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县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发展红色旅游,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给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给老区奔小康提供了新契机。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思路目标。成立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若干意见》,把红色旅游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和市场高效运作,唱响“红色沃土,绿色家园”品牌,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品牌。一是优化布局,打造经典景区。修复榨楼革命纪念馆为精品,将抗日军政学校、被服厂、军工厂、印刷厂达十多公里的红色景点连成一线。与仅距数十公里的竹沟根据地遥相呼应,连成红色旅游线路。投资4000多万元修复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建成全国百家、全省四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并对“七七工作团”旧址、信桐确县委旧址、中共桐柏区委机关旧址等进行修复。与信阳新县红色景区连成一线。使竹沟革命纪念馆、新县红色景点、桐柏革命纪念馆打造成为豫东南红色旅游金三角。二是突出特点,开发精品线路。充分发挥桐柏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盘古文化、淮河源文化的四大文化优势,使四大文化的精品相互交融、交相辉映,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品位。桐柏--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与以郑州、开封、洛阳为主的沿黄旅游带等一起被列入河南“一带五区”旅游精品战略。
优化要素结构,提升产业水平。一是大力改善红色旅游交通条件。宁西铁路横贯全境,驿宛高速、信南高速、312国道穿境而过,全县实现了村村通工程,建设了4条景区公路。二是加快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建起了十家“三星级”宾馆,兴建了两条“桐柏风味一条街”,接待能力明显增强。三是提升红色旅游产业化水平。建成四家加工公司,推出20多种红色系列旅游商品,催生了一批土特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村(户),为运输、饮食、住宿、娱乐等行业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打造文化载体,开拓旅游市场。一是结合形势发展旅游。抓住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先进性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接待省内外各类团体,采取免票、半免票优惠措施,扩大旅游市场。二是以会搭台助推旅游。连续三届举办桐柏老区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旅游节,在国内外产生轰效应。三是媒体联动选大声势。在中央、省、市媒体和沿淮省、市播放《巍巍红色桐柏》等 多部电视专题片。四是繁荣红色文化广场。组织文化工作者深入挖掘深厚的红色文化“富矿”,创造了《红苏区绿淮源》、《桐柏英豪传》等十多部红色文化作品进入市场销售,受到读者青睐。今年十月,30集电视连续剧《桐柏英雄》在桐柏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