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成功登顶南极洲最高峰和南美洲最高峰的华西都市报登山记者刘建,经过30多小时的空中飞行后,昨日顺利返回蓉城,与亲人、读者朋友、山友和同事团聚。
昨日下午3时许,一架红白相间的飞机停靠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停机坪。头戴一顶褐色羊皮帽、穿着蓝黑休闲服、满面浓密胡须的刘建和他的队友、中国联通公司IT工程师陈骏池刚刚走出机舱,就被鲜花、掌声和摄像机包围。华西都市报副总编辑黄远流、省登山协会秘书长姜谊、爱尔眼科医院院长万伟及中国联通四川分公司领导前往机场迎接。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刘为民在随后本报举行的庆功会上指出,人生如登山,事业如登山。作为中国第一家都市报,华西都市报为市民服务,做市民公仆,以客观真实及时报道新闻为己任,10年来攀登了不少事业高峰,保持了领先地位,真正做到了让党和人民都喜欢。新闻工作与登山很相似,脚板底下出新闻,记者需要有不怕苦、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的精神。刘建的登山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本报员工,增强了本报争创现代一流传媒企业的信心,代表了本报在传媒领域永攀高峰的精神。
去年8月,华西都市报率先在中国新闻界提出冲击七大洲最高峰的宏伟目标。12月16日,刘建随“2003南极南美登山队”从北京出发,经巴黎、圣地亚哥、彭塔阿雷纳斯辗转飞往南极。北京时间12月28日凌晨,刘建和队友登顶海拔5140米的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刘建因而成为惟一一名登顶南极洲最高峰的成都人。随后,登山队转战南美,于北京时间1月22日22时至24时成功登上海拔6964米的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至此,刘建在半年时间内接连登上亚洲、南极洲、南美洲三大洲的最高峰,此前他还登顶了非洲、北美洲最高峰,从而成为中国唯一一名成功登上世界五大洲最高峰的记者。
庆功会上,刘建和陈骏池还各自介绍了此次登山过程中的经历,并向热心读者赠送了登山照片。刘建还将代表华西都市报,计划在今明两年间攀登海拔5642米的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和海拔5030米的大洋洲最高峰查亚峰,完成冲击七大洲最高峰的计划。
“华西都市报登顶南极南美最高峰庆功会”昨日隆重举行,本报总编辑向刘建表示祝贺并寄予期望———七大高峰可征服事业之路无止境
现场聚焦
昨日下午4点,当刘建和队友陈骏池走出报社电梯,走廊立即掌声一片,欢呼震天。一直等候在此的报社数十位同事向两个月未见的亲密战友表示欢迎和祝贺。刘建笑容满面地与同事拥抱、握手。同事们忘情地将两位登山英雄欢呼着抛向空中。随后,一位热心读者献上一束鲜花,“欢迎英雄凯旋归来!”庆功会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了帷幕……
本报总编辑刘为民为刘建和队友陈骏池摆下庆功宴
下午4点10分,“华西都市报登顶南极南美最高峰庆功会”正式开始。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本报总编辑刘为民,原四川日报社社长、省新闻学会副会长汪兴高,中国登山协会培训部主任、原国家登山队队长马欣祥博士,以及本报登顶南极南美洲最高峰活动赞助商、成都爱尔眼科医院院长万伟,中国联通四川分公司行政部副主任邹显荣、10名本报热心读者、四川山友和刘建父母出席了庆功会。新华社四川分社、香港文汇报四川记者站、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等在蓉各大媒体云集采访了庆功会。
