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资料图片)
观鲤(资料图片)
远离城市的喧嚣,去乡村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亲近自然、感受田园风光……每到周末,南平溪源峡谷景区、石佛山景区游人如织,城里人回归自然的心情为农村带来了广阔的旅游市场。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记者9日从延平区旅游局了解到,延平区乡村旅游发展日新月异,现有国际旅行社3家、国内旅行社10家、旅游开发公司12家、旅游租赁车队2家,旅游住宿点101家,其中三星级宾馆3家,未评星级的中高档宾馆16家,总床位7000多张,具备年接待200多万过夜旅游者的能力。其中茫荡山景区农家饭庄(森林人家)40多家,全区从事与旅游相关的餐饮业、运输和旅馆等服务业约2万人,乡村旅游成了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延平区旅游局局长张水源介绍,今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生态旅游年”,延平区乡村山川秀美,文化积淀深厚,农民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高涨。目前,不少乡镇都在开发农家乐、生态休闲健康游等不同形式的旅游产品,加上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农民向旅游领域转变,为延平区打造城市周边游及乡村游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据统计,2008年,延平区接待游客243.43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181.87%;旅游总收入3.37亿元,比2004年增长177.37%。在2008年的小长假,延平区各景点正好顺应了市场需求,周边短线游游客增加。随着延平多个景区“森林人家”示范点的建立,健康、生态、休闲旅游是来延游客的主要目的。在休闲游中,乡村旅游日益红火,成为延平区旅游业的新亮点。
“农”字上做文章、增收入
延平区上洋村委会主任江金平亲身体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从三月份的桃花节开始,城里人一拨拨地涌进村里。江金平在溪源景区开了一家农家饭庄,平均一天接待好几百人,还安排70多名农民工就业。在他的带动下,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乡投身乡村游相关工作,旅游收入已占上洋村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
目前,很多与农村有关的商机逐渐显现出来,有些精明的农村人或者城里人在“农”字上做足文章,开拓出了一片创业的新天地。
今年杨梅红时,许多城里人涌进茫荡镇的三楼、百际、茂地、谢地等地,去过一把“农家乐”的瘾。在茫荡镇聪坑村,从城里开来的私家车沿着山路,一辆接一辆开进村。聪坑村里新办了多家农家饭店,中午,几乎每家饭店门前都停满了小车。
“除了吃与玩,应该开发出更多的项目。”来过周末的陈先生说,全家一起出游,老人和孩子感到累了,需要休息了,只好陪着他早早回到城里。“一家人都意犹未尽,如果有钟点房,让老人孩子休息,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休闲项目,我们可以在里面多呆些时间。”
开发特色乡村游线路
武夷山、大金湖等景区有浓厚的旅游发展氛围、实力雄厚的投资主体、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强大的市场营销,而与之相比,延平区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瓶颈比较突出,星级宾馆不足,旅行社组团难,景区开发商收支不平衡。至今,延平外地游客比例偏少,尚未形成旅游目的地。如何做大延平“乡村游”?有关人士指出,应先从“延平人游延平”入手,打开本地的旅游消费市场。
分管旅游工作的延平区委副书记潘弘图表示,要从“打基础、做品牌、抓招商、促郊游”入手。
首先,要高端发力。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资和引资力度,改善乡村游的基础设施,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在景点加入吸引游客的看点,加大宣传力度拉动人气,提高有旅游资源乡村的知名度。其次,要增加“玩”的设施,让丰富的延平乡村民俗旅游文化和果品采摘在乡村游中承担起应有的任务。此外,要乘“中国生态旅游年”之风,推动“绿延平·生态休闲健康游”、“文延平·理学名邦山水游”和“武延平·成功之旅名胜游”等特色乡村游线路开发。加快石佛山、溪源峡谷旅游区、延平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开发,使延平成为以乡村休闲游、绿色观光游和闽江文化游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促进旅游消费。
据悉,今年以来,延平区把旅游列入全区经济3+1重点工作中,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建立了区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在重点乡镇(街道)设立旅游办,还加大旅游协会组织建设。积极鼓励发展农家乐、采摘游、民俗和节庆游,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品、传统农副产品。
目前,该区已举办了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启动仪式,组织市民和自驾车游客到聪坑、茂地、依朝等村采摘果品,在上洋村观赏桃花、荷花和锦鲤,到岩头、宝珠村开展农家乐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