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是第几次去青岛了?”,朋友老是这样问我,掐指一算,呵呵,五年的时间里面,已经是第六次了。每一次去我都想,青岛虽然是这么美丽的地方,但是我很难有机会再来一次了,因为我还没有到那种钱多到可以经常去休闲的地步。每一次的机缘巧合,因公务的需要又去青岛,青岛的朋友和同学看到我都会说“你又来了”。我已经不再想会不会有下一次,因为下一次又来了。
怎么样来形容青岛呢,用康有为的话说就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是德国的殖民地,所以青岛老城区的建筑很多都是红色的屋顶,后来青岛市政府也规定后来建筑也采用这种风格。青岛以前只是个小渔村,是德国人建起来的,历史也就100年,所以很多人都说青岛没有历史和文化,但其实青岛下辖的崂山和即墨都有几千年的历史。
青岛是个真正的海滨的城市,市政府门口是五四广场,五四广场的边上就是海。靠海的一边有一条长长的“沿海通路”,就是青岛著名的东海路,东海路靠海的一边很少看到有建筑物,这很少的建筑物还有一部分是是在路下边靠海的小坡上,很感谢青岛的政府没有为利所诱去在靠海的一边建大量的房地产,让青岛的市民,让来岛城观光的游客可以肆无忌弹的饱览青岛的海洋风情。去青岛的几次,几乎都住在东海路的边上的酒店,有两次是住东海路中段的海江饭店,饭店并不高级,但服务员很热情,相隔一年第二次住海江,有一个服务员居然还能认出我来,真是奇迹,要知道我长得可不是很帅的那种。附近有个菜市场,我们经常去那里买桃子吃,青岛的桃子香脆可口,个头又蛮大,价格也便宜。青岛还有一种桃子叫蟠桃,盘子状,咬起来有点软口,不是很喜欢。附近都只有些小餐馆,在一起的有个甘肃的小伙子,天天去小餐馆吃辣炒蛤喇,喝青岛啤酒。青岛的海产品海味比较浓,辣炒蛤喇很便宜味道又不错,是当地人极力推崇的一道菜。那时我们还去附近香港路上的泸州餐馆吃川菜,喝扎啤。当然最开心的是去附近的东海路漫步,出了海江,左边不远就是雕塑广场,右边不远是海豚馆。海豚馆我还去了两次,第二次去海豚馆看表演时还有幸和海豚握了一下手,讲解员问我时什么感觉,我说很“真实”,近距离的接触可爱的海豚当然很真实了。雕塑广场是全开放式的,不收费,人也不多,而且就在海边,黄昏时的漫步,非常的惬意。那时候要在那边住将近一个月,就去买了一双青岛双星运动鞋,设想以后每天早上起来东海路跑步,坚持了三天,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就半途而废了。后来有一次住新地大酒店,也是在东海路边上,同时靠五四广场比较近,去五四广场和音乐广场或者家乐福都很方便,还有一次住石老人海水浴场旁边的麒麟大酒店,边上就是大海,酒店的后院好像就有专门的浴场,客人可以随意的去享用碧海蓝天。这一次去住海天大酒店,也是我在青岛住过的最高级的酒店了,房间比较小,布置很精致,不过可以免费上宽带,地理位置也很好,附近有青岛菜馆和馨东方量贩式KTV,都很不错,只不过公务在身,又只有两天的时间可以呆,感觉来去匆匆,什么都有不得自己,已经没有当年在海江小酒店住的那段时间的感觉了。
说到青岛不能不说啤酒,青岛啤酒是驰名中外的百年品牌了。大家都知道啤酒起源于德国,德国人占了青岛之后,喝不惯青岛人喝的即墨老酒,于是有了青岛啤酒。到青岛最好喝青岛的扎啤,新鲜度好,又很便宜,以前大热天总会看到有很多当地人都会用塑料袋装啤酒买回去喝,这就是青岛人常说的青岛有三怪,“啤酒装塑料袋,内衣穿在外,大姑娘像老外”,后两句是说青岛姑娘敢穿和染头发的事情。每年的7月份,青岛会在啤酒城举办啤酒节,在啤酒城可以喝到各国各式各样的啤酒,当然价格不菲,一般一扎都要40元。如果你想带啤酒回来喝,也可以去大超市买小罐装的极品青岛,只要7元左右,有浓浓的香味,是一般的纯生啤酒无法比拟的。7,8月份除了啤酒节之外,还是一年中最适合去游泳的季节,天气不冷不热,使青岛最适合旅游的月份。