本报总编辑刘为民:人生如登山事业如登山
本报总编辑刘为民首先代表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华西都市报社对刘建和其队友、中国联通公司工程师陈骏池的胜利归来表示祝贺。刘总说,全国没有哪家媒体下这么大力气培养一名登山记者,但是华西都市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刘总说,华西都市报是全国第一家都市报,始终坚持为市民服务,让党和人民都喜欢,这体现了本报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们的工作其实与登山很相似,“人生如登山,事业如登山”。面对全国乃至全世界其他媒体的竞争,怎样把我们的传媒企业做大做强,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是不管干什么事情,都需要一种“登山精神”。就像刘建说的一样,“登山是因为那里有新闻”。记者以报道新闻为己任,而且要抢先报道。七大洲高峰刘建已经攀登了5座,“七大高峰可以登完,但事业高峰永无止境”,刘为民总编辑说,我们就要弘扬这种勇攀高峰的精神,把刘建这种不畏牺牲的精神带进事业。最后,刘为民总编辑说,正因为华西都市报拥有无数个像刘建一样不畏艰辛、勇攀高峰的记者,华西都市报的新闻才会永远是一流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才会保持领先地位。
队友陈骏池:他是个优秀的四川男人
轮到两位登山英雄畅谈登顶经历时,刘建和陈骏池却互相谦让起来。随后,刘建的队友陈骏池带着腼腆的笑容谈起了这次成都之行,没想到他却是用尽溢美之词称赞刘建“是非常优秀的四川男人”。
陈骏池说,他认识刘建快4年了,在一起登过两次山,每一次都对刘建多了一层了解。他最佩服刘建的是他的职业操守。他回忆他们登上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后,因为风非常大,气温极低,他当时拍了2张照片手就冻得不行。但是刘建为了向报社传回更多更好的照片,跑前跑后,甚至趴在雪地上,用各种姿势进行拍照,非常敬业。
而让所有队友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是厨师、医生、气象员、登山家、歌唱家……陈骏池说,由于大家对随队的加拿大向导兼厨师的伙食非常不适应,经过大家的策划,他们发动了一次“和平演变”,顺利让刘建接管了厨房。而“大厨”刘建在恶劣的物质条件下,变着花样为大家做好吃的。最后10天,他变戏法地拿出一瓶四川辣酱,征服了全体队员包括外国队员的胃。而刘建的可敬可爱和善解人意也让大家赞扬。
登山英雄刘建:征服高山是对人格的完善提升
谈到刘建对于这次出征的最深体会,他说,除了登山本身以外就是中国国力的提升。刘建说,在智利、阿根廷、秘鲁等地方,上到飞机下到锅碗瓢盆,都是“中国制造”。很多登山的外国同行都很惊讶中国人也能有这种经济实力进行登山这种昂贵的运动。
刘建说,父母给了他一个健康的身体,而登山,对他人格的提升很重要。每一次的登山都是对他人格的考验、完善和提升。他会在事业上继续攀登,奉献给读者更多的精彩内容。
刘建新闻界的骄傲
登山界:刘建是四川登山界真英雄
本报记者刘建登顶南极南美最高峰胜利归来,亲自前往机场迎接的四川登山协会秘书长姜谊非常激动和高兴。姜谊告诉记者,刘建登顶南极南美最高峰,是四川登山界新的突破,是四川人民的骄傲。刘建目前已经征服了五个大洲最高峰,不愧为四川登山界真正的登山英雄。他还祝愿刘建再次获得2004年度四川省最佳登山运动员称号。
读者:我拿刘建照片回去鼓励孩子
有幸参加了刘建庆功会的读者曹玲认为,刘建能够挑战自我,在生存环境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成功登上多座高山,对像她一样的平常人鼓舞特别大。她现在已经把刘建当作榜样。她还表示,要把刘建的照片带回家去,鼓舞自己的小孩。
山友:他在文森峰电告我们已登顶
