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篇
全部装备如下:
一辆180元的二手捷安特,一辆100元的杂牌二手山地车,一辆75元的老破驴(骑了两年,出发前换了三轴和外胎);
我的坐骑,出发前刚花180元从二手市场买的捷安特
大背包3,帐篷1,睡袋3,运动眼镜3,GPS,码表1,手电筒2;
数码相机1,传统单反相机1,胶卷若干,电池及充电器;
瑞士军刀,电排,水果刀,蜡烛,火柴,饭盒1,勺子3,文具若干(准备路上送给当地的小孩),明信片,邮票,日记本,防晒霜,垃圾袋,蚊香,雨衣3,绳子,针线;
1L水壶6,脉动瓶子3;
修车用品:小工具箱1个,补胎剂1盒,内胎2条,机油1瓶,刹车线3,打气筒1,气门芯,铁丝,橡胶手套;
药品:主要为治中暑和拉肚子的药,感冒药,风油精,创可贴,酒精,纱布;
FB用品:CD机,音箱,酒瓶;
书本若干:地图册2(《中国公路交通地图》+一本详细的甘肃省地图),一本介绍甘肃的旅游书,《敦煌学》,六级单词书,两本专业学习用书(贼厚,死沉,号称在路上也将不忘学习);
面巾纸,湿纸巾,换洗衣物,洗漱用品,食物一餐。
一直以来对大西北有一种莫名的向往,去甘肃,去敦煌是早就有的想法,但由于前年的“非典”搁浅至今。这次放假,我们决定用一种另外的方式去实践自己的梦想,用一种另外的方式去见识更多的人、事以及风光。没有什么目标与意义,just on the road。
7月初,我到达西安,彬和童还在考试中。准备的过程十分的繁琐,但我兴致勃勃的做着这些事情。慢慢的装备就齐了,梦也近了,心里面满满的快乐。
2005年7月11日,晴热,出发了。
凌晨3点多,一地乱七八糟的东西终于被压缩进了三个大大的背包,定好闹钟赶紧睡觉。黑暗中,有些兴奋,有些惶恐,我们未知的旅程呵……
7:30起床,装包,绑包。没想到把三个大包绑到后架上如此的费劲,折腾了几个钟头,包终于勉强“坐”稳当了。根据“最好的装备给最差的选手”的原则,我分到了那辆捷安特,而彬继续骑他的老破驴。
11:30,一切就绪,彬、童和我全副武装,带着我们仅剩的2000元出发了,开始了三个菜鸟的丝路之行。
在钟楼邮局盖邮戳的时候遇到两位车友,武汉理工大学车协的,他们有12个人,准备两天后从西安出发,经青海湖到敦煌。到丝绸之路起点拍照留念,守门的大爷很和蔼,帮我们拍了合影。
出发了,我们的全副家当(摄于丝绸之路起点)
下午4点左右,我们顺着尘土飞扬的红光路出了西安城,接着上了108国道。G108很窄,只有两车道,不少路段绿树成荫,遮挡了大部分阳光,骑行其中还是比较舒服的。只是第一天上路,之前也基本没进行任何训练,骑起来磕磕绊绊的,还不时被擦身而过的大卡车吓一跳,第一天也当是适应性训练了。路上出现一次险情,我骑着骑着差点睡着了(前两晚睡太少了),直往路边的草丛冲去,幸亏及时清醒过来,车子拼命晃了几下才稳住。
6点多,经卢县进入周至,我们决定到31km外的周至县城过夜。天色渐渐暗了,一轮通红的落日把天空渲染得异常好看,但我们不能停下脚步。我们如同夸父追日般朝着夕阳的方向一路狂奔,又累又饿又渴,满脑子是周至的西瓜。为了提高速度,我们排成一列,轮流着领队前进。
晚上9点,天几乎全黑了,胜利到达周至。第一天共骑行82.7km,用时约5小时40分,平均时速14.7km。
在一家小旅馆住下,要了一个20元的三人间。周至县城看起来还可以,主要的街道、小广场和夜市晚上都挺热闹的,物价相对有点高。吃完饭冲了个凉水澡,撑着写完日记倒头便睡,腿很酸。
