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7年虽刚刚过半,却已肯定会在我的生命中留下浓重的痕迹。这一年发生了以及将要发生太多对我而言非常重要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邀请父母到德国探亲。
这个想法其实由来已久,但只是隐隐约约在脑海徘徊。因为虽然自己早已在德国解决温饱,但离奔小康还有一定距离,总想着等条件好一点再接老爸老妈过来,也好多享一点福。但是突然地,得知两个年龄相仿的朋友的母亲在三个月内相继去世,一个是长期有慢性病,一个是突然查出癌症。闻讯后我心里戈登一下。人世间的很多事情,是不能总是等最合适的机会的,没有谁总能断定什么时候机会最好,而机会往往会在等待和观望中擦肩而过。有些一定要做的事情,力所能及的时候不妨先做了。人生无常,不要等把握不了的时候暗自后悔神伤。正如我曾在一首诗里写过的"...如果能常陪着他们在林间徜徉,生命中就算失去一些别的又怎么样..."
下定了决心,看了看自己的时间表,也就是八九月间稍微有一点时间,刚巧在学校工作的老爸老妈也正在暑假中。以前我跟老爸老妈提起要邀请他们过来玩的时候他们一直说要等以后我们有了孩子再过来,反正百般推脱,不想增加我们负担。这此我下定了决心,上网了解了办理探亲签证需要的材料和步骤后,自己先办好了经济担保,在德国帮他们购买了旅游保险。毕竟我万里迢迢也不可能逼着他们上飞机,但是我了解他们,我这样先投了一百多欧元进去,他们肯定舍不得浪费,我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事成亦。
我还是挺满意我的办事效率的,六月初我下定决心要接他们过来,八月初他们已经登上来德的飞机了。办理的各种手续主要有办经济担保,买保险,填表格,寄信,到指导老爸老妈开单位证明,开住址证明,开银行证明,开亲属关系证明,再到帮他们预约签证时间,预定宾馆,预定机票,中间出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和领馆使馆交涉,和我上海的朋友联系等等。
公元二OO七年八月七日至九月二十日,我的父母终于能踏上我已经奋斗了六年半的土地亲眼看看了。每念及此,颇感兴奋。
八月七日 星期二 小雨
老爸老妈乘坐的东方航空公司上海飞往法兰克福的航班应在清晨5点30分到达法兰克福国际机场。由于夏季是德国人渡假的高峰期,也是留学生回国的高峰期,所以八九月份间的票价普遍较高。相对来说新近开通法兰克福航线的东航票价较低廉,不过时间就不像国航和汉莎那样合适了。幸亏我住得离法兰克福机场不远,从我居住的城市达姆斯塔特(Darmstadt) 出发,专线大巴28分钟就能到达。
4点15起床,4点40分出门,4点55到达达姆斯塔特主火车站,5点33到达法兰克福机场Terminal 2。大屏幕显示飞机已经提早20分钟着陆,不过一般出关都要耗一些时间,所以我就在出口等候处坐定。接机的人群里我看到不少年轻的同胞,肯定也有像我这样来接父母的。如果是住在其他城市,又没有自备车的话,恐怕是要在法兰克福住上一晚了。但是我看大多数人的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疲倦。5点50分,我已经看到老爸老妈推着机场的行李小车出来了。我曾经把老爸老妈过关的过程想得复杂无比,各种可能出现的事情我都已经将应有的对策列表做好文件发给老爸老妈,并附上了一封自己写的英德双语的信,大意是父母过来探亲,不会德语英语,如需求助,还望好心人帮助,也可以通过电话跟我联系。所谓有备才无患。
