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北欧,有一方美丽富饶的土地,那里不仅风光迷人,还被誉为生存生活的宝地。这就是瑞典。
瑞典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虽说是欧洲第四大国,面积也不过44.99万平方公里,人口890万人。或许北极圈上有着上帝的恩赐,这个一头扎向北极的国家,竟风情万种,风光绮丽,多姿多彩。难怪有人说瑞典是最有味道的国家。
说瑞典好,因为她的“身材”好。瑞典的山、水、林、岛不仅多,而且摆布得格外得体,格外精彩,让人有些羡慕。这片土地上,星罗棋布大小湖泊9万多个,占国土面积的8%,因而得了个“千湖之国”的美誉。湖有大有小,构筑着天然美景,最大的维纳恩湖,以5585平方公里的面积位居欧洲第三大湖。瑞典又属温带针叶林气候,冬季不算寒冷,加之受大西洋暖流影响,雨水丰沛,57%的国土被茂密的森林覆盖,是闻名于世的森林之国,又被叫做“欧洲锯木场”。不仅如此,瑞典沿海还有2万多个岛屿,如一棵棵晶莹剔透的翡翠,散落在茫茫无际的碧海之中,每当早晨太阳醒来,这些被林木掩盖的碧岛,在阳光下璀璨闪烁,展示出一幅纯净安逸的景象。
这成千上万的岛,成千上万的湖,与碧空白云下无数的河流、高山、荒原,涵养了瑞典淡雅超然的风情。当乘坐游艇畅游于山岛林影之中,恬静的会景色让人陶醉,让人流连往返。而瑞典人,最懂得怎样珍惜和享受这大自然的赐予了,知道如何自然而亲切地融入其中,汲取醉人的温馨。在大大小小的海岛上,人们在苍松、白桦林中建造了无数色彩鲜艳的豪华别墅,每当周末来临,一家人高兴地驾车或乘艇而去,在美丽的岛屿上与大海说话,和清风交谈,自是惬意无比。如今,随着瑞典的开放,更多移民看中了这片美丽的土地,纷纷前往,落户于这美不胜收的仙境。
不仅如此,瑞典还有许多神奇的造化。走进“北方威尼斯”的斯德哥尔摩,总是感觉到被美丽和神秘包围着,浸泡着。这个沉浸于碧波荡漾中的首都,地处波罗的海和梅拉伦湖交汇处,山水交融,大小岛屿衔接,是少有的湖海相依、波光粼粼的水城。从市中的山顶放眼望去,整个城市水碧天蓝,清净如洗,好似一只水汪汪的蓝眼睛。有趣的是,城里有海有湖,流淌的水有咸有淡,让人弄不清这个城市究竟是漂浮在湖里,还是荡漾在海上。而中央广场边的古老皇宫,国王岛东南褐红色的市政厅,女王岛上的瑞典王宫,瓦萨沉船博物馆等建筑,为这个迷人的城市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初次看瑞典,感到一种安宁,一种淡泊。在街道上,看不到多少繁华热烈的景象,现代的味道也不重,但细细咀嚼,却有一丝丝岁月斑驳的味道。在古色古香的斯德哥尔摩老城,无数橙色、黄色的楼房,密集地相偎在一起,小小安静的窗口,窄窄的石头小道,古老的玻璃路灯,展现着中世纪的古老风情。走在其间,仿佛穿越了时空,罗叠出许多悠久而浓郁的文化韵味。然而,当走出老城,遍览新城区,又是一番现代时尚的感受。在这个现代城市里,仔细品味那些看似平淡的东西,就会察觉出一种现代与传统相溶而又不显山水的都市风格。
斯德哥尔摩的立体交通闻名于世,那繁忙的景象,活似一个巨大的“游乐场”。郊外三大机场频繁起降的飞机,不时在蓝天织出美丽的飘带,碧水中疾驶划过的游艇,耕起道道飞扬的浪花,还有那隆隆驶去的有轨电车,豪华的巴士,以及川流不息五颜六色的轿车,令整个城市兴奋着,旋转着。最有趣的,是那些羞于亮相的地铁,每每穿梭到河边,好像在地下憋不住了似的,“嗖”地窜将出来,轰隆隆驶过大桥,鱼跳龙门一样,又一个猛子扎了下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瑞典的个性也反映在建筑上。瑞典建筑特色鲜明,风格独特,让人总觉得与众不同。斯德哥尔摩市政厅,被推崇为20世纪欧洲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据说,瑞典的传统建筑为木质结构,11世纪后,英、德传教士相继引入了石材和砖料的使用方法,兴建了许多砖石建筑物,使传统的建筑开始改变。20世纪初,瑞典建筑师潜心研究建筑艺术,使本国的建筑更富有特色,并逐渐超越了欧洲传统的建筑风格,在世界建筑领域独树一帜。工业也是如此。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业蜚声国际市场,滚珠轴承、冷冻设备、特种钢驰名世界,沃尔沃汽车至今仍是世界爱车族关注的目标。
有着和平安逸的生活,从事着科学研究,无疑是人们的追求和梦想。瑞典便是一个让人圆梦的国度。众多的科研院校,发达的科技产业,把这个国家推向世界科研的前端。最值得瑞典人骄傲和引以为自豪的是,这里是诺贝尔先生的故乡。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诞生于斯德哥尔摩,9岁移居俄国首都圣彼得堡,曾在许多国家生活过。他一生勤奋,共取得355项技术发明专利,蜚声全世界。他发明的雷管、硝化甘油固体炸药等等,为人类征服自然找到了一条便捷的蹊径,因而荣膺“炸药大王”的美誉。1896年12月10日,这位63岁老人与世长辞。诺贝尔先生人去了,但其精神永存。他遗嘱后人,用折合920万美元的遗产建立“诺贝尔基金”,把每年的利息分为五份,分别奖给世界上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领域及和平事业上“为人类利益做出更大贡献的人”。如今,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诺贝尔奖” 颁发仪式,这已成为瑞典科技文明的象征。
对文明和野蛮的态度,对战争与和平的选择,瑞典人最耐人寻味。在遥远的9—11世纪,瑞典人和挪威人、丹麦人联合起来,结队远航,在海上进行拦截、抢掠或探险经商,后又相继在欧洲一些国家建立了北欧人的统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北欧海盗时代。到了公元1000年前后,瑞典方建起自己的王国,其后也是国内战事不断,不是去侵略别人,就是遭受别人侵略,征服与被征服贯穿了多个世纪。光阴荏苒。饱尝了战争之苦的瑞典人,最懂得战争的危害,深知和平的宝贵,因而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恪守中立,免遭了战争危害,为战后瑞典创立世界科技强国创造了良好环境。
若想知道一个地方好不好,那就去看看那里人的神色。在广场、车站,在餐馆、商场,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瑞典人的神态祥然,举止文雅,目光里没有恐惧和戒备,面色上没有贫苦的痕迹。在这个世界最富有、最著名的福利国家里,人们的求学、求医、就业以至养老均由国家承担,因此成为一个近似理想中的社会。不过,人们有了清静幽雅的生活,不再承受生存的压力,也会孳生懒惰。如今,这个“世外桃源”也养就了不少游手好闲的人,他们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影响着社会的进步。或许,这是当初那些设计福利社会的人怎么也没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