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些时于江西上饶三清山举办的登山比赛中,记者有幸与我国著名登山家王富洲、于良璞、李舒平、王勇峰、罗申就登山的理念、登山的安全问题等进行了一次畅所欲言的长谈。
王富洲,河南人,1960年与贡布、屈银华首次从北侧登顶珠峰,成为我国登山运动划时代的人物。小时候他并没见过高山大川,到了北京地质学院读书之后,由于经常到山区进行地质考察,因而与山结缘。
于良璞,山东人,田径运动员,因酷爱高山摄影,喜欢大自然而改行,并多次参与高山探险活动,其中包括组织攀登珠穆朗玛、乔戈里等著名山峰,被称为中国登山运动的“老板”。
李舒平,天津人,我国著名的高山医学教授,曾随队登山20余次。现在主管山地户外运动,登山界亲昵地称他“我们的李大夫。”
王勇峰,内蒙古人,1993年参加海峡两岸联合登山队登顶珠峰,并以登顶七大洲最高峰而著称。喜欢中长跑,在武汉地质学院读书时,因与日本青年联合登山,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罗申,陕西人,为2003年站在第三极活动画上圆满句号的人,最后一个登顶珠峰。他曾是西安体育学院的高材生,登山对他而言属于与生俱来的爱好。
近年来,登山成为热门话题。有的人主张征服山峰,有的人主张融入山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怎么说都是关心登山,都想推动这项运动健康发展。
王富洲认为,登山运动体现了一种精神,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念。上世纪60年代他登珠峰的时候思想上非常明确,登上珠峰是必须完成的使命。贺老总曾说过:“登不上顶峰,不要来见我。”
当时外国专家撤走了,国内又遇到自然灾害,需要振奋民族精神。登上珠峰就是为中华民族争光,向世界显示中国的国力。那时登珠峰确实有一种气壮山河、赴汤蹈火的大无畏精神,因此那时叫征服珠峰并不为过。至于现在叫征服,还是叫融入,王富洲认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要提倡勇攀高峰的精神。
于良璞认为,登山是征服自然,还是亲近自然,只是不同的说法。通过多年的登山实践,他感觉到人在大自然中永远是弱者,人不可能胜天。现在登顶珠峰看起来似乎比以前容易了,其实自然条件并没有变化,而是科学发达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规律有了更多的了解。登山时,摸清了自然规律就比较容易成功,反之就会遭遇失败。了解了自然规律,并不等于能够控制它。1996年,两位世界著名的高山向导在珠峰南侧丧生就说明人的实力再强、经验再丰富都不可能完全驾驭大自然。
“一位外国著名登山家曾说过,登山多年,我什么也没征服,真正征服的只有我自己。”李舒平的这句话恰好反映了有些人的登山理念。他认为,早期讲征服自然,是为了开拓人类生存空间。现在随着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生活方式多种多样,登山理念自然会随之演变。
王勇峰最初接受的是征服珠峰的教育,尔后通过自己多年高山探险的实践体味到登山的真谛。他说,过去强调精神、讲征服是因为时代的需要,他刚加盟中国登山队时所接受的教育也是不畏艰险,征服险峰的理念。后来逐渐与国际登山界接触频繁了,发现他们的登山理念不以登顶为主,而是量力而行。
王勇峰认为,现在高山探险尽管依然是挑
战极限,探索未知,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变,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参与登山的大多是业余爱好者,他们更侧重于个性化登山。如果每次登山,你都认为“我来征服你了”,心态肯定受到影响。你也许征服山10次,但只要有一次你被山征服了,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罗申对登山的理解别有一套。他亲眼目睹美国人登顶后既不照相,也不展示国旗,甚至连背包都不放,在顶峰绕一圈就下撤。他认为,每次、每个人、每支队登山的目的和任务不一样,因此没有必要统一认识。登山讲究心态。过去讲征服是时代的需要,现在提倡要以平和的心态参与登山。今年罗申成功登顶珠峰,主要得益于这次是带着平常心去的。
作为老登山家的王富洲语重心长地指出:登山勿忘科考。他说,贺老总说过,有的地方只有登山运动员才能上去,因此要在登山过程中多做些科考工作。石头、冰雪等对研究高山湖的形成,地球板块结构的变动、珠峰的升高、动植物在海拔那么高的地方如何生存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要尽可能地多采集些样品。
于良璞说,高山探险永远是少数人从事的运动,凡是超极限的高强度训练和运动对健康都有害无益。因此,更多的爱好者还应选择健身登山为好。事实证明?て诩岢纸∩�登山的人心肺功能大都比较好,一些慢性病也会不治而愈�
李舒平告诫登山爱好者:高山探险存在着危险性,一定要在有相当把握的情况下再去尝试,切不可急于求成,探险不等于冒险;其次行前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如体能、技术、装备、冻伤等相关知识。比如今年登珠峰,梁群夫妇手指冻伤,最后不得不截指。如果事前了解防冻伤知识,掌握一些治疗技术,可能会免遭截指。
登山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能够战胜恐惧心理,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但一定要量力而行,因人而异,一定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循序渐进。5位登山家在三清山上旁征博引,纵论登山,为我国登山运动健康发展开拓思路,对广大爱好者如何安全登山,享受登山的乐趣,无疑大有裨益。
《人民日报》 (2003年12月24日 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