四川铁杆山友,四川青年登山队队长蒋峻首先祝贺了山友兼朋友刘建的成功登顶南极南美洲最高峰,他觉得这是中国登山史上质的飞跃。因为虽然以前也有中国人登过这两座山,但那毕竟是专业队伍,而刘建他们是一支业余的队伍。他觉得到国外登山,那也是咱们国家综合实力的一种展示。当刘建登上文森峰,通过卫星电话通知等待消息的山友们时,大家都很激动。
省新闻学会:你为新闻人争得了荣誉
在昨日的庆功会上,四川省新闻学会副会长汪兴高代表省记协和省新闻学会对刘建一行的凯旋表示热烈欢迎。汪兴高说,刘建顽强、勇敢地冲击一座又一座高峰,如今已成功登顶五大洲最高峰,成为中国新闻界第一人,为华西都市报、为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和四川新闻工作者争得了荣誉,他对此表示祝贺和敬佩。并祝愿他们在剩下的征程中一路顺风。
赶在元宵夜“家”里过大年
昨日下午6时许,星光宾馆二楼宴会厅内热闹非凡,华西都市报为登山英雄刘建、陈骏池举办的庆功宴在这里举行。大厅内“华西都市报记者刘建登顶南极南美最高峰庆功宴”的大幅标语映红了人们的笑脸,大家用杯中的红酒欢庆胜利。
本报总编辑刘为民首先端起酒杯致祝酒词,他说:“今天刚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除夕夜刘建在阿空加瓜吹冷风,没有过上年,今天,我代表报社全体员工给刘建及其家人拜一个晚年。”“来,为我们的英雄干杯!”在刘总的提议下,刘建家人、读者和山友们将手中的红酒一饮而尽。同时,刘建和陈骏池也借杯中的酒表达了对领导、同事和读者的衷心感谢。
从机场接到爱子平安归来,刘建父母成了最高兴的人。谈到刘建成为中国惟一一个登上世界五大洲最高峰的记者,刘建67岁的父亲刘耀烈充满感慨地说:“登山让刘建更加成熟、理智。”而之前一直为儿子悬着心的妈妈吴兆谷始终只有一句话:“平安就好”。
遭遇车祸垂危少女渴望有张英雄照
昨日,在“华西都市报登顶南极南美洲最高峰庆功会”上,一个23岁的女孩,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她身边的一个与陈骏池有关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她儿时的好友、现在正躺在瑞士一个医院的病床上,深度昏迷,生命垂危的姑娘。
主人公有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柳叶。1990年,时年9岁的柳叶和12岁的哥哥柳絮以及父母移民瑞士。去年3月,也是一名登山爱好者的哥哥在攀登瑞士玫瑰峰时掉入冰缝,不幸遇难。噩耗传来,柳叶痛不欲生,整天以泪洗面,茶饭不思。父母见此情形,便在去年4月将柳叶送回国,希望柳叶换个环境,能调整一下心情。
2003年5月,刘建、陈骏池所在的登山队正在向珠峰发起冲击。在一次偶然情况下,柳叶惊奇地发现陈骏池的相貌与自己的哥哥非常相似。据柳叶的朋友回忆,柳叶当时非常激动,开始密切关注陈骏池的一举一动。她将陈骏池当成了自己的精神支柱,精神状况也好了起来。
1个月后,柳叶回到了瑞士。临行前,柳叶托儿时好友帮她收集刘建、陈骏池的一切信息,并给她寄过去。
从那以后,凡是有刘建、陈骏池的信息,柳叶在成都的这个朋友都帮她仔细收集。由于柳叶只看原版,所以无论是杂志还是报纸,她的朋友都一一减下并寄给她。据柳叶的好友称,柳叶瑞士的家的墙壁上,全贴满了华西都市报。
前两天,朋友得到了一个坏消息:就在前几天,柳叶在瑞士出了车祸,颅内出血,深度昏迷,性命垂危!柳叶的好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记得柳叶回国时曾说过,她最大的愿望是能够拥有一张陈骏池的照片留作纪念。
昨日,柳叶的好友带着相机来到了华西都市报为刘建、陈骏池举行的庆功会现场。她怀着激动的心情,用颤抖的手指按下快门。捕捉到了对仍在昏迷中的柳叶来说弥足珍贵的瞬间。
记者吴妮李红梅实习记者陶颖实习生符小龙连涛潘李摄影谭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