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柜里摆了两张照片,那是多年前我和太太在泰国北部城市清迈拍摄的。一张是我们俩骑在大象的背上在丛林中行进的情景,另一张是太太和一位以色列的女青年坐在竹筏上,我站在船尾用竹竿撑竹筏沿河而下的情景。每当看到这两张照片都使我回忆起那次泰北之旅。
我是邓丽君的忠实歌迷,有人说我情窦初开的比较早,可能是受了从小听邓丽君的靡靡之音的影响吧。她的突然离世让我十分难过,曾经梦想着有一天能去她最后生活过的地方看一看。
港龙+国泰的航班,经香港到曼谷自不必说,来自泰国的乘务长阿迪详细的告诉了我到了曼谷后如何转火车到清迈,我们买的是头等舱的车厢,上了车才发现整个头等车厢里只有我和我太太,感觉有点儿慎。小包厢里有个大座椅,服务员来了,双手合十:“萨瓦利卡”,他要帮我们开床,一眨眼的功夫,大座椅变成了上下两张床。因为车马劳顿,我们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清晨,火车的汽笛声把我们唤醒,我忽然发现火车行进在狭窄的山谷中,茂密的植物像长长的芦苇叶几乎扫进火车的车厢。
清迈,以“美女和玫瑰”享誉天下,是古代北部泰王朝的都城,与曼谷有着天壤地别的时空感,曼谷炫丽又忙碌,清迈纯朴且悠闲。
下了火车,看到许多接站的人在拉生意。一个胳膊上绣着纹身的小伙子站在远处,我走近这位不急不躁的三轮摩托车司机,像老朋友一样聊了起来。不一会儿,我们被拉到一处不错的带游泳池的旅店。房间很干净,有空调,墙壁好像用一层竹席作装饰,感觉很凉爽。
司机小伙子带我们用了半天的时间把清迈的主要庙宇游了个遍,只是走马观花,但是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是我第一次看到在庙宇里的菠萝蜜树上挂着巨大的果实,居然有北方冬瓜般大小,我真怕它从树上掉下来砸到人。另一件是我买了一个木质的佛像纪念品,据说它是用古庙的窗户木框制成的,古庙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也一定受到数百年香火的熏陶,我虽不是佛教徒,但是也希望把它摆在家里,佛祖能保佑我平平安安。泰国的寺庙大都以色彩各异的玻璃、琉璃,繁复的彩绘装饰而成。初来时极为惊叹于它们的金壁辉煌,与中国寺庙大为不同。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参加了由旅店举办的沿山麓巡回观光团,由导游带着沿着山路一路走一路访问沿途的各少数民族村落。我只记得其中有瑶族,因为它是从中国迁徙过去的,所以记住了。途中有骑大象丛林游的项目,第一次骑大象奇特又惬意,大象背上有个双人座的架子,坐上去稳稳当当。我花了很少的钱买了两大把香蕉,一边走,大象的长鼻子伸向坐在背上的我们要香蕉吃。有时团里的另外的大象也伸向我们要香蕉,这头大象就会露出不情愿的神情,让人忍俊不禁。我们坐的这头大象经常因为啃食地上的植物落后于大队人马而遭到主人的棒喝。
山谷中,坐上竹筏沿河而下。感觉很清凉很浪漫。不宽的溪流时急时缓,两边的景色使我想起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美不胜收。我们陶醉其中,忘我的享受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切。下游有很多当地的百姓围坐在溪边休息纳凉,孩童和壮年小伙们在水里嬉戏,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有一些大人孩子友善的向竹筏上的我们泼水,就像泼水节那样,用泼水的方式把善意和友爱带给我们。我们在沿岸的水声和笑声中结束了愉悦的清迈之行。
感谢这次清迈的出游,给我时间让我沉淀和清醒。还记得初到清迈时满眼的绿和清新,有让人振奋的心情。我最喜欢清迈城墙外环抱的护城河水,就那样静静地几百年来护卫着清迈并不高大的黄褐色城墙,河水的两岸有绿草平铺成一片。当时阳光很好,大片光线斜斜地照在水面上,护城河水不急不徐,静水深流。我只是经过那里,看着这一切心里刹那间变得宁静。那种闲散的美好打动了我。
喜欢清迈,一如邓丽君的温婉、轻盈。走在清迈的街头,抬起头看着天空,想起多年前在梅平酒店,邓丽君最爱坐在1502房间窗前的贵妃椅,在阳光下看书。这个场景仿佛多次出现在我的梦中,在她逝世多年后,终于,踏上了她最后生活的这片土地。成就了我的圆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