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幽静之旅
终于决定周末去杭州转转。听半仙儿说过九溪十八涧是个极其幽静的去处,心仪已久,尤其是久居上海后,内心渴望山林、雨雾、安静的滋润。
“九溪十八涧是一幅以“溪水”为主题,以山和树为依托的一处幽雅宁静的山涧美景,位于龙井南面,距西湖10余公里。起源于杨梅岭的杨家坞,次第汇合青湾、宏法、方家、百丈、唐家、佛石、云栖、渚头、小康等9个山坞的细流成溪,再经徐村注入钱塘江;十八涧在烟霞洞西南,起源龙井的龙井村,穿绕林麓,次第汇合诗人屿、孙文泷、鸡冠泷等许多细流而成涧,九溪十八涧因而得名”。
去了售票处才发现,原来大多上海人和我一样选择了杭州去渡周末,上海到杭州火车票早已光光,只好退而求其次。
2004年4月17日,起了个大早,同河水打车7:10到了交通大宇徐家汇站,只买到了8:40的票。2个小时的车程足足走了3个小时,11:30到达杭州汽车东站。打车去了延安路公交车站――游3的起始站。
按半仙儿的推荐,游3龙井茶室下车,就是九溪十八涧的起点了。先在路边农家坐下来吃午饭,主人给我们一人泡了杯龙井,感觉到了茶乡的亲切。很家常的饭菜,感觉不错。可结账时老板的奸诈让我们的亲切感荡然无存。
填饱肚子开始上路。沿着山路走进龙井村,路两旁是错落有致的农舍,空气里飘散着清香的茶香,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手工制茶。茶农在一口大铁锅里不停地翻压新鲜的茶叶,旁边是炒好的成品。“龙井问茶”在这个村庄处处可见,不断有茶农在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里品茶买茶。一个背着采茶竹篓的茶农跟我们闲聊起来,吸引我眼睛的是他手里的竹篓,精制而不失朴实,我对这种手工制品的兴趣由来已久。他倒是看了出我的心思,领我们到他路边的茶园,竹篓和草帽给我,教我们采茶。河水拍下了这个采茶女的欣喜。龙井的清香和茶农的热情终没留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走出这个小村庄,就是九溪十八涧了。
清末学者俞樾游九溪诗曰:“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我心有同感,幽幽的小路在眼前延伸,路边长满小草,嫩绿的古树静静地散立于路边,山上绿绿的是满眼的茶园,偶尔有涓涓溪流流过。
天气很配合,阴雨绵绵,正是我想要的。沿着山谷里的曲折小路,感觉到入肺的清凉。两边是郁郁葱葱的山,重重叠叠。路上经常有小溪流过脚下,大石块排队穿过小溪,想象着雨水大时,清泉淌过脚下石块的感觉。溪水汇入路旁的山涧,山涧静静地遮在草丛中,布满青苔。
路边和山腰的茶园里随处可见采茶的茶农,能在这样的山谷里工作,对我们来讲是个悠闲的职业。路上行人寥寥,遇到一行观鸟的队伍,长长的望远镜,描述着树丛里小鸟的长相,羽毛,颜色,据说是杭州的一个观鸟协会。印象深刻的还有山涧里的那个帐篷,在这里小憩是令人神往的。
静静的山谷,叮咚的小溪,清脆的鸟鸣,感觉心被淹没,今天,我彻底醉了。
一路陶醉着,走到了九溪烟树,这里的人渐渐多起来。眼前的一切居然给人一惊的感觉,两座苍翠的青山,怀抱着一丛火红的枫树,这种和谐让人感动。
按半仙儿的叮嘱,在九溪烟树改道青石板路,向理安寺方向往回折。据当地人说,这是乾隆帝当年走过的路,所以也叫龙道。果不其然,小路很规整,中间用青石板铺成,微微隆起,两侧铺满碎石,还有整齐的路沿。类似于北京常见的御道,只是少了几分威严,多了几分秀气。一侧是山坡,一侧是挺拔的杉树林,下面还有泉水流过,偶尔有带着茶篓的茶农骑车穿过,估计连当年的乾隆也流连忘返了。
路过理安寺,走马观花看了一眼,寺庙的位置很好,只是里面没有了僧人和寂静,只有一伙在扑克的人。
顺着龙道一直走进另一个村庄,据说是龙井二村。在一个热情的茶农家里坐下来,品了一杯龙井茶,休息片刻,闲聊一番,买了一两据说是明前上供的龙井茶。
出了龙井二村就是满觉垄路了,半仙儿推荐的烟霞三洞就在附近。在一个茶农的带领下,拐到一个林间小道上,不多远就到了水乐洞。洞很幽深,进洞后,脚下有叮叮咚咚的泉水流过,一直走到洞的尽头,叮咚声渐大,里面漆黑一片,用手电也没有看到泉水。洞里黑得吓人,片刻不敢停留就跑了出来。洞口看到有前人留下的石刻。后来跟半仙儿说起来,她那次是一个人进了洞里,也是吓得要死,走到洞里没敢停,就转身撒丫子跑了出来。据说水乐洞是因为里面的泉声而闻名,遗憾的是,当时只顾着害怕,没来得及静下来仔细听听里面的叮咚声。
出了水乐洞,遇见一个骑车上山的女孩,问她去烟霞洞的路,上气不接下气的忙指给我们,感觉真诚而亲切。
去烟霞洞的山路是铺满青苔的石阶,石阶上长满矮矮的野草,两旁的树折成林荫,幽静至极。一种心灵找到归宿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非常强烈,真实而毫不夸张。假如生活允许,我要选择这样的家园。拾阶而上,一路感受着这里的润泽。
烟霞洞位于南高峰下的烟霞岭上,洞中原刻有六尊罗汉,史书记载,此洞在公元944年(后晋开运元年)僧人弥洪在此建庵,传说弥洪圆寂后托梦给吴越钱武肃王,“吾兄弟一十八人,今方有六,王可聚之”,吴王梦醒后于是增刻至十八罗汉。南宋时又补弥勒大佛、观音等造像。洞侧有许多名人题刻。洞极为宽敞,为石屋岭诸洞之首。
去烟霞洞的一路上不见一人,非常安静。洞口铁门紧锁,但仍可见洞口的石刻雕像,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烟霞洞再往上走就可以到南高峰了。只是天色已晚,只好下山了。
搭上游3的末班,看着眼前的幽静渐渐远离我的视线,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会再来的。
〔附〕古人游记:
过龙井山数里,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溪发源于杨梅坞,余之溯溪,则自龙井始。 溪流道万山中,山不峭而堑,踵趾错互,苍碧莫辨途径。沿溪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涧以十八,数倍于九也。 余遇涧即止。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水石冲激,蒲藻交舞。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淬蓄犹见沙石。 其山多茶树,多枫叶,多松。过小石桥,向安理寺路,石犹诡异。春箨始解,攒动岩顶,如老人晞发。怪石折叠,隐起山腹,若橱,若几,若函书状。即林表望之,滃然带云气。杜鹃作花,点缀山路。岩日翳吐,出山巳亭午矣。 时光绪己亥三月六日,同游者达县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