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姬陵)
(新德里的印度门)
(孩子们的笑脸,在新德里的印度博物馆门口)
2008年2月22日 Agra –Delhi
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观察过敏的症状,貌似好了一些,还很红,只是没那么肿了。今天早上很多人会离开这里,狭小的街道上一片车水马龙的沸腾。在天台早餐,已经在这里看泰姬陵3天了,但是还是觉得看不厌,由于今天是休息日,所以放眼望去,白色的建筑,少了密密麻麻的游客打扰,在阳光下显的很矜持和高贵。
其他客栈的天台上也到处是在道别的人们,是的,我们也要离开这个因为泰姬陵而存在的小城了。加拿大小伙子也来天台早饭,同我们告别时,还嘱咐我们在没他保护的情况下,就不要再翻越擅闯禁地了,因为昨天夜里我们3人有一次面对步枪的“探险”:
从天台走下去的那一霎那,我还是又回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泰姬陵,这下是真的告别了。再次背上大包,坐上TUTU车出发,一路同熟人道别,在这条小路上生活了3天,每天进进出出好几次,同周围几个店铺都已经混个脸熟了。每次砍价的时候,估计他们心里都高兴的心花怒放,其实我和lily都不是善于讨价还价的人,每次砍价到“脖子”,我们就已经觉得赚到了,网上的攻略上很多人是直接一刀到脚脖子的!
Agra火车站很热闹,每天很多班次发往德里。我们是短途票,依旧是空调二等,对于坐火车我们已经驾轻就熟,不过还是头一回在白天坐车,前3次都是夜里上车,都没有时间仔细打量站台。白天的站台比晚上可看的新鲜事就多了。印度火车站是完全敞开式的,进门没有安检,没有候车厅,直接可以走到站台,所以各色各样的人都可以出入自由,卖什么样东西的人都有,擦鞋的,杂耍的让人目不暇接。
火车已经晚点了,是从南方一路开来的,不是始发站,所以也有情可原。我们的车票所对应的座位号是卧铺车厢,白天这些卧铺的床位已经像变形金刚一样变成了有靠垫的座位,车厢也变得很宽敞,坐着很舒服。离开Agra的火车,可以看到远处的泰姬陵,无论从哪里看它,都是一种美的享受,随着火车的加速,它就这样一直变小消失在我的视线中。身上的过敏症状已经消失的差不多了,突然有一种奇怪想法,也许让我过敏的不是Agra的水质,而是对泰姬陵过敏!呵呵~
坐在我们对面有一个俄罗斯的男人,来印度旅行2个月了。他一路上能说会道,滔滔不绝地“演讲”着他在印度的经历,原来他在俄罗斯是做商业咨询的顾问,怪不得,职业病呀!既然有个这么好的顾问在,我们自然不会错过机会,乘机问了很多关于到俄罗斯旅行的事情,这下他的话匣子彻底地的打开了,把周围的乘客也都吸引过来了,不乏印度人,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感觉像是一堆人在听故事会一样。俄罗斯又是一个有意思的国家,如果哪天我真的踏在那个土地上时,我想此刻对面坐着的俄罗斯“旅行大使”功不可没。
中午时分,火车到站,故事会散场,大家互道告别。走出德里火车站的一霎那,脑子有一秒种的空白,太嘈杂了!偌大的广场上鱼龙混杂,各种声音在耳边盘旋,让人一下脑袋发晕,终于明白为什么很多人说火车站很乱,据众多前人的指点那里可是混乱之地,不宜久留,也庆幸我们德里不是我们的第一站,否则会影响我们对印度的第一映象。从下车开始,一路在拒绝了各种“邀请”,好不容易找到“北”,找到了真正的预付车费的TUTU车站,直奔Hotel Grand Godwin(http://www.godwinhotels.com/),Yeti曾经在2007年住过这个酒店,评价还可以住住,在Arakashan road算是性价比很高的地方,这里有好几家中等级别的酒店。其实火车站出来就是一个旅馆聚集地,但是看上去那实在是太嘈杂,直接被我们过滤掉了。
我们的旅程到了德里,就是算是踏上回家的路了。将坐2月24日上午10点的航班飞回上海。所以在德里的时间还有3天,其实真正能充分利用的,扣除吃饭睡觉,也就1天半而已吧。带着过去十多天的一路奔波和对泰姬陵所留下的美好回忆,现在看什么,好像都已经不会再有叹为观止的热情了。在德里去的每一个地方,就好象是为回家做的准备,毕竟这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了,以至于在德里的活动路线记忆很模糊,要看照片和对照着Google Earth才能慢慢变得清晰。
德里是分新旧的,旧城就是先前下了火车所见到的老建筑,古城古巷,街道狭窄,残旧的建筑之间充斥着各种交通工具和嘈杂混乱;而新城部分才是真正的首都所在,这里有宽阔整洁的街道,威严的建筑,高级的酒店,漂亮的绿化,整齐的交通,一切都是那么赏心悦目,但是唯独少了印度的味道。我们所住的地区,是Paharganj地区,在老城外围的西南方向,是在老城去新城和市中心的必经之路上。
毕竟这是一个国家的首都,这里应该集整个国家之精华的所在之地,印度国家博物馆是我们第一个要去看到地方。在孟买时我们很遗憾没有赶上威尔士王子博物馆开放日,心里一直挂念着到德里以后不能错过这里的国家博物馆。不过作为国家级的博物馆,里面的展品并没有想象中的多,有很多都是雕刻作品,是从印度各地搬来的,像我们这样缺少对印度历史文化了解的人来说,我们的欣赏显得很苍白,除了用惊艳来形容这些艺术品之外,没有别的体会了。从博物馆出来,很多小学生们在门口排队等待进场,不过他们对我们的热情足以超过博物馆,一路同我们打招呼、合影,后来发现这好像是全世界孩子的共同兴趣,都喜欢扎堆地看外国人。
