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小弟从西藏回来衣家4个月了。回到广州之后,生活、工作上一直忙碌至今,却一直忘不了西藏的山、水、人。一直希望写点什么,苦于文笔功力有限,因此把同行的朋友所写的游记转载在此,跟各位分享。正文如下:
从西藏归来一周,才开始写这篇东西,我宁愿叫它做心情,而非游记。
3月1日之后,便陷入忙碌的工作与纷乱的人际关系之中,经济危机中,每个人脸上似乎都写着对未知的忐忑与前途的担忧。西藏于我,像是一个不真实的梦境,那些凛冽的风、大块的云、巍峨的雪山、凝固的冰川、碧绿的水、色彩艳丽的建筑、虔诚的朝圣者……一切的美好,与我相隔不过一周的光阴,但却仿佛已是上个世纪般久远,很多细节,明明深刻烙印在脑中,却又如此模糊而难以述说。才明白,西藏与广州,始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使得它们与我有联系的,是2月20-27日这八天的旅程,以及我们十个人的携手同行……
——题记——
西藏,你好
(一)
西藏,一直都是我心中的一个企图,以至于不敢去想,因为觉得似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实现。而此次的成行,也是基于一个偶然的契机。那日,在大学的群里谈论起工作的事情,春突然说,跟我去西藏吧,我们先去林芝看雪域桃花,再去拉萨过藏历新年。
这样一句看似波澜不惊的话,却带给我不小的震动,我的心情出现了过山车般的峰回路转。于是,几个人一拍即合,很快敲定了行程。接下来的二十多天,便持续陷入兴奋与期待之中,似乎任何糟糕的事情都无法影响我的心情。
20日,在成都至拉萨的飞机上,看着《鬼吹灯-昆仑神宫》,其中对于西藏的描述,又使得我对这个神秘的地方充满敬畏与好奇。机翼掠过连绵的雪山,停靠在贡嘎机场时,耳边不可抑止地响起韩红的《浪拉山情》…………
看白云
才看清了我自己
看山川
才看见了美丽
经转摇出了你的神秘
雄鹰唱着说,你想念我
听山歌
才听醉了我自己
看山泉
清澈无边
酥油灯点燃了你的神秘
经幡告诉我,你爱着我
……
这样的旋律,以前只是用耳朵聆听,而如今,当它飘过雪山、越过草原、穿透云层,带着阳光的温度扑面而来时,我似乎看到五彩经幡在风中翻卷,听到藏族老人喃喃的祈福之音,嗅到空气中甜腻的酥油茶气息,触到寺庙墙壁粗糙的质感……终于明白,有一种音乐,真的可以侵入灵魂。
瓦蓝的天,洁白的云,刺目的阳光。
西藏,你好。
(二)
一碗浓香的羊肉汤之后,我们离开机场,踏上去林芝的路途。林芝,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太阳宝座”,或许是它位于西藏东部的缘故吧,亦或许,是有了太阳的庇佑,林芝才能拥有这样清秀的山水,拥有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巴松错以及察隅、波密……,在高原恶劣的气候中,孕育出独特的自然风光,而被称作西藏的江南。
汽车沿着蜿蜒的尼洋河快速前进,视野前所未有地开阔,眼前开始出现一幅幅壮阔的画卷。绒黄的田野、成片的沙地、连绵的望不到头的山峦以及不知名的树木……
这些叫不出名字的树成片成片地长在河滩之上,伸展着细嫩却坚毅的枝,岿然不动。这个时候的西藏,仍然处于冬天,离开拉萨之后的阳光渐少,更为这景致增添了一份苍凉,让人想起大漠中的戈壁。
河水充裕的地方,则又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致。当水成为风景的主角,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都会变得灵动起来。传说尼洋河是天上神女的眼泪,这眼泪,是平静的、沉着的,偶尔的一些小波澜,也是欢快的。
(三)