7月12日,周至-眉县,受伤。
早上好不容易爬起来已是8点了,做完每天艰难的必修课——绑包,快10点半,我们在周至邮局盖了邮戳赶紧上路。出周至县城也离开G108,上了G310。
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骑了15km,童超车时,后架上的包挂住了我的手把,他没发觉继续往前骑,结果一扯两辆车都倒了。我也摔倒在地,左膝盖和左手肘擦破了皮。童的刹车也弄坏了,只好停下来休整。摔得还挺是地方,正好摔在周至青化乡杏园村村委会门前,门口有一片树荫,旁边竖着一块大大的“关爱女孩”的宣传画。
修理完人、车,童为了赎罪,买回来一个大西瓜。我们用勺子挖着西瓜吃,就着出发时带的法国面包当午餐,看着国道上来来往往的车辆扬起的尘土,其乐也融融。
下午3点,继续赶路,一会就出了周至进入眉县的地界(这下才算真正走出西安)。这一段国道基本都是柏油路,我们只能沿着路边狭小的黄土碎石路骑行,上坡挺多,所以速度一直提不上去。太阳很大,柏油路面都被晒化了,冒着油,黑亮黑亮的,脚踩在上面软软的,一边骑一边伴随着沥青散发出来的臭味。头被烤得有点疼,手臂看上去也和路面一样黑亮黑亮的泛着油光,觉得自己浑身都在冒烟也快融化掉了。不时停下来喝水,还吃了点仁丹以预防中暑。(晚上收拾东西时,发现包里的几根蜡烛都融化粘和在一起,成了一大块畸形的蜡饼)。
7点多到达眉县县城,骑行50.7km,4小时8分,平均时速12km。
在眉县老干部活动中心招待所住下。晚上又狂吃了一顿西瓜,一天下来三个人共吃了20斤西瓜,创历史记录:P
PS:
眉县推荐食宿:老干部活动中心招待所,在市政府旁边,挺干净,能洗澡,双人间30元。
常家鸡汤刀削面,味道挺好,就餐环境不错。
7月13日,眉县-宝鸡,“阳光照耀我的破衣裳”。
5点半起床,8点出发。两天下来,我们发现,上午11点多的太阳都没有下午4点的毒,所以决定以后早一点出发,尽量利用上午的时光,中午一般休息避暑,差不多4点再赶路。上午的路况还可以,但上坡路有点多。西安到天水,海拔从400米上升到1100米,这一路的坡还有得爬。突然想起一句歌词:“阳光照耀我的破衣裳,流浪的道路上尘土飞扬。”
出眉县经岐山县,中午到达宝鸡县,我们找了一处树荫停下来吃午餐。刚吃完太阳把我们的地盘占领了,我们挪到一户农户的墙根处午休。童拿出一本硕大的专业书,宣称要开始复习考研了,精神着实可嘉(说点后话,回到西安时,他只看完了那本书的前言)。
下午4点半继续前进,依旧热气逼人。前面的道路出奇的差,大约是年久失修的缘故,许多路段都像被开膛破肚了一般,尽是黄土、碎石,十分的崎岖。用彬和童的话说,就是:“操,这也叫国道!”本来打算穿过宝鸡再寻地方过夜,谁知这样颠簸前行,到达宝鸡已是晚上8点了。
宝鸡是我们此行的第一个大站。转了老半天,终于在汽车站附近找到一家比较便宜的小旅馆,双人间30元。
童的车子的变速器前拨断了,到修车店换了个前拨。
这一天共骑行65.2km,5小时50分,平均时速11.1km。三天共骑了198km。
7月14日,宝鸡-坪头镇,天降神人。
由于我身体不舒服,我们没能实践“日出而作”的计划,歇息到12点才出发。小旅馆的老板是个常年开货车的司机,他好心地给我们指路。(后来才知道,他怕我们穿过太多的隧道危险,给我们指了一条远路,要翻过一座山才进入G310。走近路直接上G310的话能省两三个小时。)
