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这个大蓝大绿的国度,深得上天的恩宠,有着蓝天碧海和葱郁的热带雨林。你可以选择一跃入水与色彩缤纷的热带鱼群一起畅游,也可以选择到热带丛林中寻幽探秘。
马来西亚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国家。在将近33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你能领略到32个民族各异的文化与风情。 本着对这天堂般的国度的向往,我背起行囊,带着背包客的随意与随性,开始了为期七天的西马来西亚之旅。 承蒙上天厚爱 马来西亚有两种傲人的颜色,一是蓝色,一是绿色。蓝与绿的分布,是上天对马来西亚的厚爱,也是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关键。 马来西亚分为西马来西亚和东马来西亚,中间隔着中国南海。漫长的海岸线让洁净的海蓝紧抱着马来西亚。细白如雪的沙子,清澈见底的海水,迤俪的海岛风光,使马来西亚成为世界旅游热点,旅游业也成为了马来西亚的一大经济来源。我这次旅游选择的海岛是位于西马来西亚东海岸的热浪岛,也就是香港电影《夏日么么茶》的拍摄地。“看着那海龟水中游,慢慢的爬在沙滩上,数着浪花一朵朵……”,炎炎7月,在椰林树影下,吹着海风,听着海浪拍岸,享受着夏日阳光是人生一大乐事。岛上最大的娱乐消遣莫过于潜水。穿着救生衣像冬瓜一样浮在水面,把头埋在水下,看着只在动画片中见过的小丑鱼和各种色彩斑斓的不知名鱼儿在身边悠哉悠哉地成群游过,还有海参、姿态各异的珊瑚等海底生物,真让人乐得不可开交。除了迷人的风光,岛上的保育工作也很值得称赞。岛上规定,所有生物都不能带离海岛,在潜水的时候不能破坏珊瑚或者把鲜活的鱼儿抓上岸,而且海岛每年有一半时间是封岛的,给岛上的生物有一个很好的喘息、繁衍的机会。
马来西亚大部分的沿海地区是平原,中部布满茂密的热带雨林。当汽车奔驰在前往机场的路上,会发现无论是路旁的山丘还是村间小路都种满了油棕树。油棕树是马来西亚的“黄金作物”,1870年在非洲远道而来,自此让马来西亚成为了“棕油王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棕油及相关制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此外,马来西亚是世界森林覆盖率与热带木材出口率较高的国家,可惜时间有限,未能前去东马来西亚的热带丛林进行探秘。 上天赐给马来西亚宝贵的蓝与绿,还赐给它丰富的锡资源。锡是白金、黄金、银后排名第四的稀有金属。马来西亚锡的产量一直以来高居全球榜首,素有“世界锡都”之称。因此,马来西亚的锡器也相当有名。在吉隆坡中央市场里有家有100多年历史的皇家雪兰莪锡器专卖店,所售的锡器都是纯手工制作,造工精良,而且确保含97%锡,不含铅,酒器、茶罐、烛台等物品都深受当地人及旅游者的青睐。
团结就是力量 马来西亚聚集了32个民族,其中马来族、华族、印度族为三大民族。由于民族众多,马来西亚形成了多样的民族文化。 在马来西亚,满眼都是头裹纱巾或者用黑布裹得只露出双眼的穆斯林女性,她们与我这个穿着清凉的外国女孩相比反差甚大。伊斯兰教是马来西亚的国教,清真寺随处可见。在登嘉楼(去热浪岛必经之地,比较保守的伊斯兰地区),早上5点半,全城就开始放广播似地颂经朝拜。此外,马来西亚还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等等。无论是建筑还是人们的生活习性,都能反映出各自强烈的宗教色彩。
在马来西亚,马来语是官方语言,英语是通用语,还有汉语、印度语、泰米尔语等等。马来西亚人基本通晓多种语言,在槟城遇到一个华人司机,他便通晓马来语、英语、广东话、普通话、客家话、闽南话。“不相知,无相爱”是马来西亚的一句谚语,意思是相爱由相知开始,相知由沟通开始,沟通由语言开始。各个民族和睦相处,沟通尤为重要。各自虽然都保留着自己的语言,但为了增进彼此的沟通,经过上百年的磨合,各民族的语言都发生了微妙的变法。在马来西亚即便是华人说的中文,有时候我也不明白他们的意思,例如他们说的1沟就是我们说的1元,囡就是钱,撩就是玩等等。 在马来西亚国徽的饰带上有一句格言:“团结就是力量”。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无论你源自何处,信仰为何,说何语言,只有彼此接纳与包容,彼此团结,相亲相爱,相互融合,发挥各民族的力量,国家才可以和谐发展。 巴巴娘惹 在马来西亚有个很可爱的词,叫巴巴娘惹。在很早以前(据说是中国明代),中国福建、广东一带的人们便移居到马来西亚与马来人通婚,他们的后代男的叫巴巴,女的叫娘惹。巴巴娘惹保留了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融入了一些马来文化,从而在建筑、饮食、服饰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娘惹”文化。 说起了巴巴娘惹,不能不提马来西亚的华人。在马来西亚,华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多,在槟城甚至占当地人口将近百分之六十,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族群。在中国封建时代,马来西亚已有华人移居。到了殖民时期,殖民者用各种手段(最为熟悉的是“卖猪仔”)引入大量华人劳工,从事矿产开采、橡胶种植等劳动。华人刻苦耐劳,富有经商头脑,经过上百年有血有泪的艰苦拼搏,不少人走上致富之路,对当地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吉隆坡、槟城等地都能找到唐人街,大小商铺的老板用带有马来口音的汉语对中国游客侃侃谈论其家族在马来西亚的奋斗史,也很乐意与中国游客分享他们还停留在6、70年代的中国印象。
让我最为欣赏的是当地华人所保留的建筑与饮食文化。 在广州越来越少的骑楼建筑,在马来西亚比比皆是,而且保留完好。上居有南洋特有的百叶窗(特点是通风、挡雨、采光好,外面的人看不到屋内,屋内的人可看到屋外),下铺有中国传统的竹帘、雕饰。由于在异地他乡,华人对宗族与同乡的关系尤为看重,一条大街上可以看到不同姓氏的宗祠和外部装修分外有中国地方特色的同乡会馆。
饮食方面,很多在中国很少见,甚至已经消失的美食都能在马来西亚品尝得到。就像在吉隆坡可以品尝到用猪油和猪油渣烹制的正宗福建炒面,在崇尚瘦身、健康的中国已经很难吃到的了,此外,在吉隆坡还可以见到猪笼饼等这些只存活在父辈记忆的食物。
独在他乡的异客,只能通过复原或保留家乡的点滴来慰藉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以留存,甚至可以说,当地华人将一个特定时代完好地凝固了。 结语 早晨6点半的飞机带着还处于半睡眠状态的我回到中国大陆,结束了七天精彩缤呈的西马来西亚之旅。 时间虽短,感受至深,不能游遍,亦已动人!
(热浪岛晨曦)
(阳光与海滩——热浪岛)
(热浪岛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