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县的“白水洋、鸳鸯溪”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不少当地群众靠着旅游发家致富。但解放前,这样的美景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被当成金饭碗,并依靠它带动全县经济发展。
游仁玲,屏南县首家个体旅行社的创办人,见证了屏南县旅游业的发展。游仁玲告诉记者,旅游是屏南人近年来才有的新概念。解放初期,屏南县没有一台机器,没有一盏电灯,没有一条公路。屏南鸳鸯溪旅行社总经理游仁玲:“当时用屏南三件宝来形容贫穷落后面貌 火笼当棉袄 竹篾当火宝 地瓜当粮草 对旅游根本没有什么概念 有吃有穿就好了”。在游仁玲记忆中,白水洋、鸳鸯溪虽然是奇山秀水,可是他从来没有指望过这些好山好水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生活。改革开放初期,游仁玲作为县百货公司采购员,经常到福州出差,每一次花在路上的时间单程就要7、8个小时。游仁玲:“早上出去是小伙子 晚上回来是老头子 意思是说车开过 扬土飞到后面车窗 车子里来 把头发全部染白了”。缺乏资金,交通不便,经济自然也发展不起来。1989年,游仁玲被任命为县华侨旅行社的经理,开始从事旅游业。这一年,屏南县旅游刚刚起步,就连在福建省旅游局工作的刘学忠,都不太了解屏南旅游,但他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自己的工作与屏南旅游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刘学忠,挂职屏南县委副书记。屏南旅游第一次进入他的视线是1994年,那一年屏南白水洋被评为福建省十大旅游品牌之一。刘学忠当时作为福建省旅游局干部,参与了推介工作。屏南县委副书记刘学忠:“(通过推介)来推出旅游品牌,吸引客人,大大提高屏南对外的知名度和市场覆盖面”从2003年起,福建省政府每年拨付给屏南县100万元旅游扶持资金,2006年起逐渐增加到每年1500万元扶持资金。也就在2003年,游仁玲嗅到了屏南旅游业的前景,创办了屏南首家个体旅行社。随着扶持政策和资金的陆续到位,宁德到屏南二级公路在2007年建成通车。这条公路的建成使屏南到福州的车程缩短了一半。刘学忠:“(宁屏公路开通后)游客出现井喷式增长 2007年游客流量30万(人次) 2008年达到60万(人次) 一年翻一番 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 大大提升了屏南旅游的可进入性。”
2007年以来,屏南县除了多方筹资3亿元用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加大了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屏南旅游品牌效应开始显现。游仁玲:“除了原有福州地区的客人外,还增加了闽南地区,温州地区,而且他们的量都在成倍地增长,成为旅行社的重要客源”。这几年,游仁玲的旅行社营业额年年翻番,从几万元发展到近百万元。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吃住购等第三产业的发展。2008年,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比增18%,拉动GDP7.9个百分点。
1952年,屏南县GDP为348万元,改革开放初期,GDP突破2000万元,2008年为25.9亿元,是解放初期的800倍,其中旅游收入从原来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增长到4亿元,全县2万多人从事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