顶着大中午的太阳前行,下午3点,来到山腰的一个小镇边。小商店门前的水泥空地上,聚集了卖水果、凉皮和打麻将、闲聊的人们。我们停下来,把草席(刚在宝鸡添置的新装备,防潮垫的民工版)往空地上一铺,童买来一个西瓜,彬从包里拿出早上买的馍,坐下来开始午餐,一副占山为王的自得。
5点,我们翻过一座小山。山虽然不大,但都是沙土路,上坡非常的费劲。山顶风光倒是很不错,傍晚的阳光照着对面的青山、梯田、民居,有种世外桃源的错觉。
下了山眼前只有一条道,路面十分平整,两边都有护栏,来往车辆开得飞快,怎么看怎么像高速公路,其中一个方向还挂着块警示牌“只通行汽车”。一问路边的居民,他们都一口咬定那就是去天水的G310。于是,我们小心翼翼地沿着路边的白线往前骑。越走心里越没底,太阳开始西斜了,路面很安静,偶尔有卡车从身旁呼啸而过,看不到出口和尽头。
就在我们彷徨无助,心生怯意之际,后面不远处冒出两个头来,近了一看,是同道中人!两位50多岁的大叔戴着头盔,两辆捷安特Ark后挂着驮包,衣服背后印着两行字“自行车环保西部行,西安-拉卜楞寺”。他们的装备让我们眼前一亮,油然而生信任感。打过招呼,他们肯定地说:“就是这条路,没错。”跟着两位大叔前进,脚底下也不那么晃悠了。后来才知道,那条路就是G310,是地方政府贷款修筑的,向过来的车辆收费,因此路况好得直逼高速。
下坡时,一位大叔看着彬老破驴上的老式吊刹,好奇地问:“这是你自己做的吗?”路遇此行的第一条隧道——李家山隧道,两位大叔二话不说便冲了进去,我们未及细想也跟着前行。一进隧道才发现形势不妙,隧道长不见底(出来一算,至少有两公里),亮着昏黄的小灯,两边是两个台阶。我们紧紧贴着台阶边缘往前骑,大货车的声音一直响彻整个隧道,仿佛拥有吞没一切的力量,很难分清它到底离我们有多近。有几段路甚至没有灯,完全看不见脚下的路,稍远处的东西影影绰绰的,像在梦里一般。车辆依然不停地呼啸而过。我的冷汗刷的一下全冒出来了,呼吸紧张,只能死死地攥住车把,凭着感觉骑直线,生怕碰到台阶摔倒或是骑得太*外被汽车刮倒。双腿机械化的运动着,过了很久很久,前方依然黑不隆咚,两位大叔早把我们甩得远远的。彬停下来挂上手电筒,借着这么点微弱的光,我们战战兢兢地前进。好不容易出了隧道,如临大赦。凉风一吹,突然觉得自己牛逼哄哄的。
跟着两位大叔继续赶路,天黑时到达宝鸡陈仓区坪头镇,在一农家过夜,每人3块钱。那户农家的大厅里晾着花椒,一进门是一股呛人的味道。把自行车放好,我们到小镇上吃烤肉,算是为童庆祝生日。回来听说有一位大叔感冒了,在卫生院打吊针,便去医院看望他。
夜深了,我们坐在农户门前的台阶上聊天。远离了西安,远离了喧嚣的城市,天空明净如洗,繁星点点。
卧室的窗户正好对着厕所,不时传来一股臭味,蚊子也很多,我们躲进睡袋里过了一夜。
7月15日,坪头-吴柴,夜行山路。
受两位大叔的感召,我们前一天晚上睡觉前把两个包先绑好。早上5点半不到起床,连脸都没洗,把剩下的一个包绑上。大叔打算在坪头镇休息两天再去甘南,我们和他们告别后立即出发。
路况很好,都是前一天让我们惊疑不定的那种准高速公路,我们沿着延绵不断的盘山公路缓慢地向上爬行。左边是青山,右边山崖下是浊浪翻滚的渭河,风光无限。交通挺繁忙的,许多大货车、大卡车来来往往。大概是过隧道练出来了,现在大车擦身而过时,我都安之若素,车头不怎么摇晃了。上午10点多,到达省界,“驶出三秦平安大道,带上陕西人民祝福”的标语!