林芝离不开大山的怀抱,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似两条巨龙横空出世,由西向东平行伸展,在东部与横断山脉对接,形成群山环绕之势,林芝就静卧在这三大山脉的怀抱之中。
汽车穿过嘎啦山隧道,便驶入群山之中。纵然是山,也是形态各异,风情万千。缺少植被的山露出的嶙峋的石,是巨人坚毅的脊梁。有些山上长着紫色、绿色、黄色或红色的小小树木,倔强地抓住石壁,像是牢牢抓住一生的宿命,执着而忘我。
(四)
车驶过一段冰川,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对于久居南方炎热城市的我们,这样的奇观不能不叫人惊叹,于是,纷纷呼唤司机停车。
一下车,刺骨的风便呼啸而来。风吹在脸上,像是要带走皮肤中所有的水分。原来,西藏人脸上的风霜,是风走过的地方。
纵然风透过衣服的每一个缝隙,毫不留情地钻了身体,但我们仍然异常兴奋,像没见过市面的小孩般叫着笑着跳着。河水看似结了厚厚一层冰,脚踏上去却是松软的,透过冰层,能看见河流的脉搏。
(五)
下午三点左右,我们到达米拉山口。刚一下车,便觉得头重脚轻,稍微走快几步,便有些喘气。抬眼间,便望见一块石碑,上面赫然写着:海拔5013.25米。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爬升到5千多米的高度,心中顿生出一种自豪感,于是,疲惫也少了几分。
去林芝的路,要穿越米拉雪山。在山口,我们见到了“雪域之舟”,据说这里原本是一座高大的西藏耗牛石雕像,而如今,只剩石雕的底座和一行红色大字“福建泉州市援建”。它是米拉山的一个历史见证,见证着泉州市援藏干部与藏族同胞结下的深厚情谊。
(六)
车子在狭小的山路上行驶,一路上看到不同形状的云与色泽的云。印象最深的,是路过一个小村庄,那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近西藏的云。云,停留在村庄的屋檐上,停留在山腰上,悬浮着,不被尘世所沾染的纯白与惬意。
不知为什么,对于残垣断壁总是心怀敬畏,尤其,是在这样的地方。那里住着一段尘封的往事,当远山模糊了它的身影,就像一段模糊的历史,沿着伸展开来的前路,引领我去触摸属于往事的记忆……
在林芝-西藏的路上,不时能见到磕长头的朝圣者的身影。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徒们最虔诚的拜佛仪式。他们手戴护具,膝着护膝,尘灰覆面,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他们重复着用身体丈量家乡与圣地之间的距离,为的只是一了朝圣的心愿,祈求神灵的庇佑。
据说,磕长头的信徒绝不会用偷懒的办法来减轻劳累,因故暂停磕头,则会划线或积石为志,就这样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圣城拉萨。
汽车渐行渐远,那些虔诚的身影早已被抛在身后。天色渐渐暗了,车子的前方似有一团浓雾,司机罗布说,要下雪了。
果然,霎那间,雪就铺天盖地而来。仿佛只是瞬间,地上、书上、屋顶上便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同行的人中,很多尚未真正见过雪,齐声尖叫起来,冲下车,仰着头张开双手旋转着,感受着雪花落在手上、脸颊上愉悦的冰凉触感。
大雪虽美,但我们心里却为刚才见到的磕长头的一家担忧,不知道他们现在是否已经寻到了合适的地方搭设帐篷,是否能够平安度过这漫漫的寒冷雪夜。
林芝
(一)
22日早上醒来,拉开窗帘便见整个八一镇已被白雪覆盖。林芝的这个时候很少下雪,而我们恰恰赶上了这难得一见的景象。雪中的林芝,也别有一番风味,视野里全是白茫茫一片,纯净得滤去所有杂质,仿佛置身童话中的世界。
在西藏,阳光范围内外,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积着厚厚的雪,而有阳光的地方,哪怕只有几缕,也定会是积雪消融,万物复苏。