没想到实际过程奇简单无比,也没有碰到抽查行李的机场巡警,估计是因为航班太早的缘故。老妈还埋怨我把情况说得太严重,害她没敢带很多想带给我的东西。虽说我的确是为了保险起见叮嘱得比较多,不过我也实在是不喜欢大包小包地从国内带东西,因为带得了一时又带不了一世。出来以后,我也没有叫家里寄过任何东西或托人带过任何东西,我喜欢到一个新环境就尽快适应那里的环境。这两年我隔三差五地经常回国,一般来回都不带行李箱,就一个大手提包,下了飞机直接出关,还省了在机场等行李的时间。
刚踏上德国土地的老爸老妈对什么都充满了新奇: 气温怎么这么低? 人怎么这么少? 街道怎么这么干净? 车上怎么这么空?...... 我耐心地一一做答,有些他们还一时理解不了。
踏进达姆的家门也不过是早上七点半。陪他们聊了会儿天,嘱咐他们休息一会儿,11个小时的飞机肯定累了,又不像我们年青人恢复得快。我当天没有请假,因为考虑反正他们要休息一天,我今年剩下的假期比较紧张,需要最高效地利用。于是请了8月8日开始的三天,加上周末共五天,陪他们尽快适应居住环境,并有选择地在周围转转。另外9月1日开始请了六天假,加上周末共十天,我会带上他们在南德和东德兜一圈。
中午回家吃饭,同住的哥们儿欣已经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午餐。欣德国某大学硕士毕业后正在找工作,我搬了家后房子比较宽敞,有两间大屋子。而老婆又在搬家的第三天就去了斯图加特开始四个月的实习,所以我叫欣过来与我同住,一来可以节约他一些开销,二来彼此有个照应。我和欣的交往经历在我的一篇散文<<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和正在写的书<<背包走天下>>2_3节"斯图工人"里已有详细叙述,这里不再赘言。欣的父母曾在天津经营一家餐馆多年,可谓家学渊博,烧出的菜色香味俱全,和我同住的这两个月我算是享尽了口福,父母吃得也啧啧称善,不过和我当年第一次吃欣做菜一样,唯一保留意见的一点是他放盐有些太慷慨了。
下午继续上班。这是我在大学读博的最后一年,除了研究任务要赶紧收尾,毕业论文要开始写之外,乱七八糟的其他工作也非常多,大到带几百个Vordiplom学生的课,给他们出卷考试,小到给老板安排各种各样的旅游行程。老爸老妈来了,肯定要尽量抽时间多陪他们,而工作量并不会因此而减少,无奈只好尽量提高上班时间的工作效率,另外在他们起床前,睡觉后自己再挤出一点时间了。
欣下午去外地有事,要到下周二才回来。我18点准时下班回家,路过市中心新开的一家肯德基店买了周二的特价鸡翅,12个共3.5欧元,回家把中午的剩菜热一下,加上鸡翅,陪老爸喝点小酒,此乃真正天伦之乐也! 有点可惜的是老婆不在身边,她也很想多陪陪父母。无奈人在江湖,难免身不由己。
我和老爸老妈上次见面还是在去年4月回国结婚。其后虽然出差回国了两次,但都是在上海稍做停留,并没有去老爸老妈居住的城市,而我也坚持不让他们坐单趟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去上海就为了看我一眼,一起待不到三天。虽然几乎每周都MSN聊天,但是在德国相聚肯定有说不完的话。聊到晚上10点,我怕他们旅途疲倦还未恢复,他们怕我上班太累,所以不约而同地提出熄灯休息。
是为老爸老妈到德国的第一天!
八月八日 星期三 小雨
这一段时间忙得晕头转向,所以家务多是欣在操持。昨天下午欣去了外地,今早起来,发现冰箱空空如也。老爸老妈因为时差关系,起得很早,我睡到9点才起,看着二老坐在厨房里你看我我看你,饿得肚子咕咕乱叫,罪过罪过!
