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考古人员在偏远的闽清县东桥镇义窑村附近山上,发现了2座比较完整的宋元古窑,央视《走遍中国》对此作了报道。
这两座宋元古窑,窑身呈长条龙形,依山而建,长达百余米,有拱顶、窑节、窑门、窑壁、窑底、烧火孔、窑坪,瓷器装容量可达3—6万件,因而取名龙窑或蛇窑,又因发现于义窑村,又名义窑。
据分析,闽清义窑属民窑,主要生产日用粗瓷,包括碗、洗、热壶、碟、罐、盅、炉等,因其釉色以青白为主,黑褐为次,釉厚而均匀,因而统称青白瓷。义窑大约兴盛于12世纪下半叶至14世纪下半叶,产品销往永泰、闽侯、龙溪等邻县,也有可能还远销到东南亚。
2006年,在连江县的东洛岛海域曾发现元代沉船,出水的数量可观的元代青瓷器,经专家鉴定是闽清义窑的产品。近年来,中国水下考古队在南海海域进行水下考古发掘,对一些出水的瓷器无法判别其窑口,有专家认为那些可能产于闽清义窑。
另外,近年在台湾省的澎湖列岛海域也出水了大量疑似产自闽清义窑的青白瓷器。据考古人员分析,大约在清乾隆、嘉庆年间,闽清义窑因交通不便渐渐被淘汰,集中转移到了交通便利的池园丽山,并在其周边渐渐形成生机勃勃的闽清县池园镇。目前,闽清池园镇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建陶及电瓷生产大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