(二)
尼洋河在这一段逐渐汇入雅鲁藏布江,河面也渐渐变得宽阔。碧蓝的河水,兀自流过雪山,奔着远方的云朵而去,将河边的巨石打磨得棱角圆润。
在林芝,处处可见这般景致,雪山、白云、碧水、河滩,这样的组合,美得不似人间。
南迦巴瓦——云中天堂
(一)
【你不用俯身,我始终都能够仰望到你的高度,和黄金般的沉默。千年的积雪,任大风翻阅起雪白的经卷,那么高贵,那么宁静。此刻我不想说出雪莲和格桑花,我只想给你以热爱,和火一样的温度】
南迦巴瓦雪山号称“云中天堂”,集壮丽与秀美于一身只是一个方面,与绕山而行的雅鲁藏布江所造就的天下第一峡之奇观,令其身价倍增。她的与众不同在于总是藏在云中难以看见,据说只有心诚的人才能一睹风采。
23日,我们起了个大早,为的就是赶在云雾上升之前,赶往色季拉山口看南迦巴瓦山。路上我们一直担心着,这样的大雪时候会让南迦巴瓦陷入云雾笼罩。司机师傅说,有些人等了好多天都没看到南迦巴瓦的芳容。
转过一个又一个山头,眼前出现了一片雪峰,当我还未意识到她就是南迦巴瓦时,就已经被她的美所惊叹。她的美,是多种多样的,当她从黑色山峦边,从树木上探出头时,她是羞涩的、柔美的。而当她以居高之姿,傲然俯瞰着小村庄时,又是如此雄伟而气势磅礴。
圣洁的雪山通身洁白,是佛祖曾经拈花微笑的那一朵雪莲花吗?双手合十,在心中许下了我进藏以来的第一个心愿。
(二)
大雪封山,我们只无法前行,只能与南迦巴瓦保持着这样的距离。南迦巴瓦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内侧。从南迦巴瓦峰到雅鲁藏布江水面垂直高差7100米,可称为世界上切割最深的峡谷段。大拐弯峡谷历来以它的雄伟峻险和奇特的转折而闻名于世。
我对于雅鲁藏布江的最深刻印象,停留在张艺谋导演的《黄河绝恋》中,皑皑雪山顶上,传来的古老声音:“雪山女神有三个儿子,老大叫黄河,老二叫长江,老三叫雅鲁藏布江……
而此刻,雅鲁藏布江就像深嵌在巨斧辟开的狭缝里一样,奔腾着铺展在烟云飘渺的南迦巴瓦雪山脚下。水势平缓的河段,绿色是凝固的,像温润而沁人心脾翡翠质感,落差较大的地方,那玉便被打碎了,露出一些棱角,宣示着尖锐的性格。峡谷两侧山坡是森林密布,在冬天,看来格外幽深秀丽。它那连绵的峰峦和不尽的急流相结合,构成一幅壮丽动人的画面.
巴松措湖
(一)
24日,沿着这条挂满经幡的路,我们走向了巴松措湖。山口上,祭山的经幡随风摆动。以至于以后每次翻越大山,我都不可抑止地期待经幡的出现。它让我觉得安宁。
回来后翻阅资料才知道,其实我们看到的经幡,应该叫做风马旗。风马旗亦称为“风马经幡”。风即是马,马即是风,风可以传播经文,是一种无形的马。他们将经文或祈愿印在经幡上,并伴以背驮象征福禄寿财兴旺的火焰图案的马,来祈求神灵的庇佑。
(二)
曲曲折折,终于看到了神湖的身影,在看到巴松措湖水的那一瞬间,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那被群山环抱着的碧绿的湖水,美的令人心颤令人窒息。
巴松错,如山间的一块翡翠,完美呈现在眼前。——其实,这湖也被称作“错高湖”, 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这名字真是再贴切不过。此刻,才真正明白了“惊艳”的含义,湖水镶嵌在高峡深谷中,平滑得仿佛跟绸缎一样,稍微抖一抖,其波纹荡漾,有种精致且迷人的质感。
湖心有座小岛,岛上的树木在阳光下闪着荧荧的光芒。点点经幡点缀得格外醒目,绿色的湖水乖巧地卧在群山之中,温柔地怀抱着湖心小岛,湖水轻拍着岸边的石块,掀起的阵阵浪花,像白玉般晶莹。不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这翡翠绿的湖面,然后再配以黛色的群山、湛蓝的天空、朵朵的白云,以及远处的皑皑的雪山,完成这件无与伦比的作品。
(三)
