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某个周末,在5460上看到同学在阿姆斯特丹的水边端坐的照片以及她身后的一群天鹅。鬼使神差在那一刻决定了辞职。
其实工作和生活待我不薄,只是在找理由满足下一个梦想的时候,天鹅成了我的一个由头。
在德国的几天,一直想找机会也到那水边去坐一坐,权当是满足一下虚荣,但最终还是没能找到机会。于我而言,欧洲也就象是那几只天鹅,在冥冥之中盼望着,然而又只是远远地在水面上漂着,看不真切,也触摸不到。
出差的游览和个人的闲散之旅有着天壤之别,要不人们怎么爱用忙里“偷”闲来形容。借用李敖的小诗:不看那么多,只看一点点,别人的欧洲象海深,我的欧洲浅;不看那么多,只看一点点,别人逛来又逛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既然无福逍遥,索性安心享受,多少也比被旅行社赶着8天10国周游来得惬意。
早上就在Dusseldorf皇帝大街的某家面包小店来个简易早餐,看拎皮包的西装男士骑着28大车赶路上班。温暖的午后,更多人出现在街边的咖啡馆,就那么傻傻地呆坐着,想必是在补钙,毕竟阳光明媚的日子在这里并不多见。晚上在老城或是莱茵河边的酒吧喝上一杯,一天的日子还算圆满。
科隆的整个城市和生活都在围绕着那个有名的教堂进行。火车站就在教堂脚下,或者可以称它为教堂的一部分。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一转身便看到那两个尖顶,因为它实在过于震撼,让人一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搜肠刮肚终于找到了“阴森冷竣”四个字送给它。忽然想起那张明信片:二站中联军轰炸后的科隆,城市一片狼籍,只有那两个尖顶毫发无损,赫然屹立。原来美国人也信耶酥。熟悉了从教堂绕道回酒店的那条小路,曲曲折折的铁路在夕阳下蜿蜒穿行。闭上眼睛,又看到那两个尖顶。
巴黎究竟是一个城市还是一种象征我也搞不清楚。卢浮宫、艾菲尔、凯旋门、香榭丽舍、LV,当把这些标签都贴上的时候,巴黎变得什么也不是。它只是我匆匆一瞥的驿站,匆忙到来不及分辨LV的真假,来不及找到传说中的左岸。赶火车之前,在塞纳河边随便寻家小店,遥望着对岸的铁塔,这咖啡品质实在一般。遗憾不曾听到香颂,依稀分辨出正在播放的是加州旅店。
相比较而言,更喜欢德国。区别不是城市本身,而是在其中经过停留时的心情。在旅行的途中能让自己找到一种难得的亲切和舒适,无论看到的是多是少,心也是满足的。
忽然记起我家门口的徐汇公园也有几只美丽的天鹅,下次回家的时候去看看。

(香榭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