在博物馆呆的时间比我们预先估计的要短很多,一下子多出了时间,于是直奔附近的胡马雍陵(Humayun’s Tomb)。这座精美的建筑,是为莫卧儿王朝的第二代国王胡马雍和王妃建造的陵墓,比泰姬陵早建成100年,是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全部用红砂岩砌成,并以内前的白色大理石花纹图装饰,红白相间的颜色,犹如盛开的荷花。它比泰姬陵早建成1个世纪,据说后来的第五代君主沙贾汗设计泰姬陵时,也从这座陵墓中得到借鉴。这里已经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白色的泰姬陵相比,这里没有几个游人,不会再有人说“对不起”“让一让”之类的话,你可以随意的停留在任何地方,坐着,躺着,趴着,或者打瞌睡也没声音打扰。
回城的路上,其实我们是没有目的和方向的,没有带Lonely Planet 出门,只拿了一份酒店提供的地图,不知道要去哪里逛,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吃饭,只想找个热闹的地方,看看这个国家的首都最繁华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Lonely Planet虽然是旅途上的好东西,只是印度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比砖块还厚,有时我们会小偷懒,能不拿就不拿。我们不知不觉路过印度门,和国会广场,显然这里的印度门同孟买的那座不一样,虽然都是模仿巴黎的凯旋门的样子,但是其规模和意义早已超越孟买的那扇迎接英国女王的“门”,在这里是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印度士兵的纪念碑,前面会有一直不会被熄灭的火焰,每一块砖上都刻着烈士的名字,大概有9万人。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暖色的射灯把德里的门照的庄重无比。门前的广场上,游人如织,来这里的印度人居多,如今这里成为大家聚集或休闲的场所,好多人会在落日的时候,来这里坐在草坪上休息。
有两个年轻的印度女孩,坐在草坪上,玩着电脑,看上貌似可以沟通,她们见到我们拿着地图一脸茫然,问要不要帮忙,是的,我们此时非常需要有人为我们指点方向。她们推荐我们去康诺特广场 Connaught place,那是一个圆形的广场,然后一圈一圈向外扩散,所以那里另外有一名字:Connaught Circle。
这是德里的商业中心,各种名牌汇聚于此,想要买的东西,基本上都可以找到,我买了一些印度音乐,这里还有很多进口食品的超市,一盒不知名的中国茶包,要买到50人民币,别的东西自然是贵的不提了,很多熟悉的东西,在这里的价格翻几番是很平常的,但是这里的人还是络绎不绝,一派繁荣景象。怪不得在我们离开印度的半年后,这个商业中心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在连环爆炸案中死伤近百人。
新德里是属于对饮酒有控制的城市,一般餐厅不供应酒精类的饮品,如果要喝酒的话,得在天黑后去专门的卖酒铺购买,我们在康诺特广场就路过一家,好多人从小铺子里出来,直接开瓶就喝,看瓶子的样子,大多是vodka之类的烈酒,就像渴了一整天后喝到的第一口水一样,很多人一口气就把瓶子喝了个见底。
在排队买烤热卷的时候,有2两个住在德里地英国退休夫妻同我们闲聊,他们告诉我们在德里有很多特色的Bazaar,比如有专门卖首饰的、卖服装的、卖茶叶的…… 于是在晚上9点多,咱们俩拿着英国夫妻写给我们的Bazaar的名字,叫了辆TUTU车直奔那里,找了好半天,都已经不知道转到哪个区域了,有些路上已经没有人和车了,lily和我开始变得有些紧张,2双眼睛紧紧的看着前面,无法沟通,不管我们说什么,他都说yes,yes,我们已经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开了,现在想来还是有些后怕的,幸好我们是善事做的多,人品不差!
最终我们放弃寻找那个茶叶市场,在某个类似的Bazaar的地方,让司机车停下来,这才长叹一口气。这里其实是一个普通的居民区,周围都是居民区,都是3-4层楼的小院子,所谓的Bazaar就像我们这里的菜市场一样,这里卖什么的都有,东西很平民化,虽然没有找到我们还买的茶叶,却遇到一场宗教仪式。在对面的清真寺里举行,一卡车一卡车运人到门口,全是裹着白布袍子的男人,这种袍子同中东男人的白袍子还不一样,看上去像是某类修行者的聚集的仪式。由于我们不能进去,所以只能在外面看西洋镜。
深夜的Bazaar还是很热闹,一天的奔波,加上看热闹,又开始饿了。这里只有路边一排的小吃的摊位,所有的前辈给的忠告就是,千万不要吃路边摊,不过在离开印度的前一天,我们终于尝了路边的小吃,虽然味道也就一般,只是在印度没有吃过大众小吃,岂不是遗憾?心想反正要回去了,就算吃了拉肚子也是回去以后的事情了。于是我们品尝了一路,事实证明我们健康的回来了,精彩的活到现在~
(胡马姬陵,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