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山水风光秀美,文化独具特色,发展旅游具有独厚的优势,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全面建设小康恩施,必须立足境内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按照生态恩施旅游的形象定位,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促进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的完善结合与良性互动,实现强外富民目标。
规划整治文化旅游资源,构建恩施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势
以统筹规划促进旅游资源整合,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恩施州旅游存在着布局分散,规模小,管理粗放的弊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难以形成旅游的整体合力。当前,必须抓紧成立恩施旅游开发集团,捆绑各类资金,对境内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统一开发,将恩施民族文化旅游整体融入鄂、湘、黔边区旅游圈。具体操作上,要突出民族区域文化特色,规划发展好以恩施、巴东、利川等中心城镇为重点的土家族、苗族民族文化旅游板块,形成众多风格各异,特色鲜明,但又互为补充,彼此依存的恩施民族文化旅游板块。
加快重点景区建设促进旅游资源整合。按照主次组合,恩施州旅游应该按照“中国土家族民族文化中心”的定位,以州城浓郁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生态资源开发为平台,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效应,深入挖掘利用恩施土家族、苗族等历史文化资源及抗战临时省会文化资源。
通过开辟精品线路促进旅游资源整合。武汉—宜昌—恩施精品线路的确定,沟通了恩施旅游与外界旅游的联系,实现资源的互享和客源的交流。当前,要实现恩施旅游资源与外界旅游的联系与全面对接,使恩施旅游整体融入全国旅游大市场,向外还必须抓紧连通桂林—湘西—恩施,重庆—恩施,三峡—恩施,武汉—恩施等旅游线路,向内大力发展恩施—利川—来凤—龙山民族文化风情游,巴东—建始—恩施—利川生态文化游,恩施—咸丰—宣恩—鹤峰历史文化和红色带革命资源游。
充分发掘整理民族文化遗产,激活恩施民族文化旅游的内在潜力
深度挖掘民族文化遗产资源。恩施州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境内有存量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文化遗址,独特的民族语言、服饰、建筑、歌舞、饮食、礼仪等构成了神奇的道地异质文化,充满原始、古朴、与现代文明成互补,发展旅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当前,必须全面激活这些民族文化元素,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加紧提炼融合本地民族文化,赋予其时代内涵,使其内容更加完整,形成更加多样,同时将恩施旅游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变文化优势为产业经济优势。
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的研究与保护。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恩施一些民族民间文化濒临消亡,发展民族文化旅游面临严峻挑战。要确定重点保护区,抓紧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村,对一些即将消失的民族语言、民间习俗、民族节庆、民间绝活、舞蹈音乐以及实物、文献等进行强制性保护,维护民族文化的连续性和多样性。
加快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开发利用民族文化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以各名城、名山、名人、名胜等文化资源为题材,大力发展具有恩施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和标志性、收藏性的文化旅游商品,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创作出更多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强烈时代气息的文艺节目,让旅客充分领略恩施民俗风情的独特神韵,感受恩施民族文化的迷人魅力。
大力发展推介民族文化,独树恩施民族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
举办大型民族节会展示推介民族文化,加强与国内外强势媒体和知名文化传播公司合作,精心筹划文化、体育、经贸、旅游等方面的大型活动。
依托旅游通道展示推进民族文化,在重点文化景观内的区域内,要严格控制人文生活活动,保护景区内生态文化。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当地居民在景区外积极兴建土家吊脚楼等民族民居,极力展示土苗的建筑技术和艺术魅力。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积极创建动植物观赏园、经济林果区、传统农作区、农耕民俗园。在旅游通道和景点景区加强家庭旅游接待建设,鼓励群众穿戴民族服饰,讲民族语言,用民族饮食,民俗礼节招待游客,让游客充分体味恩施神奇的文化生活和风土人情。
利用固定场馆和窗口行业展示推介民族文化,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扩建充实土家族苗族博物馆,使之成为追溯民族历史、研究民族文化、了解民族习俗的重要窗口,组建民族文化展演公司和民族工艺品销售公司,加强民间文艺和民族工艺培训,培养旅游服务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