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中南半岛上,整整一边国土都面临着南海的国家。越南地形狭长,最窄的地方,据说东西相距不过50公里。从地图上看,弯弯的S形,婀娜犹如奥黛姑娘的身段。
游玩越南,最自然的走法当然是南北纵贯。
很多人都有一个想像中的越南。有人想像中的越南,落后混乱,就算已经开放,也不过像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有人想像中的越南,充满异域风情的浪漫,随意可以邂逅湄公河畔的爱情,尤其是到了西贡,就等于到了《情人》再现的时空。
折中的说法是,越南北部像中国,南部像法国。
我的行程,从北部开始。
坐在深夜的机场,萦绕不去的思绪居然不是将要飞往的越南,而是自己的国家。
本来就是夜机,9点多的航班还拖到11点过后才起飞。工作人员解释,国庆前安保严密,广州虽是起点站,飞机却要经过北京的空域管制,一架一架地缓慢放行。
到达河内,已是深夜时分。街上万籁俱寂,只有树影憧憧,偶尔有夜行的摩托车掠过,建筑物的转角有乞丐聚集,路墙和电线杆上贴有国内常见的“牛皮癣”。越南给我的第一个印象,确实很“中国”,真实而且熟悉,属于市井的那一面。
似乎刚下过雨,漆黑狭窄的小巷里一片泥泞,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味道。司机敲了半天门,又打了好几次电话,紧闭的门内铃声响了又响,灯光才终于亮起,一个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开了门。
幸好提前在网上预订了客栈,幸好选择了付费让客栈接机。要不然,茫茫深夜的异国街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客栈的条件其实很简陋,盥洗室里几乎脱裂的龙头和水管让我庆幸只预订了一个晚上。但天亮之后的交涉,打消了我要换一家客栈的念头。
客栈的人爽快地答应替我换个房间,又为我的出游计划提供了许多实用信息。想起之前通邮件时,主人主动说可以提供背包客所需要的任何旅游协助,仔细描述越南摩托车的蒙人伎俩提醒我不要上当,又守约在机场等我到深夜,人生地不熟的我决定相信一回。
结果证明客栈没有辜负我的信任。后来更发现,越南遍地开花的小客栈几乎都这样。“硬件”都不怎么样,连国内小旅馆那些摆设意义大于实用功能的一次性牙具、拖鞋什么的都没有,我准备的行李史无前例地全数派上了用处,从防水胶布到创可贴,从橡皮筋到晾衣绳。
但很多客栈都有无线上网信号。就算房间里信号微弱,附近也总有可以提供WIFI的小酒吧。客栈里的插座,也不像网上说的那么单一,虽然大多是德标圆孔,但也有一些本身就像一个转换器,不仅可以插入扁平两脚插头,甚至可以插入一大一小的美式插头。我特地买的转换器,大部分时间都用不上。
最出人意料的还是客栈的服务。似乎我提出什么,他们都会一律回答,Yes, I can help you.
他们可以help的包罗万象。查询各种旅游信息、帮忙订票、订旅游线路,基本上都是默认的服务。有的还可以帮忙延长签证,甚至解决越南境外的旅游事宜。
河内这家客栈的留言板上,就有许多送给主人TIEN的热情洋溢的赞颂。他曾经帮客人办妥从河内继续前往北京的签证,还曾经把客人遗失在下龙湾的东西给找回来。
看起来神通广大,想一想其实不难,本乡本土,总有不少熟悉的人脉资源,难的是把这份热心用在素昧平生偶尔投宿的过客身上。难怪设施马虎简陋的客栈,看来并不缺少房客。大部分是金发碧眼的西方人。这一路上,我并没有碰到太多跟我一样一个人走的中国背包客。
从客栈门口延伸出去,整条小巷挤满随地摆放的小摊档。简单的箩筐装着蔬菜和水果,摊贩们在毛毛细雨中坚守着各自的阵地。所谓越南像以前的中国,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形了,在一片杂乱和简陋中,透出小芽破土般的倔强生命力。
我穿过这些蔬果摊,登上停在小巷出口的客栈帮我叫来的出租车,开始了河内的行程。
兜里揣着1800000越南盾,刚用100美元向客栈的人换来的。很不习惯这些大面额的钞票,一长串的数字让我头晕脑胀。也因为如此,这一天在花钱时出现了明显的计算失误。
