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政府与川煤集团威远煤矿联手,拟推出乘小火车游黄荆沟旅游项目
76厘米的“寸轨”,15公里的时速,源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技术的产物——被人誉为深山“活化石”的蒸汽小火车,当今全球仅四川威远黄荆沟和犍为芭蕉沟硕果仅存。两年前,因矿源枯竭,运行46年的威远黄荆沟两辆小火车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近日,威远县政府与小火车的产权者川煤集团威远煤矿达成共识,一整套关于小火车的保护方案正呼之欲出。不久的将来,到威远乘小火车游黄荆沟美景,有望变成现实。
威远小火车深山里穿行46年
地处偏远的威远县黄荆沟镇出产优质煤炭。1910年,英国人带着煤矿开采技术来到黄荆沟,拉开深山小镇煤矿开采的序幕。1958年,威远煤矿历时两年,投资建成全长7.2公里的窄轨铁路。1961年,威远煤矿先后从石家庄动力机械购进10余台小型蒸汽机车,开始了深山开通小火车的历程。
威远小火车,每个车皮载重8吨,与之配套的铁轨轨距76厘米,时速仅15公里。据相关资料记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威煤最鼎盛时期,黄荆沟火车站曾有过10列小火车,每列小火车上挂有20多个货车车皮、5节客车厢和4节平板杂货车,每天运行4至6趟,是威煤2万多矿工、家属和深山小镇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前后达46年。
退休小火车车间一躺两年了
9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黄荆沟。完全停产的威远煤矿机修车间内,三辆小火车静静地躺在铁轨上。遮风避雨的车间内,两辆小火车车头完好,数节客货车厢略有锈斑。露天铁轨上,一辆生锈小火车,处于完全报废状态。小火车旁一间潮湿的房内,保存着指挥小火车所用的信号灯和信号旗,以及上世纪80年代小火车的发班情况和乘车人员登记册。“别看小火车在这儿一躺两年多,可它的功能仍十分健全,只要加煤加水一点火,照样轰隆轰隆跑起来。”专门值守停运小火车的工人易子文,指着躺在车间已两年的两辆完好小火车对记者说,“这可是宝贝啊,全世界除了犍为芭蕉沟的小火车还在运行外,就剩它们了。”
据威远煤矿相关人员介绍,由于小火车停运,从黄荆沟至坭河7.2公里的“寸轨”和枕木,除保留了矿区内几百米外,已全部拆除。“这儿曾是车站,以前镇上居民就是从这儿乘小火车的。”黄荆沟镇镇长陈良,指着机修车间外的一个简易房对记者说,“如果能在这儿修一排文化墙,建一个博物馆,再将小火车重新开动起来,肯定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保护小火车欲建乌金博物馆
“原生态工业革命活景观”、“活着的19世纪工业革命博物馆”,对黄荆沟硕果仅存的两辆小火车,威远县政府一直十分关注。2006年,威远县政府将黄荆沟小火车及黄-坭窄轨铁路,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8月12日,威远县政府与威远煤矿达成共识,政企联手保护小火车。8月18日,威远县副县长林文,率县文化、财政、规建等部门负责人齐聚黄荆沟,小火车保护工作拉开大幕。
据威远县文体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关于“威远煤矿小火车保护方案”的初稿已制定完毕,正送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核完善。据威远县的初稿方案,小火车的保护工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文物保护——由威远煤矿负责,对现有火车头、车厢进行遮盖,防止风吹、日晒和雨淋;保护好现存零部件,防止被盗和受损。威煤历史评议化资源保护——由威煤负责提供反映该矿发展的文图资料档案、音像和实物,在保护小火车的同时,向省立项建一个“四川威远乌金博物馆”(暂定名),为今后参观小火车的游客提供详实资料和场所。而技术保护方面则是对现有能维修驾驶小火车的技术人员,采取保护措施,技术要传承,人才不能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