陕西-甘肃省界
中午在路边一家酒店吃饭,老板很好,我们吃完趴在桌子上睡得很香。4点半上路,骑了没多远,遇到武汉理工大学车协的一名队员,就是出发时在钟楼碰上的那帮人。看来有组织效率就是比较高,不像我们那样随便散漫。他背着水袋,坐骑据说是花2000多元买的二手的组装车。不一会,他的两名队友赶上来,他们说要到前面镇子找住的地方,先走一步了。好车的优越性在爬坡的时候展现无遗,话音刚落,三人一溜烟顺着山路拐了几个弯,就消失无踪影了。我们在后面只能望尘兴叹。这不由令我想起《西游记》里,孙悟空向唐僧说声“老孙去也”便一个筋斗云翻到十万八千里外的情景。
由于想多赶一点路,我们马不停蹄。8点,太阳下山了,我们来到一个很小的村子。进村里打听,前面最近的镇也离20多公里。村里没有住的地方,路边开饭店的老女人还想趁机敲诈我们一笔。
这时,一位村民告诉我们,往回走两三公里处有个镇子。我们给他15元让他用三轮车送我们到那里去。天已经全黑了,他的三轮车还没有灯,我坐在前面举着手电筒给他照路,彬、童和我们的车子、行李都在车后。三轮车在盘山公路上隆隆地颠簸着,一边是黑暗的山崖,不时有车迎面开来,我们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彬和童下车后告诉我,坐在车后风很大,随时都可能被颠下去,他们手心都攥出汗了。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叫吴柴的小镇,原来真的不远,但要从国道边的一条小路往里拐,从国道上一点都看不出来,所以我们错过了。
小镇只有几条道路,但颇有生活气息。不少商店还在营业,路边一户人家播放着80年代的歌曲,人们在门口纳凉聊天。几步之遥,我们从荒山野岭回到了人间。在一家回民开的店住下,20元。
7月16日,吴柴-天水,事变。
就这样慢慢地向西北,向敦煌行进,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步都是新的,都是我这辈子到过的最西端。你永远也无法预料明天,甚至下一个小时是怎么样的,会遇到什么人、事,路况如何,会在什么样的地方过夜。前方因为未知而美丽。以前很难想象,连绵不绝的山里藏着那么多的村庄、小镇。有时只是从荒凉的国道往旁边小路拐进去,就会是一个热闹的小镇,也许这就叫“柳暗花明又一村”吧。
依然沿着渭河在山里穿梭,不停的上上下下。上坡的辛苦自不待言,冲下坡的快感却是以前无法也不敢体味的。蜿蜒的盘山公路,我双手紧握车把,溜过几道急转弯,便顺着直道猛往下冲,风在耳边呼呼地响,最高时速达到43.5km。碰到小石子或是坑坑洼洼的地方,车子几乎飞起来,震得手都麻了。
然而,就在这美好的一天,发生了一场严重的事变。下午1点左右,大嘴梁火车隧道底下,我们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由于装备、金钱、时间等十分匮乏,经过再三权衡,我们决定缩短行程,到天水后坐火车到嘉峪关,自行车也随车托运过去,然后再从嘉峪关骑到敦煌。
下午,连续上坡5公里下坡5公里,翻过一座山,到达天水北道区。北道区很小,走两圈就完了。小城的夜晚很闲适。我们找了间招待所住下,几天来最FB的一次,要了个标间,50元。
PS:
天水北道区推荐食宿:玉祥宾馆,在步行街上,标间50元,条件还不错。
兰州玉环牛肉面,就在玉祥宾馆旁边,据说是北道区最有名的牛肉面馆,4.5元一碗拉面,肉特别多,味道好极了。
另外,天水市内各银行的ATM大多数似乎都是坏的,我们把所有的机器都试遍了,最后只有工行的卡在工行的ATM上能取出钱来,才不致露宿街头。建议身上多带点现金,多带几张不同的银行卡以备不时之需。
7月17日,阴有小雨,麦积山石窟。
出发以来第一天没有骑车,还觉得不太习惯。到目前为止共骑行6天,379公里。
下午乘公共汽车到麦积山风景区。从山脚往上望,凿在半山腰的石窟、佛像以及凌空的栈道巧夺天工。跟着导游走了半圈,但不小心跟丢了,只能自己瞎看。麦积山石窟的管理看起来很不完善,我们走完一圈才遇到另外一个导游,并且讲解得很潦草。
麦积山石窟
买了火车票,把自行车骑到火车站办理了托运,我们准备叛逃了。
7月18日,1085,济南-乌鲁木齐。
变换了一种交通工具继续往西北前行,遗憾不愿多提了,错过了一段长长的风景,1118公里的旅程,我们没有用自己脚去踩出来。
铁轨和312国道时而并行,时而交*,一齐向西北蜿蜒。路两旁有时出现几片油菜花地,煞是清新诱人。不过沿途风光似乎远不如陕甘边界,植被明显少多了,民房也破败了许多。不少民房都是黄土筑的,屋顶大部分呈直角三角形,大概是为了收集雨水,也算别有一番风味。越往西北越是荒凉,都是我们不曾见的风景。
