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么,在香港这段时间,我觉得姐姐现在变得越来越像妈妈了。
小时候我很霸道,经常和姐姐吵架,姐姐也不是善主,总是闹得爸妈出来镇压才罢休,就像她现在的两个孩子一样。
说起孩子,得说香港的学生课业挺重的,两个孩子虽然一直在北美上中文学校,但中文基本上是会说不会写,吃饭的时候最好玩,总是指着盘子说“我要这个,还有这个。”萝卜,白菜都不怎么会说。
可英文就不同了,词汇很丰富,在家虽然都说中文,可吵起架来,两个孩子就全用英语了,而且像什么“衣架勾”,“帆船”,“舢板”之类的词,就连姐夫也得请教孩子了。
老大悄悄地向我学了“狗屎”,“笨蛋”,“傻瓜”等几个词,为了将来和别人吵架的时候用,我费了点力气解释“笨蛋”和“傻瓜”的区别,也不知她领会了多少。
老大上中学,已经能看整本的英文小说了,反正我是看不了,不过,想想看,我那么大的时候也看厚厚的小说呀,什么琼瑶,金庸之类,其实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差不多。
这里的孩子上学全是穿校服,不同的学校款式也不同,在送孩子上校车的地方最明显,各种各样的都有,但基本都是藏蓝和纯白,有的加一些墨绿,一般男孩是短裤,女孩是及膝裙,配白棉袜和黑皮鞋,式样很合身,穿上很好看。
在这里我也发现了一个差异,北京的很多学校也穿校服,上下学的时候路上很多骑车飞奔的孩子,但穿的校服一般都是运动服,而且可能是怕长个太快穿不了,基本上都是肥肥大大的,活动到是很方便,可好象不是很齐整,想想也是,香港一年大概有10个月都可以穿裙子,可北京的气候就4季分明了,我看过这方面的一篇介绍,意思就是说北京孩子的校服设计起来制约性很多。
而最根本的差别的是香港孩子的校服是每天都换洗的,穿在身上的也熨烫得平平整整,可北京那些孩子穿的肯定没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多差距都是在细节上体现出来的。
关于校车的问题,在北京讨论了很久了,可好象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还是不能解决,孩子上学放学的安全问题,真是牵着家长的心,在非典的时候,采取了一些临时措施,安排高考的孩子的坐车,可平时那些骑车或坐公共汽车的孩子也真是让人担心。
说实话,虽然这几年北京的私家车蓬勃发展,可到底还只是一部分人呀,而且,若这些车每天又上学又上班,那道路交通又得拥堵多少呀?
所以,好多事情都是这样,发现问题,甚至分析问题都是相对简单,难的是解决问题,找到合理有效的方法,而这才使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