跟司机说要去巴亭广场,车子停在一个大门前。门内看似园林小区,走进去就看到一座灰白色的建筑,中规中矩的外形一下子就让人明白这是胡志明博物馆。博物馆首层是游客休息区,参观展厅需要先上楼梯。展厅共分两层,风格迥异,泾渭分明。底层除了少量胡志明时代的文物,基本上就是越南发展成就图片展。各种经济统计数字,各行业“欣欣向荣”的摆拍照片,各界代表共赴盛会的和谐图片,还有风格酷似文革时期的宣传版画,从形式到内容,都仿佛把我带回熟悉的中国。
我以为我会不屑于这样的“宣传”手法,但当我看到墙上巨幅世界地图标注的星星点点,原来只是说明参观这博物馆的客人来自世界各地,忽然觉得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倒可以理解一个国家努力要让世界承认的心态了。生硬的姿态,往往掩藏着孤独。
顶层的展厅很特别,仿佛一个天马行空的艺术创作室。金属、塑胶、涂料等各种现代材质,模拟天空海洋和远古传说的半抽象的雕塑和造型,像是艺术又像是写实的作品内容,让我转了两圈还是不明白这个展厅到底是什么主题。所有说明都没有中文,唯一用中文写的是“请勿触摸文物”的警示牌,让人小有尴尬,但同时又觉得奇怪,因为那些“文物”,显然是抽象派的现代艺术作品。
博物馆附近就是著名的独柱寺,出乎我意料的小巧,就像一个放大的佛龛悬挂在水面上,只由一根柱子支撑着。四周绿树环绕,环境也算清雅。旁边还有一座看起来很普通的廷祐寺,但是周围的游人视而不见,看来完全沦为独柱寺的陪衬了,却也因此更显独立出尘。我进去懵懂地转了一圈,寺里的人很安静地候着我走出门口,就在我身后轻轻把门掩上。
再走几步,就到了胡志明墓。但我被守卫拦住了,说是陵墓维修,关闭两个月。我这才留意到地上划了很大范围的禁区,使得原本就不宽敞的巴亭广场更加局促。禁区内的胡志明墓,像供台上的一个大盒子。天色阴沉,深灰色的庞大建筑显得神秘而肃穆。禁区外的色彩明丽一些,一面鲜红的越南国旗在灰色的天幕下跳脱而出。这一带有很多黄色的西式建筑,街道上绿树葱茏,骤眼望去,生机勃勃。
我在巴亭广场来回逡巡,被一位摩托车司机截住了。他希望搭载我去别的景点。
为了取信于我,他掏出一个写满各国游客评语的小本子。其实我没仔细看上面的中文留言,倒是一眼看到了英文的人类学博物馆几个字。攻略上有介绍,这地方似乎值得一去。
谈妥价格马上出发。一路上我和摩托司机用彼此半斤八两的蹩脚英语反复交流,终于弄明白,刚才胡志明墓以及旁边的胡志明故居我都进不去,原因是不同的。前者是维修,后者跟胡志明博物馆一样,是正常的中午关闭时间。等我参观完人类学博物馆,下午就可以回去参观胡志明故居了。
哦,那你等一下会带我回去吧?我随口问了一声。
会。司机答得很爽快。
我没想到,原来这里隐藏的意思就是另一单生意了。后来的遭遇说明,在越南要特别小心摩托车司机,果然是有道理的。
人类学博物馆跟我的想像略有差距。室内展厅的布设比较随意,风格芜杂,有图片,有实物,有场景模拟,有视频录像,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也看不出到底是什么主题,有点像越南民俗风情展示,有点像越南社会发展简史,有点像越南经济外交介绍。我觉得以社会学命名博物馆也许更恰当,唯一直观看出人类学意义的,是一些明显表现生殖崇拜的木雕。
类似的作品在户外也有,粗糙的木头人形,姿态张扬而夸张,篱笆一样围了一圈,圈住一间低矮的小房子。而旁边,则是一座造型极卡通的大草房。屋脊极斜极尖,足足有七八十度的坡度,悬空的房子,需要通过狭窄的木梯才能爬上去。附近还有一座同样需要攀爬木头上去的草屋,造型完全相反,像一节横放的三棱柱,又像一段长长的三角面包。
这些都是博物馆的精华,搭建在展厅外一大片园地上的疏落的仿古村落。都是越南历史上各种民族风格的草屋和木屋,非常有特色。只是踩在那些竹篾和草席编就的悬空地板上,仿佛摇摇欲坠,不知道以前的越南民居是否都这样,感觉像漫步云端。
参观完人类学博物馆,天空中阴霾已经散去,阳光尽展热情。一直在门口等我的摩托车司机也非常热情,不但如约把我送回巴亭广场的胡志明故居,还贴身跟随,亦步亦趋地要把我带进去。我意识到他可能是用默认的方式加码服务了,就停下脚步跟他谈。