晚上突然下起雨来,很冷。我们把所有长袖的衣服都穿上,还冻得瑟瑟发抖。西北的昼夜温差好大。
7月19日,嘉峪关。
凌晨4点半,到达。嘉峪关火车站很小,进站和出站都在一起。我们在候车室吃了三碗泡面才暖和过来。用GPS测了一下:嘉峪关海拔1667米,这个季节6:10天亮,20:52天黑。
6点多,我们背着沉重的行李出站,在火车站附近的鸿达招待所住下。中午,我们取回托运的自行车,然后开始在市里的“自驾车游”。
嘉峪关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街道很宽阔、整洁,市容挺不错的。人很少,商店也不多,很安静。公交车似乎并不发达,只有有限的两三路,非常适合骑自行车游玩。令我们惊讶的是,在市里看到不少好车,大多是捷安特ATX系列,都是些中小学生骑着(真想把他们踢下来,骑了车马上潜逃)。
PS:
嘉峪关推荐住宿:鸿达招待所,离火车站很近,但离市中心有点远,似乎是税务局的招待所,卫生条件不错,三人间30元。服务态度尤其好。
7月20日,嘉峪关关城。
不知是否海拔的缘故,嘉峪关的气候与西安都有很大不同。阳光特别的刺眼,特别的毒,晒一会皮肤就有点发疼。温度却不高,白天站在太阳没晒到的地方,有时还觉得凉飕飕的,晚上一般要穿一件挺厚的秋衣,是良好的避暑胜地。
骑车去了嘉峪关关城,出市区沿着312国道骑了几公里就到了。土黄色的城墙,土黄色的城楼,苍茫的戈壁,天青云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关城,都是一幅绝美的画面,苍凉而悲壮。
嘉峪关关城
下午,童病了,拉肚子。我们将上路的计划往后推了一天。
7月21日,长城第一墩。
童留在招待所休养,我和彬骑车去万里长城第一墩。不远,路况很好,人烟稀少。路两边是茫茫戈壁,远处有皑皑雪山,上午金色的阳光照着,凉风习习,十分的惬意。
所谓的长城第一墩原来只剩下一个大土堆,挺令人失望的。其余景点都是人造景点,没什么意思。景区大而荒芜,好在我们有“私家车”。
长城第一墩(只剩一个土堆而已)
7月22日,嘉峪关-赤金镇,硝烟滚滚。
再次启程了,一上路就被给了个下马威。
如果开始几天用“尘土飞扬”来形容,此后的几天称为“硝烟滚滚”也毫不夸张。从嘉峪关到安西的G312全线在修路,据说从今年年初开始修,要修三年。出了城不远就全是黄土碎石的便道,来往车辆很多,几乎都是大货车。有时朝前望去,不远处驶来的货车后带着一朵黄土扬起的“蘑菇云”,煞是气派。车辆从我们身边经过时,我们整个人、车立刻被漫天的尘土湮没,只感觉沙土直往脸上打。车辆络绎不绝,想屏住呼吸都不可能,满嘴泥土的味道。
这样的路况加上有点上坡,骑起来相当费力,一小时才行进了八九公里。骑了两三个小时,一直没有遮阳的地方,连个土墩都很少见,只好随便停下来歇口气。刚放好车子,一辆三轮车隆隆地经过,车上的老乡问我们要不要买瓜。我们喜出望外,花四块钱买了四个白兰瓜,当即就在硝烟滚滚的国道边切了开吃。在戈壁上还能吃到如此香甜的瓜,实在是一种奢侈的幸福。
吃完瓜无法久留,赶紧上路。下午3点多,当我们饥肠辘辘,晒得发昏之际,眼前突然一亮,路边出现几户人家,开着几间小商店,有一家老小几口人正围坐在门前吃西瓜。我们到商店里买了三碗泡面吃下。在门口纳凉的大爷很热情,招呼我们洗手洗脸,让我们多歇会再走,我还躺在小商店的沙发上睡了一觉。和大爷聊天中得知,这是一个很小的村子,只有国道旁的几户人家,因为有地下水,于是有了这沙漠中的小小绿洲。路那边种着小麦和玉米,一片喜人的绿。大爷告诉我们,这里一个月就有23天刮大风。
5点,我们朝赤金镇进发。从那晚“惊心动魄”的夜行山路后,我们开始学乖了。何况戈壁中人烟稀少,村落间都离得很远,恐怕想搭乘没有灯的三轮车都不可能了。下午出发前,我们研究了一下地图,确定晚上到40多公里外的赤金镇过夜。下午下坡多一点,速度有所提高。比起吴柴,赤金镇离国道更远些,我们边走边留心问路,晚上9点半,终于安全到达。
赤金镇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由于有石油,看起来颇为富庶,消费水平不低。在粮油招待所住下,6元/人。
这一天共骑行88km,7小时15分,出发以来的最好成绩。
7月23日,赤金镇-饮马农场,露营。
昨天磨损过度,童的牙盘出了点毛病,彬的前轮外胎有几处被磨平了,早上出去转了一圈,没找到修车的地方,只好将就着上路。每天出发前的绑包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费时又费力,主要负责这项工作的童狠狠地说:“下次没有驮包,我一定不出来!”