带上他们出门,到步行3分钟距离的一家小超市买东西。刚出门,碰到一个不认识的隔一条街的邻居和我互道一声早上好(德语为“Morgen!“)。老妈兴奋地说她学了句德语,早上好就是“摩根“ ,因为她买的一个基金名字就叫“上投摩根“ ,估计一辈子再也不会忘记。
买完东西回家,每人烤上两包面包片,抹上蜂蜜,夹两片肉片,一人一杯牛奶加一个香蕉。这就是典型的德国人的早餐。老爸老妈直说烤的面包就是好吃,商量着回国也去买一个烤面包机。
因为下周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会,我还有不少工作没有做完,所以我必须继续我的准备工作,虽然算是在休假中。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余秋雨的<<行者无疆>>给老爸看,好让他们对8月20日开始的要去的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等地有一定的了解。而我也早就为酷爱打八十分的母亲安装好了联众网络游戏。如此一家三口在异国的土地上各得其乐。
晚上吃好饭,我带上他们到住处旁边的花园散步。德国每个城市都有不少开放式的花园,我家离达姆较著名的两个,Orangerie(桔园) 和Prinz-Emil-Garten(艾米尔王子花园) ,都只有两分钟的步行距离。花园里绿草成茵,花团锦簇,看得父母赞不绝口。
叫父母早点休息,明天准备带他们到达姆一些最重要的景点转转。
八月九日 星期四 小雨
今天起得很早,9时许带老爸老妈出门游览达姆的主要景点。
达姆施塔特并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旅游城市,它更多地是因为在学术,科研和工业上的地位而为世人所知晓。它位于法兰克福以南三十公里,曼海姆以北四十五公里处,行政区划上属于黑森州。达姆一共有一个工业大学,三个应用技术大学,超过3万名大学生。而达姆城市的总人口为18万,所以论平均年龄而言,达姆是德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也被德国政府正式授予“ 大学城“ 的称号。其中,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TU Darmstadt) 在德国的理工大学中享有盛誉,学校规模并不算大,但是绝大多数设立的学科,像机械制造,电子工程,计算机,建筑,经济信息学等均可在各自的领域里位列德国三甲之内。而FH Darmstadt(现改名为Hochschule Darmstadt) 也多次在德国众多杂志和机构的大学评选中名列前茅。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08号元素“金黑“(Hassium)和第110号元素“ 金达“(Darmstadium) 都是在达姆斯塔特发现的,名字各取自黑森和达姆斯塔特
达姆斯塔特有众多的企业和研究机构,比如说著名化工及制药集团公司默克(Merck) 就是1668年在达姆斯塔特创立的。现在世界上有美国默克和德国默克之分,美国默克前身就是德国默克的美国分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被美国政府充公。另外关心护发染发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的威娜(Wella),全球总部也座落在达姆,前些年已经被宝洁收购。另外,德意志电信的一个大型研究中心,一个欧洲卫星控制中心,两个Frauenhof研究所,还有座落在市郊工业区的几百家各种中小企业,一起造就了达姆成为德国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达姆也因此从德国政府处领得了另一个官方称号:“ 科技城“ 。
达姆市中心广场名为Luisenplatz,90%的市内交通线路均在这里汇车。广场中心有一个逾40米的大柱子,顶上端坐着一位达姆历史上的名君----路德维希一世。如果在达姆迷了路,一点都不用着急,顺着柱子的方向走,然后就能找到回家的车了。
