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是一块人才荟萃、英雄辈出的红色土地;是一块彪炳青史、光照千秋的革命圣地。“八一”已经深深锲入南昌的历史年轮中,成为一种永恒的记忆,一个特殊的符号。昨日,“全国媒体聚焦‘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采访团来到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地,追寻革命前辈留下的足迹,感触当年燎原火种的温热,触摸当年如火如荼、叱咤风云的革命斗争的脉搏,感受革命领袖和革命前辈在英雄城大地上奔波求索、披荆斩棘,以至为国家民族而慷慨就义的壮烈事迹。缅怀先烈英勇斗争的历史,回忆星火燎原的峥嵘岁月,来自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以及全国重点媒体的记者们纷纷表示,要把此次“红色之旅”当作精神上的一次革命洗礼。
打好“八一”牌:使之成为全国的品牌
英雄城是一种永恒的记忆。她目睹了人民军队的沧桑巨变,见证了党带领人民在新世纪的新跨越。走近,才能真实地感受;走近,才能平和地倾听与诉说。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可歌可泣的光荣史,牢牢凝固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历史越发明晰准确,成就与辉煌,曲折与坎坷,也越发叫人刻骨铭心。
耸立在八一广场中心的纪念塔被誉为英雄城的城徽。它的顶部是一支汉阳造步枪,一面迎风飘扬的八一军旗,正面有南昌起义简介花岗石碑,其它立面是“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三幅大型花岗石浮雕,塔身两侧各有一片翼墙,嵌有青松和万年青环抱的中国工农红军旗徽浮雕。整个塔身庄严、肃穆,令人心中涌起仰慕之情。站在纪念塔下,采访团成员、《工人日报》要闻部记者杨连元说:“我们不能忘记,在那个火红的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掀起了席卷神州大地的红色革命风暴,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一页。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硝烟虽远,胜迹尚在。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此得以传承、锤炼和升华,这里集中体现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突出展示了先进文化。这种精神永不过时,这种精神历久弥坚。”作为一名老记者,他认为南昌应该很好地打好 “八一”这张牌,唱响以“八一”为主旋律的城市赞歌。具体来说,要将改扩建的“八一起义纪念馆”尽量降低门票价格向参观者开放,让世人了解历史,铭记南昌;有关以“八一”命名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应该很好地维护好,体现出特色,像“八一广场”、“八一大道”、“八一大桥”等要有自己的特色,给世人以醒目的提示。
“八一”精神:南昌崛起的核心动力
英雄城是一个特殊的符号。八一广场、八一大桥、八一大道、八一起义纪念馆……众多以“八一”命名的地名、路名和建筑等等,成为南昌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景,向人们诉说着英雄城光荣的历史。因八一起义而闻名天下的南昌,逐渐形成了一种独有的八一文化,一种坚定信仰、敢为人先、不屈不挠、勇于胜利的“八一精神”。在此后的80年风雨历程中,这种精神成为南昌人克服困难、不断进取、谋求发展的核心动力。
采访团成员来到八一起义纪念馆时,这里正在紧张地实施改扩建工程。纪念馆的负责人介绍说,从2004年起,南昌市组织实施了该工程,预计今年8月1日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在建设工地上,采访团的记者们把该负责人团团围住,要求她“复原”当时起义的革命气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的吕锡成在考察采访中说:“一踏上江西这块红土地,内心就感到了无比激动,因为我从小就很向往江西,向往南昌。”他告诉记者,来到人民军队诞生地,作为一名军事记者,有一股特殊的亲切感。在参观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八一起义纪念馆后,感觉这些建筑都很普通,但是在这里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当年的周恩来、贺龙等一批有为青年成就了一番伟业,也为这座城市留有一份极珍贵而丰厚的财富:一种经受过革命烽火洗礼,渗透在后人血液里的英雄气概、敢为人先、坚定信念的精神。这种奋斗精神是经济建设的宝贵财富,也是教育下一代的精神理念。
红色旅游:南昌的优势所在
英雄城还是一份深切的情结。一笔丰厚的“红色财富”给南昌人民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对过去岁月的思索与感念,激励着对现在、对将来的开拓与求索。人们对历史的眷恋、对英雄的崇拜形成了一种思潮,人们希望从这种眷恋和崇拜中抚今追昔,品味逝去岁月的辉煌,激发爱国热情。同时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努力工作。红色旅游无疑使人们的这种眷恋和崇拜有了一个寄托和归宿。实践证明,人们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对信仰的热切呼唤,刻骨铭心的红色情结已生发、孕育、汇集成一种巨大的市场需求:老年人怀旧的市场、青壮年砺志的市场、青少年激发爱国情感的市场。
“南昌的资源丰富,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特别是红色旅游资源很多,非常宝贵,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八一起义纪念馆、贺龙指挥部旧址……一定要做好这篇文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创出南昌的旅游品牌,切实把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好。”在走近采访团成员过程中,有许多人都向记者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
这是一片多情的土地,红色激情正在这里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