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出游之回味
庐山,归乡之旅
爱庐山,不是因为它是政治名山,而是因为它在家的旁边。所以去庐山之前就自然而然的滋生了很多期盼。
希望能早日成行。去过几座名山,唯独没有去家乡旁边的庐山。原因之一是因为在上大学之前是一介穷书生,那时只知道在书桌前默默的苦读圣贤书,因为爸爸妈妈会讲,这是你唯一的出路,要不然就给你一亩田一把锄头吧,心里仔细权衡一下,确实是上大学比种田舒服的多,所以那时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对旅行没有时间了解也不敢过多奢求,对它只能停留在三毛的撒哈拉系列上。因此,除了从历史书上了解的庐山事变外,对身边的庐山没有一点点概念,对我来说,它只是一座山而已,跟我所处的大别山没有什么区别啊。
在忙碌中期待着,庐山之旅应期而至。一路上,听着小朋友的叽叽喳喳,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我是真的要去庐山?我是真的要回家了啊?直到在快到庐山的时候见到我那一脸灿烂笑容的姐姐、接到我的小侄女才回过神来——我回家了,庐山就要到了。
曲曲折折的绕山公路,绕了近半个小时,我头晕脑胀。终于到了位于剪刀峡的宾馆,景致豁然开朗。我们抖去一路的风尘,欢呼雀跃。真正的庐山之旅,从此开始。
行程之一:夜游牯岭镇
吃过晚饭,我们开始摸黑走小道,四周静悄悄的,爬上在宾馆上方的牯岭镇,别有一方风味,就连婷婷小朋友也兴致颇高,紧拽着我的手,生怕落在后面。到了小镇,另有一番繁华突现眼前。在若隐若现的路灯下,雾气弥漫,我们雾里看花,想起“天上的街市”,难道郭沫若老先生是以此为原型创作的吗?来到庐山电影院前,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进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影院,三十年来就夜以继日的播放那一部《庐山恋》,让每一个到庐山的游人重温早期的偶像剧,在其中寻找自己的逝去的梦。
行程之二:含鄱口——锦绣谷——花径公园——庐林一号——仙人洞
第二天的行程安排满满当当,我们一路走马观花,各处景观各有千秋。其中在花径公园,能看到参天古树,百年以上的紫薇、罗汉松、“活化石”银杏等。
路上不时看到庐山的老别墅,均是就地取材,用现成的石头砌成。以前的人就已经有了环保意识,应该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效仿,屋顶用红漆刷的铁皮遮盖,从高空看,鳞次栉比的别墅掩映在绿野山林间,景致非常的自然、和谐。
在著名的庐林一号,我们在毛爷爷家里绕了一圈,呵呵,沾点伟人的智慧和气度,感觉自己也变伟大了。逝者如斯夫,往日的繁华、尊荣、苦难已经远去,我们这些后来人在享受着前人打造的幸福之余,只能怀着一颗颗感恩的心望其项背、默默瞻仰,祝愿前人一路走好。
行程之三:三叠泉、白鹿洞书院
第三天,因为美丽的安导游在之前提醒,提醒我们要养精蓄锐、保持体力,意即三叠泉较险较高,值得挑战。于是我心里充满期待。开始爬山往三叠泉出发,我因担心后面体力不够,因此刚开始不紧不慢、携小侄女徐徐前行。一路上不时有小瀑布从身旁掠过,引起我们一片惊叹。天蓝蓝,水青青,我们一路欢歌笑语,不知不觉像蜗牛一样已经爬了近半个小时。小朋友有些抱怨,问为何全是楼梯步道,没有野径,我其实心里也在想,导游讲的“险”到底是啥用意?是想刺激士气而故意夸大其辞?还是在她看来,这确实很险,我有一些小郁闷,安导不仅低估了我,还低估了小朋友。
终于,远远的看到了从天而降的三叠泉了啊,感觉一股凉凉的湿气扑面而来,已经可以听到“飞流直下三千尺”山涧撞击的声音了。大家欢呼雀跃,从小就听说的三叠泉近在咫尺了啊,我心里老鹿直撞。
三叠泉为全国四大名瀑之一,是庐山第一奇观。它位于庐山东南,汇庐山冰川之水自悬崖峭壁中流出,落差215米,分三级跌下,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素有“不到三叠泉,不到庐山客”之说。到过贵州的黄果树瀑布,那里的水量确实很大,但因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水质恶化,混浊不堪,与三叠泉水质的清澈不能比拟。因此,情不自禁的暴露了陋习,跟随着前面的游客也当了一回“活饺子”,脱鞋试水,怎一个“凉”字了得,后来回头下山,还感觉两条腿还是清凉清凉的,非常惬意。
看罢三叠泉,大家意犹未尽。接下来去朱熹讲学过的地方——白鹿洞书院。这里可以用一个电影名概括——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书院偏居一偶,独守寂寞,连负责讲解的导游也是慵懒无力的。往日的朗朗读书声已渐远去,我们只能在古籍里体会以前的莘莘学子们是如何在当时不远千里徒步来到偏远的白鹿洞书院求学的。印象里,长沙大学旁的岳麓山书院也是当时很知名的书院,曾经的大师朱熹也在那里散播过知识的种子。随行的小朋友们在书院里驻足留影,感受一下前人读书的气息,相信会很顺利的“金榜提名”,我们很期待。
如果不是因为工会组织这次远足,我可能永远体会不到我的家乡旁边会有这么好的景致,并且蕴涵着丰厚的文化气息,更特殊的是,还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但作为一座山,庐山承受了太多褒贬,同时这些别样的色彩也赋予了这座秀丽的江南名山一股英雄般的壮美,这是我们这些走马观花的游人所不能体会的。
人的心境,对身边的风景会有所忽略,对身边的人亦是。因为熟悉,而不受重视。真正体会家的意义,是在离开家之后。离开家之后,才发觉,有家的地方,才永远温暖如春。在南京定居后,我才发觉,我以前百般逃离的湖北,其实我永远逃离不了,而且竟然在我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已经变成了我的坚强后盾并且赐予我勇气和力量。所以,朋友,珍惜身边的家和人吧,等到有一天,才不会因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懊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