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莫让挖掘成为遗憾
6月13号下午1点开始,在一片争议声当中,兵马俑一号坑大约200平方米的区域将被陆续地挖开。这是继1985年第二次发掘之后呢,时隔了24年,兵马俑迎来的第三次的挖掘。在坑内的考古学家热火朝天发掘的同时,其实坑外也在对于这次的发掘行动展开着热烈地讨论。那么这神秘的200平方米土地下面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一些秘密呢?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对待这些古人们留下的秘密?央视经济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著名财经评论员何帆、刘戈共同评论。
时隔24年,兵马俑一号坑进行第三次发掘,该不该挖,专家网友众说纷纭,从上市之争到发掘之争,兵马俑究竟面临怎样的尴尬?
刘戈:要适度开掘也一定要科学研究
从1974年的3月29号被发现的那天起,就备受全世界的关注,被称为在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1975年11月份的画报,第一次全面地报道了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一些现象。画面里有三个绿色的小人,实际上是刚发掘的时候,有一些兵马俑上面是有色彩的。据当时的考古专家说是因为接触到空气以后,很快氧化,所以现在已经看不到带色彩的兵马俑了。这也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现在如果把这些兵马俑再挖出来以后,那么能不能保证挖出来以后会不会跟以前一样发生色彩变化。
适度的开掘一定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因为文物保护法的第28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所有的考古发掘必须基于科学研究。但是现在我们看到,这一次秦始皇兵马俑的开掘的背后似乎有旅游开发的影子。这次开挖的时候,格外提出了一条,开始挖掘的时候,不影响旅游和游览。很多专家现在也质疑,如果要是这么多的游客在现场,那么湿度、温度会不会来影响到出土文物,能保证它们不受损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