我们去的第一站是达姆最著名的景点玛蒂尔德高地(Mathildenhoehe)。这里的艺术建筑群包括结婚纪念塔、俄罗斯礼拜堂和达姆施塔特艺术家村。结婚纪念塔高48米,造型为五个指向天空的手指,象征着指天发誓,致死不渝,中国留学生都管它叫“五指山“。在很多场合,此建筑都成为达姆斯塔特对外宣传的象征。该塔是为了纪念达姆大公路德维希1905年的婚礼,于1908年开始修建的。塔内共分七层,二层和三层都是一个以玛蒂尔德高地命名的研究院,不对外开放,不知研究些什么。四层五层是达姆市政府所属的结婚登记处。六层和七层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在七层上可以清晰地俯瞰达姆市区和周边景色。我们乘坐电梯上到四层,正碰上一对结婚登记的德国青年以及一干正装的亲友,老爸拿着摄像机往屋里拍,而里面的人也拿着照相机拍门外的我们。到了五层,碰上另一对新人,操着俄国口音,估计是在此生活多年,加入了德国籍的俄国人。
达姆和俄国有解不开的渊源。五指山旁边那个精致的俄罗斯礼拜堂堪称建筑经典。此教堂大有来头,1894年,达姆的公主Alix嫁给了俄罗斯沙皇尼古拉斯二世,也就是俄罗斯的末代沙皇。Alix公主在婚后改名为Alesandra皇后,为沙皇育有四女一子,并长期对俄罗斯政局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1918年7月,沙皇一家被杀害在叶卡婕琳堡。1897年,沙皇为了在造访达姆斯塔特期间不远离自己的信仰,于是下令资助在16世纪的俄罗斯礼拜堂基础上改建成了今天的模样。整个礼拜堂金碧辉煌,精美异常。
离开玛蒂尔德高地,下一站就是达姆斯塔特的森林螺旋城(Waldspirale)。去过维也纳的朋友都知道那里有一个著名景点百水楼房(Hundertwasserhaus),由艺术家百水(Hundertwasser)先生主持修建。百水先生任凭自己的艺术想象纵横驰骋,以“对不规则的容忍“为原则设计了这座建筑。楼房里,几乎没有一块平地,没有一间房屋呈规则的四方形。色彩斑斓的立面,窗户中探出到室外的树,波浪形的围墙,所有这一切都是和传统概念上的建筑的决裂。如今,每天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参观,有的为这种大胆的艺术赞叹,有的对这种夸张的艺术不屑一顾。而达姆斯塔特的森林螺旋城正是借用了这一理念建造而成。
中午带老爸老妈在学校食堂吃饭。去食堂的路上穿过市中心最大的花园Herrengarten,又是绿草成茵,古木参天。而园中园乔治王子花园里更是百花盛开,一排排嫁接后的果树上硕果累累。老爸老妈问我说这些水果怎么处理,我说自生自灭罗,他们不可理解,说这多可惜啊。要是他们知道德国雇人采摘果实再拿去卖的人工价格远高于水果能卖出的价格就不难理解了。乔治王子花园内另有一特色----无人图书馆。一大间屋子里摆着几千册各种图书,小说,工具书,旅游书,儿童书等种类齐全,却没有一个工作人员。书就在开放的柜子里放着,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选取图书,或是在图书馆里的桌椅前阅读,或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到外面的大花园里随便找一个角落,甚至可以自己带回家阅读,只要记得归还就行,不需要任何登记手续。这种图书馆的存在,完全考量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我不敢保证说绝对没有拿了不还的现象,不过5年前我发现这个图书馆时至今看过的几本书,现在都还是静静地躺在那里。
因为正在暑假中,所以学生较少,食堂菜式也比较单一(德国食堂本来菜式就少,到了假期更是只开放部分,相对平常可选择的余地更小)。我要了三个主菜,意大利面,猪肉排,外加德国版扬州炒饭,配以玉米,酸奶,沙拉,薯条等附加食品。老爸老妈还是吃不惯,不过对德国食堂的就餐环境赞不绝口。的确,相比国内的食堂,这里窗明几净,桌上地下一尘不染。
饭后弯到我们研究所简单看了看。八月正值大学里休假的高峰期,上上下下没有几个同事。老爸老妈终于近距离看到了我平常朝九晚六的办公环境。
下午就是购物环节了。先是要帮老妈买鞋,她脚上穿着一双上海以前一个做中老年皮鞋生意的亲戚送的过季皮鞋,尺寸并不合适,走起路来很辛苦。老爸老妈节约了一辈子,说起来他们现在的收入即使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可算中等,在他们居住的小城市更绝对是高收入了,却几乎从没穿过任何名牌,更夸张到连家里电话每个月5块钱的来电显示服务都不要。考虑到未来一个月老妈要经常在外面走动,准备帮她先买一双运动旅游鞋。看到一双阿迪的鞋子,白色主体,夹杂蓝灰色条纹,大方素雅。时下正值德国夏季大减价期,一双鞋特价减去退税只要26欧元。老妈试了试大小又正合适。可是在我看来已经便宜无比的鞋在老妈看来还是贵得不行,拉着我的手就要往外走。这可不能由着她,于是我拿着鞋直奔柜台付帐了事,然后直接叫老妈换上新买的鞋。在后来的路上,母亲至少说了三次:“这鞋真舒服“。听得我心里一阵心酸。