按照藏传佛教顺时针参观的传统,我们从左边的栈桥上了岛。据传,这座岛是个浮岛,下面空的,与湖底不相连。为此到了岛上,我特意跺了跺脚,看来稳定性良好。岛上植被繁盛,古书名木不少。
扎西岛上有座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寺庙“错宗工巴寺”。寺虽不大,但其年代颇为久远,据称建于唐末。
错宗工巴寺入口的台阶两边,分别有男女生殖器的图腾。在巴松错的湖岸上,另有一处“求子洞”,形似女阴,从周围经幡的数量,即可知道来此的信徒很不少。求子洞传说被莲花生大师加持过,那又更多了一层宗教的意味。
开创了吐蕃佛教根基的莲花生大师,可以说是宁玛派最早的一位高僧大德,因此,这一派的寺院,多有关于莲花生的传说、遗迹等等。象错宗工巴寺周围,除了这位上师加持过的求子洞,另一处湖岸上还有个莲花生修行洞,这些地方,均昭示了一点:巴松错不愧为宁玛派的圣湖。
看完巴松错我忽然觉得,如果西藏的“错”有性别的话,巴松错定然是一个风姿绰约的美女,她身着艳丽的服饰,头戴华美的桂冠,既落落大方,又风情万种,浑身散发着让人难以抗拒的魅力,让人不得不拜倒在她的面前。
布达拉宫
(一)
在拉萨,远远就能看到耸立于红山上那高高的布达拉宫,在拉萨城众楼间高耸入云,它依山垒砌巍峨壮观气势雄浑,像巨人一样俯视着芸芸众生。人们都会生出无限的向往——那是与神相通的宫殿,天上乎,人间乎?在藏族人民心目中,布达拉宫是佛教圣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到这里向布达拉宫顶礼膜拜,奉献自己一片虔诚之心。
藏历新年的下午,我们一行来到山脚下。正门大门正在缓缓关闭,我们不顾高原反应的危险,一路小跑到门前,在央求一番过后,终于进入大门。当布达拉宫就在眼前时,我们顾不上说赞美的语言,只听到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对于摄影人来说,这是为美景配器的最佳音乐。
(二)
我们沿阶而上,山势突兀高大,经过四道曲折的石铺斜坡路,来到绘有四大金刚巨幅壁画的东大门。画上的金刚怒目圆睁,威风凛凛,那双眼睛使人觉得有能洞察世间一切真、善、美的神力。穿过东大门,北壁画廊的一幅画,绘描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和抵达拉萨时的盛大场面。它经过千百年的洗礼,色彩依然没有脱落,画上人物造型各异,形象惟妙惟肖;色彩的运用富于变化,线条也极其流畅,我不由得从内心深处感叹当年画师技艺高超。
接着浏览了间宫殿,便随着拥挤的人流来到最高宫殿萨松郎杰又看到一幅新的景象。这里的室内摆设多选用淡色显得古朴、幽静、庄重。看者陈列在这里的佛像,有的似乎在沉思,有的脸上露出和蔼亲切的微笑,给人一种弃恶向善的感召力。我默默地注视着佛像,独自承受着心灵的洗礼。塔前供奉着长夜不灭的酥油灯,空中弥漫着酥油的芳香。灯光与宝石的反光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副美妙景色。屋顶雕刻的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精美绝伦。
游览完灵塔,大家都感到疲惫。原本想游览完整个布达拉宫,但布达拉宫建筑繁多,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决定下山。沿着石阶一步步走下,我一路上还沉浸在布达拉宫优美艺术的美妙遐想中。
抬眼远眺,拉萨河像玉带一样围绕着拉萨汩汩流过,远处群山起伏,阡陌纵横,绿柳村舍,美不胜收。走到山脚,仰望,布达拉宫沐浴在阳光下,被阳光染上一层金色,更增添了神秘气氛,更显得巍峨壮观。
大昭寺
“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这是大昭寺里著名的喇嘛尼玛次仁的话,也是几乎每一个来拉萨旅行者都同意的观点。
(一)