对于青岛的吃,青岛以海鲜为主,做法以保留原汁原味为主,云霄路是有名的美食一条街,闽江路也可以算是新兴的美食街,还有泰山路是烧烤一条街。印象比较深的有青岛比较出名的川菜馆老钻村,海鲜为主的青岛菜馆,还有机场附近的快通酒店有比较纯正的山东菜,闽江路上的著名的鲁菜馆山东菜馆。不过我一直恋恋不忘的是中山路上的烤鱿鱼(整条的鱿鱼),想当年曾经花了20块钱从新地酒店打车去中山路吃8元钱的烤鱿鱼,够傻吧。一直无法忘掉的是在山东菜馆吃葱爆海参和翅汁白菜,味道都没得说,就是价钱太贵,一个小小的海参38元,所以心痛得无法忘怀。
至于购物,青岛特产主要以海产品为主,当然阿胶也是很多游客喜欢买的东西,不过对我来讲,也许中山路地下商场上卖的贝壳对我更有吸引力。
关于青岛的景点,值得看的景点有青岛的标志栈桥,八大关别墅区,海上第一名山同时也是道教名山崂山。不过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崂山的银杏,也不是八大关老蒋浪漫的花石楼,而是青岛鲁迅公园红色的岩石,是东海路上不知名的雕塑广场,是石老人海水浴场的碧海蓝天。到了青岛,最需要的是放松心情,风景不在某个特别的地方,而是在心中。
从没有见过哪一个城市如此零距离的接近海,市政府、五四广场就在海边,海融入了城市,贴近了生活,再也不是特别去游览和感受的景点。厦门虽然有环岛路,但环岛路更多的是交通繁忙的一条路,是游客云集的一个景点。大连有滨海路,但滨海路在海边的山上,虽风光无限,可毕竟距海面还有一定的高度。
说到青岛,不得不说大连。刚好这次去青岛完之后,因为公务也去了一趟大连。前一次去大连是,五年前的事情了,也刚好在同样的日子,4月21日,不知道为什么会怎么的巧合。那时候在旅顺的黄金山大酒店住了5天,但旅顺的景点除了电岩炮台外什么地方也没有去过,这次公务之外当然有再去旅顺,主要去了清军南子弹库,旅顺口和白玉山。旅顺这么好的名字在我的记忆里却跟一个恐怖的事件--旅顺三日联系在一起,甲午战争日军在这里屠杀了中国军民2万多人,这是旅顺和所有中国人不能忘却的。至今旅顺还有很多地方禁止日本人去,五年前我还听说,日本人是不能在旅顺过夜的。后来才渐渐的把旅顺和一些其它的东西连起来,比如雷锋同志做火车到旅顺,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事迹。旅顺在黄海和渤海的交界处,但海边到处都是山,山的名称都很好听,什么黄金山,白玉山,但都是光秃秃的山。旅顺当地人靠打渔和种果树为生,整体感觉是地广人稀,空气很好,由于污染很少,这里的海水还是我见过的最蓝的海水了。旅顺是著名的军港,也是当年清军北洋舰队和现在解放军北海舰队的驻扎地,旅顺的重要性更多的体现在他和中国的近代史紧密的相连,以及做为军事重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大连是个美丽而浪漫的城市,我刚到大连就觉得应该给她取一个浪漫的英文名字,就叫”darling“吧。
大连是俄国和日本的殖民地,所以这里保留着很多殖民地的痕迹,古老的欧式建筑和日式建筑随处可见,即使是新的建筑也有很多是欧式的。大连人在薄熙来这个曾被骂为“草包市长”的领导下,不断的去种草和绿化,强化大连的形象意识,让大连人逐步尝到了甜头,后来大连引种的草居然被亲切的成为“熙来草”。大连的形象意识和自豪的意识深入人心,大连有100多个广场,有全国独一的女骑警,有国际服装节,有极地海洋动物世界,有森林动物园,有非常浪费电的槐花形状的路灯(每个路灯好像有96个灯泡)。我想大连就像一个半老的中年女子,为了维护多姿的体态,必须付出高昂的费用,当然目前这些高昂的维护费用是有人来埋单的,这些埋单的人除了大连市民之外,当然还有前来投资的企业和来大连旅游的客人,这从大连的宾馆消费以及景点门票就可以看出来,大部分的景点都是大几十元的RMB,还有很多地方,票只是入场券,到里面的各个景点另需收费。
