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不寂寞(一)
李立峰
“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古老的禅宗给我们留下了诗一般的意境。有着“天下第一名刹”之称的嵩山少林寺,就在我记忆深处徒留这般空寂。
神秘总要留下空间和距离,让凡人不轻易而至。
第一次拜访少林,是一个十月。从枫叶满山的三皇寨下山,已近傍晚。少林寺突然就横在我的眼前。没有任何预兆。这就是大名鼎鼎、扬名中外的千古名刹——少林寺吗?
此刻,它就这样摆在我的眼前,随着日渐离去的游客。在一个十月的傍晚与我相遇。夕阳照着庙宇的屋檐琉璃泛出一片金光,青石台阶也因为太多的踏访而分外明亮。我有一种久违了的冲动。
我连忙上前,问把门的僧人。我现在可否进去?僧人答:往功德箱里投十元钱就可以了。我选择了没进。倒不是这钱的问题。已近关山门的时间,我怕时间不够。我怕心中神圣的少林让我就这样轻易造访而打发了。
我决定明天再来。
从少林返回登封市区大概半小时左右,一两元钱,非常方便和便宜。
第二天,我如约而至。门票是四十元(现在通票100)。我一时有些犹豫。幸好十人以上学生票半价。我等了不到三分钟。就顺利买到了半价票。看来少林在年轻人心里还是很有分量。
一路逶迤至山门,大概有两里路。我又一次站在少林寺那熟悉的山门面前。游客的火爆出乎的我的意料。昨夜宁静的山门里,已是人声鼎沸!我跟随大队人流挤了进去。看过大雄宝殿,钟楼,藏经阁。也感觉没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
的确,这里的人太多了,原本清净的佛门圣地此刻成了游乐场。幸好僧人休息居住的地方不让参观。否则,佛门在我心中就没有了任何一点隐私。
我打坐在菩提树下,希望能有所顿悟。无奈人声鼎沸,人影穿梭,我静不下心。
遥想千年前,达摩五祖到此,那才是真正的深山、碧溪的灵秀之地吧?达摩在这里面壁数年,最终顿悟,创立了佛学一派——禅宗。进而成为佛门的一代宗师!
佛家讲究缘起。想当年,释加牟尼在菩提树下打坐,突然顿悟,发现了缘起法。佛学的知识我了解不深,也不敢在此妄自菲薄。
从少林归来,原本浮躁的心境仿佛并没有平息。
现代商业和旅游的过度开发,已让原本清净的净土充满了铜臭。在我心中,原本出家是选择一种清净,一如《心经》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可事实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千年的塔林之旁,建起了百鸟园。沉寂千年的圣僧不知在此刻能否安眠?
寂寞少林,圆月当空的木鱼僧影,在这一刻不再寂寞。
少林不寂寞(二)
李立峰
到少林寺的游客都知道达摩洞,那是五祖达摩当年面壁修行的地方。离少林寺大概有三四里地,在一千多米的太室山上。
达摩洞是一个山顶石洞。传说达摩在此面壁数年,于是在石壁上留下了一个人影,清晰可辩。因为是佛家至宝,为怕丢失,后来就藏到了少林寺的地宫里。从此,后人便难得相见。
面壁的达摩,身后留下长长的马道。以致于现在拜访此地。只能求助于马。当地农民的拖拉机也可以带你到达。
达摩面壁是佛学里深奥的修行,因而记忆中时常浮想那种清寂。僧人是耐得住寂寞的。他们不问尘间世俗,抛弃繁华都市和恋恋红尘,只为达到一种精神的升华和灵魂的再造。
因而,开启佛学的少林就注定了它独享人世的寂寞,在一片空山老林间,用木鱼和晨钟敲打着走进灵魂的深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佛学的大智慧大概就是这空寂的山谷那嘹亮的回声吧?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佛法慈悲,希望不要因为晚辈的误读而怪罪!
少林不寂寞(3)
李立峰
少林武术绝对是中国的文化符号。相信每一个看过《少林寺》的人,都有一种造访此地的冲动。
说说少林武术。
少林武术是少林禅宗“禅武合一”思想的表现。因而在少林,大都是武僧。在少林,从事每一种工作都是一种习一种功夫,如扫地的有扫帚功。
少林功夫能流传千年,我看和他的普及有关。不仅寺里的僧人习武。当地的百姓也习武。少林所在的地方名曰塔沟------这是一个扬名世界武坛的地方。
在塔沟,几乎所有的孩子文武双全。塔沟有所塔沟武校。在校生万余人。当地孩子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都可以在这里度过。半天学习,半天习武,所以孩子们的功夫相当了得!大凡有武术比赛,少不了塔沟的孩子。往往他们都会包揽大部分的奖牌。
如今的塔沟武校应该叫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有着一大批全国知名的武术教练和武术精英。但我们还是习惯叫它塔沟武校。
塔沟附近,还有上千家武校。这里汇集着来自全国的青少年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
少林武术的流传还得益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少林武术已经成为一种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习武强身,也成为一种健身之道。
武术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性情。威武有力,蓬勃向上!
同时,武术也是对外交往的桥梁。去年,世界武术大会在登封召开,举世关注!今年全国武术运动会绽放塔沟,少林武术大放异彩。
与武术结缘,少林便不再寂寞,反而徒增一份神奇和神秘的色彩。
作者邮箱:courtle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