果然,这司机开始混水摸鱼,把人类学博物馆单程30000盾的口头约定说成50000盾,发现蒙骗不了我的记忆,又改口标榜自己周到的服务。这么泰然自若的随机应变,看来不容易甩掉了,我干脆把胡志明故居到还剑湖的路程也交给他承包,最后再付总帐。
和旁边风格奢华的主席府大相径庭,胡志明故居的简朴超乎寻常。两层木脚屋,底层兼做露天会议室,顶层也只是简单的起居室和卧室。这简朴的房子地位有多重要,从工作人员严加看护,游客只能沿着指定路线单向参观就知道了。再就是周围的环境,绿树婆娑,湖光潋滟,令人心旷神怡。就像在山林里安家,住的是别墅还是小木屋其实差别也不大吧。
离开胡志明故居,直奔还剑湖,客栈就在附近。把钱付给摩托车司机,我开始在还剑湖转悠。还剑湖是河内老城区的中心,四方背包客的根据地,但看起来风景本身并不出众,似乎只是一个普通的休闲活动区。
站在湖边远眺,湖水中央小小的塔就像一截剑柄,那应该是龟塔了。传说中,湖水中的神龟曾送给越南君主一把神剑。那把剑在击退敌军之后被送了回来,还剑湖因而得名。
传说语焉不详,但是可以想像,那时的所谓敌军,就是中国。越南最终摆脱了中国的统治而独立,连文字也一并改掉,但是中国文化的遗存,还是无所不在。
还剑湖上就有一座玉山寺,全中文的门联。我在通往玉山寺的桥上碰到几个说中文的女孩,略显刻板的发音,让我判断她们是学汉语的越南人。一问,果然是。几个大二的女孩子,特地来这里守候中国游客,以期练习中文。
女孩一路自称是中国人,直到我这里才被识破。于是很兴奋地围着我,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问她们为什么要学中文,一个女孩回答说,因为她很喜欢中国文化。
听起来像是语言练习的标准答案,说出这答案的女孩,发音也最为标准。另一个女孩的回答比较实在,说希望以后去中国工作。这个女孩,对口语词汇理解最为准确。
我看着这些女孩,想像着她们心里的梦。中国和越南应该是恩怨纠葛的,但是沉重的历史总会归于岁月的尘土,对于年轻的孩子来说,追求未来更为重要。
从还剑湖步行回客栈,一路都是卖衣服和小商品的店铺,呼啸而过的摩托车密密麻麻挤满了狭小的街道。虽然到处都是让我看了头疼的越南文字,但总有一些门面古香古色,还镌刻着中文的老建筑时不时映入眼帘,恍惚间真的像回到旧日时光,走在中国街头。尤其是迎面而来的男男女女,宛然便是自己的同胞。如果说泰国人和柬埔寨人好歹还有点肤色黑眼窝深的特点,越南人简直就跟中国人毫无二致。衣着时尚的年轻人当中,更是不乏帅哥美女。
我提醒自己,这是河内。再往南走,应该就有偏离中国的感觉了。
但即使这样,仍然觉得所见之人大多很顺眼。终于发现,街上难得见到一个胖子。
遍地都是窈窕身材,不知道是否可以作为经济尚未发达的旁证。不过回客栈后算一下一天的花费,却发现了一个让我浮想联翩的问题。
少了20万盾。想来想去,只有一种可能,被摩托车司机拿走了。
我记得很清楚,跟客栈换的180万越南盾中,只有一张面额是20万的。这张纸币的最后露面,是在还剑湖边付钱给司机的时候。先是掏出这张纸币,司机开玩笑地说就这张了。我说不行,说好了全部费用只是10万盾的。于是又掏出其他的票子凑够10万,期间司机不断游说,受不了他的啰嗦,最后我又多给了15000盾的小费。
而现在,那张20万的纸币已经不见了,正好对上了账目的缺口。很可能就是在我攥着一沓钞票,头晕脑胀地数着那些零的时候,司机一边唠叨着转移我的注意力,一边顺手牵羊拿走了我手上这张200000盾。
传闻中越南摩托车的奸诈,终于亲身领教。但也有攻略说,在越南自助游,不乘坐摩托车几乎是不可能的。想来这个摩托车王国,还在追求仓廪实的阶段吧。仓廪实而知礼节,在这样的环境下丢钞票,只能怪自己不合时宜的粗心大意了。
这个事件反而让我有两个收获。
一是迅速学会数越南盾,诀窍是把钞票上后3个零划掉,代之为单位“千”。基本上越南的消费就是以“千盾”为单位的,千盾以下的零头,当地人也会模糊忽略掉。
二是尽量避免坐摩托车,结果这一路尝试了飞机、火车、长途大巴、短途中巴、旅游车、出租车、私家车、游船、舢板、摩托车、人力自行车、步行等各种交通方式,丰富无比。
(人类学博物馆的特色民居)
(巴亭广场的军政部门大楼)
(维修中的胡志明陵墓)
(简朴的胡志明故居)
(世界遗产独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