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安祥得可以让我生出留下的愿望,也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古朴得可以让我恍若回到了几百年前,而长乐,就在不经意间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惊叹。
应浙中小小说笔会在长乐的召开,也使我有幸走近了长乐。长乐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西效二十余公里处,与杭州建德、衢州龙游交界,自古就有“一家饭熟三县香”的美赞,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127处。该村处于一个小盆地中,左临砚山、右峙玉龙山、前有翠屏山为案山、五马山为朝山、整个村落以象贤路为中轴。因村落地脉奇特,以门朝北开、厅在楼上、塘成日月、井布七星,歪材正用这五奇,被研究明清古建筑村落的专家称之为:“全面了解中国明清建筑的窗口”。又应古建筑多、寿星多、名人多、药膳多而被当地村民誉为风水养生,长寿长乐的好地方。
到达长乐村的当晚已是八点多,夜已笼罩了整个村庄,我们被安排在一户农家住下,主人是位刚刚嫁了女儿的中年妇女,见有远方客人来,便热情的拿出女儿的喜糖给我们吃,从而让我一到长乐就感受到了村里淳朴的民风。放下行李,迫不及待地和朋友在漆黑的夜里绕着村口的水塘走了一圈,又走进一条碎石铺就的小巷,虽然不到九点,此时的长乐村已安静得像是睡着了,我们的脚步声和说话声引起一阵犬吠,这一叫,竟引得整个村里的狗们都此起彼伏地叫了起来,生怕惊了这个静谧的夜,我们收起对长乐村的好奇心,回到住处。
第二天清早,被一阵叮当作响的凿声唤醒,立于窗前远眺,窗外的水塘边已有辛勤的村民在劳作,一看时间,才五点。抬眼看天空,天阴霾得像是要下雨,风吹拂着塘边的垂柳,摇曳的枝条告诉我,天气因冷空气的到来已骤变了。
迈出门槛儿,一阵清冷的风迎面而来,转身看四周,我竟恍若搭错了时光的车。青的砖、墨的瓦、斑驳陆离的院墙及陈旧的雕檐画柱,就把我活生生的带入了古色古香的古民居中。对于古建筑没有任何研究的我来说,对金柱、双步梁、小月梁、穿斗式、双步廊等专业术语是无法一一领会的,只有带着一颗无比纯净的心,去聆听和感受。
走近一条条幽深狭窄的小巷,也彻底把我带进了古村的腹地,我的脚步放得越来越慢,眼睛睁得越来越大,但依旧感到视觉器官不够用。呼吸着古朴的气息,我的手在寒冷的冬晨一次次按下照相机的快门,我知道这匆促的来去无法真正领略到她的惊艳,我也知道即使把储存量近千张的相机拍得爆满,也无法全部摄走她的倩影,因为她的魂魄在长乐。
登上望云楼,这里曾是刘伯温登楼观象投奔朱元璋的地方,当年刘伯温仕途无望,隐居在长乐,并写有《望云》来排泄心中的忧愤:“忆昔西湖睹庆云,玉毫贯顶动星文。烛微早已征休瑞,革命方知佐圣君。香火重参龙象窟,烟霞久负鹿麋群。赤松黄石今安在,徙倚莲台账久曛。”在隐居长乐期间,刘伯温分析了全国的形势,认为朱元璋是一位圣君,响应“长乐村建筑朝北,为七星之母万年奇胎”的典故,在长乐村中依七星形状挖了七口井,并把长乐溪上的元桥中间的桥石挖掉,然后将长乐村口的水塘改为半月形,在半月塘的左边再挖一日字形塘,之后就教学生唱:“元桥空,七星佑,日月兴”的歌词,并教学生看到大兵经过时唱此歌。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刘伯温等到了朱元璋的到来,后率好友宋濂、叶琛、章溢投奔了明君。
走进金大祠堂,这里曾是理学大师金履祥的祖祠,也是长乐村金氏族人的祖祠。金履祥原本执教于桐庐钓台书院,在南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朝廷授他为史官编校,他坚辞不受。在元军包围襄樊时,金履祥以一介布衣身份向朝廷献策,终因未被采纳而满腹惆怅。南宋灭亡后,金履祥以讲学、著述终其一生,生前留下大量著作,是浙东学派的中坚人物,更是一代名儒。
在金大祠堂正中,高悬着一块朱漆金字的匾,上书“孝行示则”,在祠堂左侧,有一匾额,上书:“文安公行状略”,长乐村的金氏族人正是奉行了先祖的遗训,才孝为先、叙长幼、论贤良、别奸顽、异罪人,成为方圆百里的安乐之村。如今,村里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有十六位,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七八十位,充分体现了风水养生,长乐长寿的养生之道。
绕着古村走了一圈,我知道我用两天的时间住在这里去体味和感受她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她的原生态的古建筑群以及所赋予的深厚底蕴,只有生生世世长居此地的长乐人才能够领悟得透,而我们这些游客,即使住上一年半载,也只是个过客。
登上村前的翠屏山遥望,远处就是紫光夫人化作的砚山,相传夫人在龙游天池沐浴,突然腹痛难忍,遂在莲池(今长乐)产下北斗七星,其道体化作了砚山,而她的两名随从化作了狮、虎二山,她的丈夫化成了大慈岩,丈夫的侍女化成了美女峰紧紧守在其身边。传说归传说,但此时在我眼前的远山,依稀能够分辨得出狮山,虎山以及美女峰,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造化,有多少灵妙的自然奇景,就会有多少神秘的传说。
走近长乐,想象着自己是一位自大明朝而来的女子,衣袂飘舞、轻拭粉黛、撑着一把油纸伞,走近幽深幽深又寂寥的小巷,回眸处,从擦身而过的书生眼中读出一丝惊艳。一抹红晕后,随了他的步履,进了一座青砖墨瓦的宅院,做了他的妻,为他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留下魂魄在长乐。
离开长乐,想象着自己是一位离家久远的清末女子,因了战乱,别了家园,客死在他乡,魂魄在外漂泊了几百年,终于又寻了古村的气韵,回归了长乐。
不愿离去,是因为长乐带给我久违的安详。
没有离去就开始想念,是因为长乐已成为我魂牵梦萦的心灵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