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很难写,如果单纯的描写风景,对着一堆石头、建筑、白云什么的,难免不写成导游辞。苏珊·桑塔纳说得有道理“景物只有在和人发生关系时,才使我感到兴趣”,可去一个地方旅行,短短的时间,关系从何而来?更何况在一个地方呆了很多年后,你最喜欢的地方可能也只是某个街角,这种情绪要描摹出来已经太要功底了。 对香港本没什么好感,就是一喧闹无比的大都市。这次住了20几天,在沿着叮叮铛铛的电车线路闲逛;在半夜三更在街角吃牛杂;在看完午夜场从郎豪坊那超高充满后现代感的自动扶梯下来,隐入旺角如潮的人群,滑稽的想起灯火阑珊处这样的句子;在吃完一碗云吞面,爬着陡坡回酒店,迷路在半山后。我比刚来时喜欢它多了。 香港就像石头缝里长出来的一朵花,弹丸之地资源乏陈,硬是凭着港人的努力劲拼成现在一副模样,着实不简单。这里五光十色各色杂陈,传统和现代交织在一起眼花缭乱。比如说,热闹的湾仔,CITI、LV的大LOGO下坐着个两个老太太,面前摆放若干红布包裹的狰狞公仔,几十港币就可以帮你作法,在某某人身上扎针作法;传教士和财务公司的人紧挨着发传单,互不干扰。马路上广告招牌就像湖南路的梧桐树,恨不得伸过对面去,连隔开人行道和机动车道的栏杆上也挂满了广告,也不全是商业广告,各类宗教的也不少,还有不少议员的广告。这个比较新鲜,但想想挺有必要,如果选民找不到你,你如何代表哪怕是你所代表的那个团体的利益呢?反观国内,尽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尽管政府有个扫黄打非办公室,我还是觉得要找个色情场所比找位人大代表可容易多了。 这次其实没怎么玩,每天早上坐酒店的shuttle bus去搭地铁,晚上地铁出来再在的士站等出租,规律的紧。不多的出行中去了次中文大学,东铁线专门有个车站,名字挺大气,就叫“大学”,一出站就进入中文大学了,没有围墙,空气十分清新,在旺角这样的地方呆久了,第一感觉就是舒服。到这里是为了看高行健《山海经》的首演,演出场地本选在新亚书院的圆形剧场,是露天的,像个缩小版的斗兽场,很适合这出剧目。很不巧下雨,移到学校体育馆,学校的体育馆规模比较小,看台不是环四周的,只有一侧。观众就坐在看台上,面前的篮球场就是舞台,边线外就是候场区,演员休息、准备道具、换服装一览无余。就像导演开场前说的:“今天是什么都给你们看了,没有后台,没有布景,让我们欣赏纯粹的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