以前就说过要给老爸买个好点的剃须刀,所以下一个目的地是德国的大型电器连锁店Saturn。一款博朗(Braun)3773的剃须刀正在特价,再减去退税只要31欧元。老妈小心地问我是不是也可以给舅舅他们各带一个。老爸老妈自己省到不行,对兄弟姐妹却是异常慷慨。这些年上海的舅舅阿姨下岗的下岗,待业的待业。父亲的兄弟姐妹中有时也有周转不便的时候,老爸老妈对他们的资助是不遗余力。我还有什么话好说,一口气拿着五个剃须刀去帐台付帐,就跟要回国去贩一样。接下来又在德国最大的化妆用品连锁点Douglas为国内的女性亲友们挑选了一些礼品。
今天的最后一站: 大型超市Real。这里原是美国连锁超市巨头沃尔玛(Wal-Mart)的地盘。因为沃尔玛在德国整体经营不善,亏损严重,所以已于今年将所有德国境内的三百家店面抛售,完全退出德国市场。达姆原有的沃尔玛被Real接手,今年7月1号才开张,有不少优惠顾客的举措,另外也是离我家最佳的一个大型超市。老爸老妈总喜欢将价格乘以10换成人民币和国内价格比较,我哭笑不得,要都那样比就不用在这里生活了。我告诉他们,德国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20倍。最保守估计一下,就算10倍,也就是说用1欧元能在德国买到的东西和中国1人民币能买到的东西比才合理。这样放眼望去,偌大一个超市,几乎没有一样东西比中国贵了。我们拿一些生活基本品做一下比较:1. 米饭。这是中国人的主食,国内普通大米价格约3人民币/公斤,和中国普通大米最接近的牛奶米(Milch Reis) 在德国的价格为0.7欧元/公斤。2. 猪肉。国内近来猪肉价格飞涨,肥瘦搭配的普通猪肉大约30人民币/公斤。德国超市同等质量的猪肉大约4欧元/公斤。3. 蔬菜水果,由于德国地理位置的原因,新鲜蔬菜水果的确比较缺乏,所以比较贵。拿最常见的几种,西红柿约2欧元/公斤,大白菜约1欧元/公斤,花菜约1.5欧元/公斤,苹果约1.5欧元/公斤,香蕉约1.5欧元/公斤,葡萄约3欧元/公斤。怎么算,也不到国内价格的10倍。
这些年国内物价飞涨,尤其房价,医疗和教育支出严重影响了国民生活质量。中国现在的房价已经不能用不合理来形容了,我认为只需要两个字概括:“ 疯了“ 。在达姆斯塔特这个德国消费最高的城市之一,一个单家独院,前面带花园,后面带车库,下面有地窖,占地面积超过100平,居住面积超过200平的两层小洋房,价格不会超过40万欧元。相当于一个普通白领大概10年的工资。而这样的房子在上海北京估计40万欧元都买不到,对于一个普通白领估计一辈子都只能是奢望了。
而德国是一个全民保险的社会,国家每年在国民医疗方面补贴很多。普通工作人员只要缴纳工资收入的7.5%作为医疗保险后,几乎就不需要为就医问题付出什么费用了。而免费教育更是德国的一大优势,虽然最近有些州的大学开始收取少量学费,不过相对于他们的收入来说实在少之又少。
近年来我们国家发展得很快,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过我们根本没有资格盲目乐观,总的来说无论是社会财富还是人口素质,我们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晚上由我主厨,鸡心白菜,葱爆大虾,红烧鱼,辣椒炒肉,番茄蛋汤。四菜一汤,老爸老妈时不时投来惊讶的眼光,在他们心目中我还是当年那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少爷。
晚饭后稍做休息,带父母去我所在的乒乓球俱乐部打球。我从小喜欢打球,一路自己实践摸索,再加上偶得名师指点,水平还不错,在德国华人业余乒乓球界也算小有名气,拿过一些奖项头衔,也因此获得中国乒协正式授予的国家业余二级运动员的称号。我已经加入了达姆当地一个业余俱乐部四年了,并成为该俱乐部的一号主力。德国的乒乓球俱乐部体制非常完善,从职业的联赛到最初级的爱好者分为十几个档次,有组织完善的各级联赛和升降级制度。达姆这个18万人的中等城市,大大小小的乒乓球俱乐部超过一百家。参加体育俱乐部其实是融入德国社会的一个非常好的渠道,一起痛痛快快打场球,赛后一起去酒吧喝酒聊天,很容易建立起友谊。
虽然今天老爸老妈的水平已远远不如我,但他们的的确确是我乒乓球的启蒙老师。当年在我家旁边的小学里有一张水泥球台,当我还和球台一般高的时候,就是他们从挑球开始,一点点教会我的。
他们看来也很久没有打球了,虽然一开始手有点生疏,但是越打越开心。有两个队友也邀请他们一起打友谊比赛,虽然语言不同,但是通过手势和小小的乒乓球,友谊一样畅通无阻。
今天是老爸老妈到德国三天来最充实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