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南昌的站台,第一次有了茫然的感觉。就为了多出的四天假,就为了王勃的《藤王阁序》。就为了附近俊俊的老家。就临时在途经南昌时下了火车。就直接到了“八.一”广场,就在那晚有了第二次喝醉的感觉.
两个大食女孩在八一广场附近靠俊俊的点拨在排挡大大爽了一回。至今背得出那份经典菜单:炒田螺,小龙虾,肥肠煲,炒鸡心,水煮青蛙(其实是蛤蟆,绝无残杀益虫嫌疑),山芋藤,当然还有冰镇的南昌啤酒.扎起头发,”两双半”和作,落筷如雨点,顾忌不了形象了。味蕾充分体会了鲜而辣、甜而酸的混合。吃出一身大汗.饮口苦啤酒,微风吹来,贴心!记不得当时怎样把这么多东西吃得底朝天的。最后再一份刨冰嘎吱嘎吱喝下时,差点就站不起来了。夜色下,整条排档,个个喝酒,吮田螺,剥龙虾,叫卖笑骂,人声鼎沸!生意正进入高潮。
次日黎明再旧地重游。昨夜的桌椅板凳和灯火炒锅竟全消失了,地上一个螺丝壳一张餐巾纸都找不到。晨光正撒在各户的紧闭的门板上,偶尔传来哪扇门后刷牙的声音.几疑非梦,昨夜真醉了吧?!
藤王阁完全翻新重建已没有一点旧貌了。一边的赣江仍是不变的往前流着。江上早有了几座大桥连接南北。交通发达了,人多了,城市自然也更象一个城了。
早以为江西是个人杰地灵的省份。从唐宋五大家的出身到白鹿洞书院的讲学,从王勃的挥毫到八大山人的隐居,此地就从未甘于默默无闻。走在南昌市中心,最热闹的地方不是大商场,不是大广场,也不是大饭店。在广场边有最大的书店,人头济济,各自占一角安静的看书,只有“沙沙”的翻书声。一路上也是小书店不断,更有许多小贩推车在街头边看边候读者光临。就在这故纸堆中找到了《施笃姆全集》,遍寻不见的《茵梦湖》啊,居然只要2元大洋。都不好意思还价了。从人人以进大学为荣的风气看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当地人不变的信念,这里正是学者的天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