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汽车,多少年来有着不衰的兴致,虽说对汽车工程不甚了解,也不是有车一族,但对汽车豪情澎湃的动力,光芒四射的鲜活生命,时常痴迷。来到长春,心里想去参观汽车厂,看解放牌车是怎么造出来的,探望从小根植于情感深处的"解放"情缘,也算园一个童年梦。
长春是中国最古老的汽车城,过去以生产卡车闻名于世。如今,中国长春一汽已不是原来的概念了,已成为各种载重车和轿车的生产科研基地。更让人可喜的是,一汽开展了汽车旅游项目,来自各地的爱车一族,可以到生产线上看轿车组装。
先前往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老厂区,参观卡车制造厂。来到厂区,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红砖墙粉饰的建筑,尽管墙壁色彩如新,却透着古老和沧桑之感。厂区的大门口,没有中国式大型立柱门牌,而是由不对称的厂房和办公楼构成。那红墙黄条装饰的厂房,拥着鲜明的苏联时期的工业建筑风格,提示人们这是"老大哥"给中国人民的援助。在大门前的小广场中央,横卧一面巨大的白色大理石石碑,毛泽东亲笔书写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几个大字闪闪发光。不用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毛泽东和斯大林时代的产物。
戴上安全帽,进了车间,参观卡车组装生产线。车间还是原先的厂房,保留着先前的样子,粗笨的混凝土框架和砖墙被重新粉刷过,悬挂着一些宣传口号。生产线上,已看不到中国第一批解放牌卡车的影子了,取而代之的是色彩鲜艳、车型不一、先进时尚的载重车。原先"老解放"那经典的绿色喷漆,圆形隆起的车头,平平的挡风玻璃,条状的木板车槽,以及熟悉的发动机轰鸣声,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中国汽车历史的见证。尽管那个车型不可思议地连续生产了30年,早该更新换代了,但因为生产年头太多,用得太广泛,在人们心目中被认可为卡车的经典形象,至今还有孩子般的牵挂和不舍。
跟着生产线走,看一辆辆卡车从底盘、车桥进入装配轨道开始,经过工人们流水装配的方式,不长时间就变成崭新的整车。卡车经过检测调试,驶出车间的大门,便意味着一个新的机器生命诞生了,同时也让人感到机器的威力和现代工业的磅礴气势。不过,在这五十年代的厂房里,也感到厂区似乎已容纳不了生产需要,显得拥挤,掉不过身来。或许这是中国汽车的鼻祖,有某些特殊的象征,因而被精心守护保存着。这里厂房、工装、产品和职工神态以及管理方式,仍有着大型国有企业的传统形象。
红旗牌轿车是中国的国车,当年领袖们乘坐它展示新中国的成就,而不过现在不同了。随着21世纪的来临,进入中国的轿车和在国内生产的国外品牌轿车,以其性能、价格、舒适、美感、文化等因素,被多数国人所青睐,红旗轿车一度有些失宠,但不管怎么说,人们对它的感情还在,只是有恨铁不成钢的怨情。
一汽合资引进德国大众轿车,改变了国产车的传统理念,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奥迪A6、A4,捷达、宝来、高尔夫等车型,便在这里生产。来到美丽宽敞的现代化轿车厂,在花园般厂区里驻足,不等进入生产车间,一种先进文明的气息扑面而来。由于这里对外开放,给企业生产管理带来许多不便,但它的展示,给人带来了文明进步的喜悦。组装车间门口,有警卫严密把守,职工必须凭证件入内,而游客也要出示旅游参观的票据,进了车间必须遵循有关规定。
在一尘不染的车间里,目睹繁忙的轿车组装流水线,几分新鲜,几分兴奋。轿车的组装生产是现代工业生产的经典模式。与卡车组装不同,轿车装配是从车体开始的,一个个空空的车壳,从组装线上每行进一步,工人们便按照工艺要求,有秩序地将组件安到车上,随着仪表盘、发动机及变速箱、悬挂、车轮、车门以及前后挡风玻璃粘接等工艺组装完成,一辆崭新的轿车问世,将与它有缘分的人奔骋在这个世界上。
新车间的两条生产线已经形成了年产30万辆的能力,其中一条线生产奥迪46和A4,另一条生产线同线组装捷达、宝来和高尔夫车型。厂方介绍,还有一个厂房正在建设中,生产线完成安装后,将再形成30万辆的能力。这样,一汽加上原有红旗轿车,将在当地形成80万辆的生产能力。亲眼目睹轿车工业的发展,让人感到欣喜,中国汽车终于发展起来了。
自然或文化景观有大自然所赐予的宁静和超然、秀丽和浪漫、风雅和虚幻,所给人的是天人合一的意境,与现代工业文明给人们带来的感悟是社会进步,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自然界恩赐的多是心情,是情怀,是志向,而工业文明给我们的多是财富,是现实,是压力。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上个世纪曾改变了整个世界,而我们半个世纪后才进入这片天地,无疑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对于汽车文明,我们是不是有些麻木呢?八十年代初,国家决策机构还在为中国应不应该建设高速公路而争议,九十年代又为应不应该发展家用轿车而争吵,从起点上就耽误了许多年。但是,世界文明的发展,决不会因为几个人的意志而耽搁,也不会因为谁的迷茫而放慢步伐。
令人可喜的是,我国的汽车生产开始形成集群规模。一汽先后在不少地方与国外合作形成批量,总部新厂区气势雄伟的技术中心大楼已拔地而起。不仅是一汽,在许多地方,汽车都成为新的发展亮点。
但是,面对火热的汽车工业,不要以为现在能生产国际知名品牌的车就以为汽车产业就进入了世界的前列,也不要以为部分国人能够购买使用轿车而认定中国进入汽车时代。我们只不过是世界各大汽车厂商的海外工厂,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在跨国公司给我们的不是创新发展的能力,而是具体产品和技术装备,是必须遵循的游戏规则。真正的民族汽车工业仍在艰难地起步,真正的汽车时代只不过是少数人的享受。今天,汽车产业在经济全球化中汹涌而来,可我们千万不能忽视:经济全球化,本质是经济的美国化,就是按照欧美国家制定的技术规则、市场规则,接受他们已不能容纳或是放弃的产业,吃人家人家嚼过的馍。
曾失去汽车工业发展的时机并不可怕,怕的是悲观失望,不去追赶。今天我们还处于实物经济发展中,有形生产还很不发达,这是一个不可跨越的阶段,必须补课。但是,当今世界经济前沿,已不是依靠消耗资源、耗费环境、依仗体力的产业来发展,也不仅是以汽车、轮船等有形生产为支撑,而是靠知识产权创新生产带动的。在承接传统产业转移时,我们不能忘记这一点,不断向前沿领域和高端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