继续沿G312骑行,昨天那位大爷的话果然应验了,开始刮起大风来。逆风的时候几乎骑不动,沙子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坑坑洼洼的路颠得我五脏六腑都发疼,手更是麻木不仁了。
两点多,玉门镇,吃饭,午休。
从玉门镇出来的路倒一直十分平坦,两旁绿树成荫。下午7点多经过黄闸湾乡,地图上显示前面100公里都没有乡镇了。为了明天能赶到安西,我们还是继续赶路。骑了五六公里,是饮马农场,农场挺热闹的,饭店、市场等应有尽有,唯一一家旅馆最便宜的房间也要60元。我们出了农场,往前再寻村庄,想到农民家借宿。大概骑了四公里,出现一个很小的村庄,或者叫农场的连队吧。由于修路,村子中间的几间房被租下,设为修路办公室。我们上前询问,办公室的阿姨非常热心,她告诉我们村子里住满了修路的民工,没有住的地方了,并且不安全。问起前面是否还有村庄,她连连摆手:“再不敢往前了,前面就是戈壁了。”
我们左右为难,阿姨突然问道:“你们有没有带帐篷?”这下子背了那么多天的帐篷终于派上用场了。办公室的人们都是从兰州过来修路的,他们都十分热情友善,让我们把帐篷扎在办公室门前的空地上,需要水就进去拿。看着我们扎帐篷,阿姨叹了口气:“怪可怜的,怎么出来遭这罪。”
第一次露营,帐篷没扎好,耷拉了下来,空间有点小。裹着睡袋闭上眼睛,村子里不时有车驶入,巨大的发动机声、刺眼的车灯让我们错觉它要朝我们压过来。不一会睡着了,半夜里冷风吹进来,沙漠的夜空,很清澈。
7月24日,饮马农场-安西,狂奔。
安西,115km,中间没有村镇,我们必须在晚上赶到。有了目标,今天的主题便是:狂奔。上午路况不错,大部分是柏油路。我们骑得飞快,除了喝水几乎没有停顿。中午找到一个吃饭的地方——活鱼餐厅。几十公里就这么一家餐厅,因此我们也成了挨宰的活鱼,点了两个素菜就要20元。餐厅后面有一个水库,风景不错。上午3个半小时骑了66.8km,平均时速18.6km。
下午4点半动身,运气就没那么好了,一下午几乎都在土路便道上艰难地跋涉。7点多,离安西10多公里,路反而更不好走了。许多路段积着厚厚的沙土或石子,车子经过很容易摔倒。尘土还是很大,天色有点暗了,戴着墨镜骑行,只觉周围雾茫茫的一片,稍远处的路就看不清了。突然,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一大群蚊子朝我们狠狠的袭来,往我们脸上、手上狂叮。据说沙漠里的蚊子咬人特别疼,果然不假。摇头晃脑地拼命往前骑,还是无法摆脱蚊子的追杀。进入安西地界,蚊子依然不少,路上还见许多行人手里拿着柳条,边走边挥扫。看来这里蚊虫真是成灾了。
在信合招待所住下,一个房间30元。
今天共骑行120.9km,7小时20分,平均时速15.9km。
半夜,趴在床上看环法自行车赛,不亦乐乎。
7月25日,瓜州的瓜。
昨晚打听了一下,安西至敦煌的G313也在修路,有120公里左右,全是便道,想一天骑完颇有难度。由于昨天下来疲惫不堪,晚上看环法到半夜才睡,无组织纪律的劣根性又出来作祟了,三个人一拍即合,决定在安西休整一天,再一气奔到敦煌。
上午起床发现房间里没有电,原来,小气的店主白天为了省电拉闸了。交涉未果,我们搬到旁边的明圆宾馆,要了个50元的标间。出去溜达发现,这个沙漠里的小县城物价颇高,我们只能继续吃拉面。安西号称瓜州,市面上瓜果却并不多。买了一个西瓜打开一看,有一角都烂了。拿回去找摊主,摊主理直气壮地说,这里的瓜都是从酒泉运过来的,路上颠的,都这个样。
PS:
安西是个烂地方,就我们接触范围来看,没什么特色,民风也并不淳朴。建议路过时不要久留。
7月26日,安西-敦煌,好事多磨。
5点半起床收拾,出发前还被宾馆停车场的老头敲诈了三块钱。于是,带着对安西的满怀恶感,我们踏上了最后一天的征途。
也许是上天不满意我们将行程严重缩水,特意用修不完的路来惩罚我们。上了G313,很快又全是崎岖不平的碎石路。没多久,骑在后面的彬打来电话告急:“我爆胎了!”遭遇全程第一次爆胎,仍在安西的势力范围之内,看来注定要有这么一劫。修车工具在最后关头总算发挥作用,也不枉带它们这么一程。凑合着把胎补好了,花了半个小时。
