屋檐的水滴在石上,滴出了一个坑!
朋友们读我的这篇东西,一定觉得“不记得”三个字用得太多,但实际上就是这样,我脑海中只有一些很零星的片段:山路上我和洁两人顶风冒雪向前走,前不见人后不见人;拿着冰剑的武侠动作;从秀峰回来我俩又饿又渴,但最终也没勇气走进一户农家;松林中颇有聊斋意味的笑声;白鹿洞书院的静谧和“万世师表”的匾等等。所有这些我从不刻意去想起,但他们会在某个静静的雨夜或温暖的午后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让我一个莞儿,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