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过去叫江州,唐代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曾在此作琵琶行。九江就在长江边上,这段长江当地叫浔阳江,九江有著名的浔阳楼。就冲这两点也得去看看呀。
先到浔阳楼,原以为浔阳楼是个酒馆,不料却是个旅游景点,门票处有介绍:87年由九江市政府重建,外三层内四层,九脊层顶,龙檐飞翔,瓦朱栏,四面回廊,有赵朴初题的浔阳楼。登楼远望长江,发思古情怀,当年白居易题诗在此:“今日登此楼,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浔阳楼有一联:“举杯酹月,想公瑾麾戈,陆郎怀志,青莲高咏,白傅慨歌,千古风流弘此世;纵目凭栏,收匡庐郁黛,扬子雄涛,湓浦风霞,柴桑远照,八方灵秀萃斯楼”。原来浔阳楼文化厚重,不是水浒吹出来的。
尽管如此,浔阳楼还是凭借水浒普及名声。施耐庵写的最好:“雕檐映日,画栋飞云。碧栏干低接轩窗,翠帘幕高悬户牖。消磨醉眼,倚青天万迭云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烟水。白苹渡口,时闻渔父鸣榔;红蓼滩头,每见钓翁击楫。楼畔绿槐啼野鸟,门前翠柳系花骢......”读罢禁不住拍案叫绝。这江边上的浔阳楼一幅梁山打扮,聚义厅里有大坛子装的好汉酒,面江一个“包间”挂着宋江的反诗。那是水浒最精彩的一段,梁山好汉29人劫法场闹江州。——“又见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虎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手起斧落,早砍翻了两个行刑的刽子,便望监斩官马前砍将来。众土兵急待把枪去搠时,那里拦当得住,众人且簇拥蔡九知府,逃命去了”——看水浒每读到这段便发笑叫绝。
浔阳楼沿江向东有锁江楼,顾名思义,是为锁住不驯服的江水。传说这里原叫回龙矶,江岸突起跃出江面30米,流水至此漩转激湍,常有行船在此处遭难。明万历十三年,九江郡守吴秀等筹集民间款项,汇集高师名匠,修建锁江楼和锁江楼宝塔于石矶上,与配阁、轩组成一体,相映异彩。锁江塔看上去非常古朴,塔高35米,七层六面,锥状,青砖砌身,石凿拱顶。塔内原木梯,沿梯盘上,登临顶端,极目环顾,北瞰远山渺黛,南视古城幽雅,仰观蓝空蔚媚,俯看碧江波粼,有对联所:“百荻波光当岸绕,黄梅山色过江来”。
沿江再向东,横过了九江长江大桥便是琵琶亭了。实在看不出当年江州司马白居易就是在里写出流芳千古之琵琶行。琵琶亭最早建于唐代,一千多年几经易址。大门照壁上有毛泽东墨迹《琵琶行》巨幅贴金大理石碑刻,字迹洒脱飘逸,力透理石。背面为“白居易琵琶行诗意图”大型瓷砖壁画。左面回廊有许多书法家篆刻的白居易诗篇,各家各派尽显书法美。琵琶行太有名气了,以至于我们生活中常常用到其中的句子,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鞍马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
还有一个烟水亭,可惜正在维修,游人不得进。
九江是个好地方,左邻鄱阳湖,右连洞庭水,京九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在这里构成了中国南北、东西交流的轴心,谓之“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眉目之地”,自古以来就是舟车辐辏,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水浒里宋江夸得好:“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哈哈。九江还有石钟山,龙宫洞,甘棠湖,都来不及去了,“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有机会应该多住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