继续上路已是9点多了,心里不由有些着急。在便道上颠簸了一阵,速度一直提不上去。我们看了看一旁还是半成品的新路,垂涎三尺。刚铺的柏油路还没完全干,有些地方还在淌着黑色粘稠的液体。明知对轮胎伤损很大,但想到今天必须赶到敦煌,我们咬咬牙拐上了新路。一上平坦的路面,我们撒丫子狂奔,轮胎在半干的柏油路上飞速滚动,发出“嗞嗞”的煎鸡蛋的声音。
柏油路过去便全是沙土路以及尚未完全铺好的水泥路。今天最大最重要的有利因素是顺风。沙漠中的风实在是大,风推着人走,能使时速提高好几公里,让人有下坡的错觉。终于明白人们告别时为什么爱说 “一路顺风”了。借着风力,我们一气飙了70多公里。两点多,在路底下的一个桥洞里休息。这是我们整个旅途中最荒凉的一段路,骑了几十公里没见一个人影,很久才有一辆运土的货车迎面开来。手机一直没有信号。
下午赶路时,又发生一桩意外——我的捷安特后轮爆胎了。内胎拆出来一看,破的口子挺大,我们如法炮制把洞补上。下午路况差了些,风也有点转向,然而胜利在望,我们鼓足劲马不停蹄地往前冲。
渐渐的,戈壁变成了密集低矮的绿色植物。渐渐的,人烟多起来,路两旁出现了饭店,出现了庄稼。渐渐的,开始看到有关敦煌的字眼。天快黑了,惶惶惑惑又满怀期待间,我们此行的终点——敦煌出现在了眼前。
有意思的是,我们的自行车在到达的时刻全线崩溃。大约是补胎技术还不到家,我和彬补过的轮胎一直慢慢的漏气,走几公里就要打一次气。童的车更惨,后轮的钢圈断裂了,其他的小毛病更不必讲,真是鞠躬尽瘁了。
敦煌城灯火辉煌,街上的人衣着光鲜,一派繁华的景象。我们仨黑不溜秋,戴着脸上三块明显的墨镜痕,风尘仆仆的闯入了这样的人间。
最后一天共骑行120多公里,8个小时,创最高记录。
这一程总共骑行830公里,实际骑行10天。除了没骑完全程之外,最大的缺憾还在于,没有很好的了解沿途各地的风土人情,没有和当地人深入接触,没有像出发前设想的那样为他们做点什么。我们太多的精力用于克服骑行本身的困难,以及身体的疲劳和天气的酷热了,几乎无暇他顾。
检视了一下装备,一切能变形以及不能变形的东西都被压得不成样子了,六个水壶剩了三个,能抛弃的物品已抛弃大半。而我们,很快乐:)
7月27日,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离敦煌市区只有5公里,下午,我们骑着老弱病残的车子到了那里。令我惊异的是,沙漠与绿洲只有一线之隔。没有任何过渡的,从绿树蓊郁的公路迈进鸣沙山景区的大门,便是绵延不绝的沙山和一望无垠的沙漠。山不高,但顺着风吹出来的山脊往上爬,还是挺费劲的,进一步退半步,好不容易才到了山顶。无限风光在顶峰,风挟着细沙呼呼地吹,一面是若隐若现的群峰,另一面能清晰地看到绿树环绕的敦煌市区,以及绿洲与黄沙蜿蜒而分明的边界线。往下看还有被沙山环抱的月牙泉。
下山了,我坐在沙上,像游泳一样舒展开双臂,慢慢地往下滑去,十分畅快。这时,来了一群日本游客,父母带着小孩,不走大多数游客上山的路线,而从最陡峭处手脚并用地攀援上去。稍微大点小孩都走在前面,看起来特别有活力。小一点的由父母带着在后面跟着爬。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爬到山顶后,看到后面的爸爸累了,便下去帮爸爸拿水壶等东西。后来我们尝试了一下,也从那陡峭处爬上山,非常艰难,爬几步就会累得气喘吁吁。我想,中国的父母可能很少会让自己的孩子这样做,而这样的活动对于孩子体格、人格的健康发展无疑是很积极的,这是我们的教育中所欠缺的。
PS:
说一下敦煌的食宿:鸣山路上旅馆比较多,多以“宾馆”自称。除了几家真正较为高档的外,其余大多数宾馆都是表面光鲜内里邋遢,都能讲价,标间一般五六十元。有的宾馆大堂看起来挺豪华,实际住宿条件却还不如招待所。我们先是在莫高宾馆住了一夜,50元的普通双人间。第二天搬到市工会招待所,三人标间60元。
杏皮水、酿皮都挺有特色的,敦煌夜市有很多小吃,晚上十分热闹。
7月28日,莫高窟。
我们此行的真正终点!
