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被印在窗帘上的阳光晃醒的。古式的窗框印在窗帘上,图案很美丽。我和老公躲在被窝里,眯着眼睛,真不想起来阿。最后终于他下了决心,勇敢地先起来了。嘿嘿。我给各位驴友一个个人的建议,就是出去玩不必赶时间,关键是让自己身心放松,同时加深夫妻感情。我想,若干年后,我和老公记得的西塘游,可能就是这天早晨温暖的阳光和我们在光影里调皮的接吻了……
起来以后,和老公满街找昨天晚上看到的塌饼。昨晚乱逛的时候,看到一个人家正在做明天卖的塌饼,细细的豆沙飘出的香味让我们直咽口水呵。两个饿着肚皮的家伙脑袋也不清楚了,绕了2个弯,过了3座桥,终于找到了“丁记”,先买了一个尝尝,老公大呼:“好啊,好啊!”吃了2只,我们又买了5只准备带回家慢慢享用。一个一元钱,很便宜的。吃完后,我们就坐在丁记的门口长椅上,和老板娘聊天。她告诉我们,她曾经在去年4月份做了实验,塌饼常温保存,一个礼拜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越放到后面越好吃。不好的塌饼放几天就硬掉了,她家的是不会的。建议大家可以试试。塌饼最主要就是软糯,甜而不腻,还有一种特殊的草香。丁记的位置我不说了,给大家留一点神秘吧。
那些介绍的宅子我们基本都没有进去,只是在门口打量一下。“桐村雅居”我们参观了一下,那个钱老师“钱一刀”是西塘的3把刀之一,看来是小有名气,在各种杂志报刊上发表的剪纸作品一大堆,还上过电视。听听他讲老宅子倒也不错,让我们对西塘和西塘的建筑风格有了大概的了解。走之前,买了他的一幅剪纸,连框子20元,钱老师还在后面提了字盖了印,很实惠噢。老公是收藏字画的,他觉得太便宜了,怀疑人家不是自己刻的,是让徒弟们批量生产的,唉,真拿他没办法。我很喜欢!
中午的时候,我和老公又回到了五福桥,坐在了栏杆上晒太阳。旁边的巷子叫“烧香港”,我们暗自发笑,好啊,要烧掉香港啊。五福桥的好处在于桥边就是2层楼的古式民居,人家的衣服就挂在桥边的屋檐下,很生活化。下到桥南,进了巷口,就有一户人家高挑的酒帘“酒菜”,我们信步进去,嗬!就是一户典型的居家,不像“明清食代”附近,都是商业气味浓厚的饭店。和老板娘商量,所有的菜都不要放辣椒和胡椒,葱要切成大段的。她很和善地一一答应了。我们点了油焖笋,咸菜蚌肉、婵衣包圆,老鸭馄饨煲,老板娘说我们两个人吃足够了。坐在临河的桌边,喝着绿茶,我们和外面世界的喧闹暂时隔开了,真觉得自己又回到了从前,就是那个我们都没有出生的清末民初阿。
婵衣包圆比昨天晚上响堂吃得还好,其他的菜就一般了。老鸭馄饨煲不太新鲜,估计游客比较少的缘故。吃饭的时候,外间大堂飘来了拨弄古筝的声音,问了老板娘,原来他们家的大堂是一个古筝学习班,周末会有嘉善的老师来上课,一个女学生现在就来练习了。老公很享受地悄悄对我说,坐在这里吃饭,他找到了大家之中一家之主的感觉,哈哈。
吃完饭,我们倚在窗口休息,琢磨了一下每家通到河边的石阶。还看到河对面有人在刷马桶呢。结账是81元,和昨晚差不多。出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户人家的男主人是个单腿的二胡演奏家,出访过很多国家。他的一幅演奏会的大幅照片挂在了大堂的墙上,看上去非常有腔调。西塘古镇,真的是卧虎藏龙啊。老板娘看出我们的感叹,只是淡淡地笑着。
回到黎园宾馆,拿好行李,和老阿姨道别后,我们沿着她指点的路,走了15分钟,就到了乘车回嘉善的地方。一切都很顺利,在5:10分的时候,我们又回到了徐家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