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回忆:2005年3月26日,星期六。
这一天的天气比之三年后的复活节还是强一点。只是这么阴沉沉的,并没有下雪。
想江南的春色: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可眼前:
复活节大堵车,终于经过达半个小时的艰难挪动,车子由德国西南边境开进了法国边境。
从德国开进法国,明显觉得法国的公路好破,道路两旁的庄稼地,地里的农民的房子,煞是破旧,有的墙上还掉了一块泥灰,露出了里面的砖头,电线杆子拉得到处都是......我挑剔着,挑剔着,突然一阵异样熟悉的亲切感涌上了心头,啊,这一切,多想我们中国的乡下啊!于是就不再挑剔了。
想: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于是到阿尔萨斯。
阿尔萨斯地处法国的东北。以前是一个省,介于莱茵河和孚日山脉中间。1871年普法战争后和它邻近的洛林一同被德国吞并,1919年凡尔赛和约签定后回归法国。这个地区和德国的黑森林紧邻,大片大片的山区,以风景宜人,食物鲜美著称,因为离德国和瑞士都很近,所以,终年作着这两国人民的生意,颇为滋润。
想起: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又是别一番景致。
山区嘛,就是一个登山的好去处,老外生性热爱大自然,所以,逢节假日,不是带着比基尼去海边,就是背着登山鞋,登山棍进山。我们的计划原本也是登一天的山,亲近一下大自然的,但因为下雨,我们改登山计划为城市一日游。
牵强一点,也有点“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的韵致。
这一带最大的一个城市叫做Strasebourge,是一个基本保持完好的中世纪城市。举目望去,满眼都是古老的建筑。几乎每座建筑物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尖顶一点的大概是十三世纪左右的,圆顶一点的都是十七世纪左右的。所有的房屋虽旧,但都还在用,住人的,办公的,做商店的。市中心一个著名的大教堂,(欧洲,只要是个大一点点的城市都有著名的教堂,这个名字原谅我实在是记不得了。)从十一世纪中叶,基督教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以后就开始修了,之后经过了三,四个世纪的建造,但是到今天,还差一个尖塔没有做。就好像小姑娘的两个朝天辫子,只梳起了一个似的。
踏着“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的诗意,细想:
几百年的工夫不是白花的,这个教堂从里到外都是非常的精致。所有的建筑都是用各色石头砌起的,外围,内里,无数的地方都布置着精美的石雕,颇有一点令人叹为观止的意思。不知什么原因,这座应该属于罗马教派的教堂,在结构上确是更像东正教堂一点。教堂里面很是阴暗,因为顶太高,灯光起的作用不大,而玻璃窗上的色彩太满,光线进不来,只有大堂两侧的烛台上,点着一排排的蜡烛,忽明忽暗的。走进了看,才知道,这蜡烛也是收钱的。大小蜡烛从一个欧元到两个多欧元不等。粗粗一转,发现教堂到处都布置着一些这样的收费的小玩意儿,最搞笑的是,他们把一处精美的石雕群用栏杆围起来,这里的光线亮到正好让人看到这里有一些好东西,但你想再仔细看确是不能了。如果你想看得更清楚,或是想在这里拍个照什么的,请投2角钱欧元。我路过的时候,恰逢一群年轻人投了一个硬币下去,灯光大亮,这些孩子们赶紧一个接一个地摆好姿势,照开了。不一会儿,灯就灭了。还别说,这教堂还颇像中国的寺庙,不单气氛类似,敛财的手段更加的一般无二。
离开教堂,雨还在下。偶见“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的景致影影绰绰,迷人。
在雨中,穿行于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满有味道的。市中心那个人潮汹涌,在欧洲恐怕是少见的。起码我到德国半年了,没有看到一处地方如此的拥挤。走在人群中,我一阵儿,一阵儿的犯晕,离开中国没多久,居然不适应人多了。这可真是岂有此理啊。
于是,咏起:
老来稍喜睡魔清,兀坐枯株听五更。
萧索轮囷怜烛烬,飞扬跋扈厌蚊声。
登高事了从教雨,刈熟人忙却要晴。
莫教西成便无虑,大须浓日晒香秔。
撤离大街,奔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