莫高窟总共有700多个窟,其中有壁画、雕塑的窟是400来个,但实际向普通游客开放的只有30个。并且一个导游只带游客参观10个窟。我们跟着一个导游走完了一遍,然后就在景区里游荡,找不同的导游蹭,不过加起来也就看了10多个窟吧。
为了凑足回去的路费,晚上,我们找了一个自行车出租点,把三辆车卖了,换回了120元。卖了车,我们默默地往回走,一路无语。
7月29日,柳园火车站。
下午两点,去柳园的汽车还没开动,我*在椅子上睡着了。没有和敦煌告别,醒来时,汽车已经疾驰在平坦的柏油路上,两旁是茫茫的戈壁。贪婪地看着窗外的一切,因为我知道,下一次再见,也许很遥远。
7月30日,3:00,1086,乌鲁木齐-济南。
回来的火车上人很多,我们蹲坐在车厢交接处,也不觉得难受。想起沙漠中孤零零的帐篷里,修路工人黝黑的脸,想起在路上的点点滴滴。
在路上,很多时候要求会变得很简单,又脏又累又饿又渴的时候,心想着,只要有一口水喝就行了。做了很多以前无法想象的事情,国道边简陋的午餐,桥洞里香甜的午觉……在路上,这一切,如此自然。
7月31日,8:00,西安。我们回来了,20天的流浪……
鸣沙山
月牙泉
莫高窟的九层楼
补胎
总结了一点关于自行车旅行的经验教训,新手可以参考一下:
1. 出发前一定要规划好路线,作好计划。正确估量自己的装备、时间、金钱等情况,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线,不轻言放弃。
2. 自行车旅行最重要的装备当然是车子,而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一点。破车并非不能上路,但有一点是肯定,骑破车比骑好车耗费的体力要大得多,尤其在上坡时候。另外,速度的上限和舒适程度等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语。至于出故障的几率,多半还是破车大一些,或者还要看运气。
3. 最好还是用驮包吧,买不起专业驮包完全可以DIY,100多块钱就能搞定。驮包装起来省时省力,从包里拿东西也十分方便,并且能降低重心,使车子保持平衡。大背包则正好反之。
4. 携带物品尽量精简。后来的事实表明,CD机,音箱,酒瓶等FB用品成为我们旅途中的累赘。在大漠的夜空下扎起帐篷,点一堆篝火,啜几口小酒,听着动人的音乐谈天说地的情景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想象。而在旅途中复习考研也仅仅是一个良好的愿望。实际上,每天早出晚归累得要命,能把日记写完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差点就想把六级单词书和那两本老厚的专业书邮寄回去。
5. 关于住宿。露营相对来说比较麻烦,不利于恢复。我们原本是打算一路露营的,第一天的骑行过后就改变了主意。不少村镇藏在国道深处,很难发现,傍晚骑行的时候最好多停下来问问路(一般会得到几个不同版本的回答,多问几个人互相对照一下,心里才有底)。
6. 制定计划、目标能使效率大大提高,也是克服惰性的好办法。最后几天我们能不断突破记录,正是这样尝试的结果。每天晚上睡觉前翻看地图,确定第二天骑行的里程和目的地,一般能比漫无目的地随意骑行走得更远。
7. 加油站是个好地方。大多数加油站都提供免费的开水和公厕(卫生条件一般比当地农家的厕所好一些),是骑行者良好的补给站。向加油站的工作人员或过往司机问路,可信度相对高一点。但加油站的密度越往西北越小,开始差不多每10公里有一个,到安西至敦煌那段路,连一个都没见到。
8. 上午是骑行的黄金时光,尽量早睡早起。另外,睡觉的时候最好把脚垫高一点,让血液回流。
9. 路况比较好的时候,可以排成一队,轮流领队前进,能有效提高速度,节省体力。下坡时每个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文章作者:tortoise 授权 户外资料网 文章来源于 尚游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