这次在大连市内除了上次去过的星海湾广场和海底世界、又去了森林动物园、棒槌岛国宾馆。我们本来还想去女骑警训练营,结果那天骑警和马在休养生息,没有开放,遗憾阿,没有看到大连最英姿飒爽的美女呵。抛开费用来讲,应该说大连的很多景点都是不错的,比尔极地海洋动物世界比一般的水族馆无论场景设置还是动物种类都好了非常多,森林动物园是里面动物是放养的,不是圈养的,也比一般的动物园有特色。
至于大连的吃,感觉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大连的吃也以海鲜为主,但感觉做法没有青岛地道,比较有名的海鲜馆有万宝海鲜馆和天天渔港海鲜馆,当然也有东北菜,希尔顿旁边的百姓村是家很有特色的东北菜馆。
现在该来比一下青岛和大连了,因为地域和文化相近的关系,青岛人喜欢和大连比,大连人也喜欢和青岛比,这本来就是两个极有渊源的城市,当年山东人闯关东不就是到东北么,其中也有一部分肯定是到了大连。先说总体,青岛人口730多万,大连550多万,但大连的面积比青岛还大。两地都曾经是殖民地,都保留着很多殖民地的痕迹,至今老市区的房子有很多都是那时候遗留下来的,但相比之下大连更有欧陆风情,不仅是大连的欧式建筑多,而且大连的广场多,很多路都是以广场为中心呈辐射状,很难找到正南正北的路。交通方面大连也保留了老式的有轨电车和轻轨,而且很多司机都是穿职业装的女性,形象很好。不过交通方面,青岛的”三让“(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做得很好,行人和车辆都可以比较惬意的通行,相比之下,大连的车速就比较快,过马路需要先按按钮等绿灯亮才能通行,明显是车辆优先原则。两地的产业都以制造业为主,但青岛侧重于轻工业,大连侧重于重工业,从产业上来讲,青岛著名品牌很多,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等都是很著名的品牌,而大连除了不属于制造业的东软之外很少有很出名的品牌。两地都是海滨城市,青岛的海比较适合做的海滨浴场,有细细的沙滩,市区的主干道东海路就在海边,可以说青岛人更贴近海。大连海域礁石比较多,鲨鱼也比较多,所以虽然有海水浴场,但并不能和青岛比。大连的海大部分以孤立的景点为主,没有连成一片,比如棒槌岛,老虎滩,星海湾,旅顺口,虽然都在大连,但都相距甚远,让人感觉是孤立的几个地方。大连和青岛都是典型的北方城市,一到晚上10点,接到上就很少人走动,商店也大部分关门,只剩下一些娱乐场所,至于娱乐场所,比如酒吧个人觉得青岛更有品位一些,青岛的”男孩女孩“和汇泉王朝都是个不错的地方,大连酒吧街在五五路,去了一家爵士酒吧,感觉不是很好。当然这也许是对大连还不够熟悉的缘故。至于人,山东人比较爽快,大连人比较豪爽。比如同样的问题,青岛人会说,“过去青岛人是学大连,不过这几年青岛很多方面多提高了,产值也超过了大连”。而同样的问题,我们问大连人,大连人一般会说:“青岛和大连当然没法比了”,导游说得更搞笑,山东哪条高速公路上的横幅写着”学青岛,赶大连“,当然是大连厉害了,然后给我举出一大堆大连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一 东北第一的东东来。其实比来比去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不过青岛和大连在比来比去中你追我赶都得到了成长,这也就是最大的意义所在了。其实仔细琢磨大连和青岛,其实这两个城市都以自然风光著名,但并没有哪一个景点很著名,很多景点都是人造的,比如青岛海豚馆,青岛栈桥,大连极地海洋动物世界,大连森林动物园,为什么这人造的风光可以吸引那么多的人流连忘返呢,关键是青岛和大连都构建了一个很好的环境的舞台,有了这个一流的舞台上,就会不断的吸引一流的演员和观众过来,不断的创造出新的喝彩,这是不是我们泉州和其它的城市的建设所应该深思和借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