藏历大年初一,天空飘起了雪花,我们很早起来,像当地的藏民一样,前往大昭寺拜神祈福。在大昭寺前面的广场,远远地就能看到寺庙门前高高的经幡柱、袅袅升腾的青烟、闪闪发光的寺庙金顶,闻到淡淡的酥油灯的香味。一群鸽子从大昭寺广场上耸立了1000多年的唐蕃会盟碑上飞过。
八廓街迎来了少许的安静,在大昭寺正门的凹廊处,有许多佛的子民在默默磕着等身长头,有些藏民们在有规律的念经……这里,有这么多人虔诚地与他们的佛长谈着。
在这大昭寺,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朝圣者从各地奔来,他们千里迢迢、风尘仆仆,从自己的家乡出发,一路上磕着等身长头,朝着他们心目中的圣地进发,有些要走上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他们到大昭寺或转经、或供酥油灯,或磕长头,人数众多、熙熙攘攘、蔚为壮观,可以说是拉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二)
从布达拉宫回来,我们又再次走近了大昭寺,湿冷的空气中弥漫着酥油香气,藏民们神情虔诚地参拜转经。从上祖时代开始,酥油灯就一直这么亮着,不必担心没有“香油”,因为从千年前吐蕃王朝松赞干布建寺开始,藏民们就源源不断地来到大昭寺,填酥油、祈平安。
一进入正殿就先被眼前的千百盏酥油灯镇慑住了,这都是一早来朝拜的藏人们点燃的。寺中专设了喇嘛们指挥交通,看不到头尾的进香队伍在大殿里弯来绕去,人人排得前心贴后背,但没有一个人拥挤,没有一个人急燥,全都静静地、默默地边排边默默念经,要不是亲眼看见,简直不敢相信这个大殿里有那么多人!不过由于这样的安静也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我们这些游人个个都不敢乱说乱动,但我们连参拜的规矩都不明,所以也只能对着大殿正中二层楼高的巨大佛像心中敬礼。
千年历史,加上每天源源不断前来朝拜的虔诚信众,大昭寺,绝对是厚重而不失温情,走在其中,有一种历史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那里面有一种混沌的时空感,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沉淀!”
(三)
布达拉宫依山而建、是高大挺拔的,但是大昭寺却一反常态,建在一片平坦开阔的地方,所以,站在广场上看大昭寺,所看到的是宽宽的大门,两边凸出两层楼高的边楼,呈“品”字形排列,给人的感觉不是纵向的高大、挺拔,而是横向的宽阔、敦实。
扎叶巴
26日,我因发烧而错过了此程的最后一站——扎叶巴,这也成为我此次西藏之行中,最大的憾事。因为“西藏的灵地在拉萨,拉萨的灵地在叶巴。到拉萨不到叶巴,等于做件新衣忘做领。”
扎叶巴虽与圣城拉萨仅在咫尺,却并不为大多数旅游者所熟悉,甚至连许多在拉萨生活多年的人也对它不甚了解。它是为莲花生大师的修行洞之一,隐于圣城拉萨那巨大的身影之后,扎叶巴的步调却从未紊乱。
我未亲身走进扎叶巴,所以无法它带给我的感受。但从朋友的照片中,也看到了无以伦比的宁静与祥和。
尾声:
写下这一点东西,是给和我一起去西藏的十位好友看的,为了西藏在我们心中永不退色的记忆。也是给向往西藏的朋友看到,为了与你们分析我们旅途的心情。原谅我文笔有限,不能细细描绘西藏的秀美与壮阔,也无法准确表达出她带给我的感动与留恋。
有人说,西藏是最近的地方。因为离天近,这里的水更清,天更蓝,云更洁白,人也更淳朴。很多东西珍藏在我记忆中,没有一一描述,因大雪或其他原因而未去到的派镇与南依沟,藏族司机罗布一家在藏历年初一那天对我们的殷勤招待,我在拉萨打点滴的那个下午和晚上,拉萨亚宾馆的藏式标间,在木拉山口遇到的小小藏獒,在八角街的众多战利品,在公路上随意乱跑丝毫笔避讳汽车的藏香猪与牛羊……在尚未返程的时候,我们已知道,西藏,我们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