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的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迫害、并欲图灭绝犹太民族。逃出欧洲的犹太人痛苦地发现,畏惧于希特勒淫威之下的整个世界均冷酷地对他们关上了大门;唯有中国上海一扇小门,尚敞开在那里。消息传出,短时间内,世界各地共五万犹太人逃来上海避难。上海当时浑然不知希特勒;上海只是个开放的、不设防城市而已;任何人来上海都无须签证。
虹口区提篮桥一带的舟山路、霍山路、长阳路,在那个纷乱的年代,对那群流离的人们来说,也许称得上是全球最温暖、最宽容的地方。当年就在这里,在敞开胸怀的上海,接纳了1933年至1941年蜂拥而至的近3万欧洲犹太难民。上海,就像一艘狂风恶浪中的诺亚方舟,载着他们的安全与希望。
上海沦陷后,日本当局命令所有1937年后抵沪的犹太难民迁入“无国籍难民隔离区”,这个隔离区约包含有15个街区。隔离区内那些狭小、破旧的弄堂房子,在灰色的天幕下显得死气沉沉,隔离区内挤满了来自德国、奥地利、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的犹太难民。这些难民的护照上都印有“J”字标记,用以表明他们的犹太人身份。
在虹口的公平路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两条犹太人居住最密集的弄堂,一度被日本人在出口焊上铁栅门,禁止出入达一年之久,被困在弄堂里的二千余人,最后大部分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是居住在周围的上海市民,采用“空投”——将面饼等食物掷过去的原始方法救助了他们。
战后,五万犹太人几乎全都离去。他们中的大部份人成了以色列复国后的第一代开国元勋。
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色列在第一时间宣布,向我国捐赠一亿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今天日本横滨和美国芝加哥也来个7.6级大地震,以色列也会捐赠,不过金额不会超过十万、二十万。
如果你去以色列旅游,站在特拉维夫街头,你尽管大声宣布自己是中国人!或是乾脆说自己是上海人!你会发现,素昧平生的以色列男女老少,请你到他家去喝茶吃饭的都大有人在!而在以色列,当年犹太人在中国上海的避难史,是写进教科书里的!是写进族谱家史的!
在以色列,有一个纪念碑:中国人,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恩!!
■指点
●地理:目前能看到的“虹口的犹太避难所”遗迹,主要集中在提篮桥地区的长阳路、霍山路、舟山路,区域范围是比较小的,形成了“工”字型,两横是“上一横”是长阳路,“下一横”是霍山路,“中间一竖”是舟山路。很便于游览参观,现在区域内已基本没有犹太人了,但他们近半个世纪留下痕迹,依稀还能感受得到。
●游览
犹太难民纪念堂(摩西会堂):在长阳62号,门票很贵50元,老人什么的10元。时常有老外来访。原来这里是一座3层的民居,1928年由俄罗斯犹太人设计该改建,是二战期间,在沪犹太人经常聚会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07年虹口区对会堂进行了修缮,并改名为犹太难民纪念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以色列前总统赫佐克、前总理拉宾、前外交部长佩雷斯都来过这里。
霍山公园:就在霍山路118号。无需门票,当年犹太人常在公园内休息聚会。1994年虹口区在公园里设立了纪念碑,以纪念当年那段历史。但现在已经成为周围居民,休闲的场所,只有那进门的纪念碑,还时常有外国友人来瞻仰。
霍山路119-121:在霍山公园的对面的霍山路119号、121号,是一幢双门面的3层建筑,红黑砖墙,扇形大窗,明显的巴洛克式风格的西洋建筑。这里当年是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简称JDC)驻沪分支机构所在地。JDC的资助,曾给一无所有的难民带来不少希望。
霍山路71-95号与舟山路1-81号的住宅建筑:位于霍山路、舟山路的拐角处。建于1910年左右。建筑特色是上海近代时期的外廊式建筑,具有英国安妮女王时期建筑风格特征,每个门牌号的建筑平面为“间半”开间,外墙主立面设连续的清水红砖券式外廊,采用弧形券和半圆形券,局部使用采用简化的古典式清水红砖柱,背面为青砖清水墙,红砖清水腰线,檐口天沟采用线条外挑,不设封檐板,屋顶原为铁皮瓦楞板,建筑物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该处为犹太人的居住地,是当时非常热闹的商业中心。
●吃饭:在霍山路68号,是北京饭店,其烤鸭在上海是非常有名气的。
●行程策划:建议先到长阳路的犹太纪念馆(摩西会堂)参观,对那段历史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步行转到舟山路,看看当时犹太人居住的中心地带,走进弄堂更可以感受上海普通百姓的生活,再到霍山路,到霍山公园。如果到吃饭的时间,可以到北京饭店吃烤鸭。因为区域很小,完全可以步行。
现在的摩西会馆经常有外国人到访
霍山公园犹太避难纪念碑前的家常情景
霍山路上最醒目的犹太避难居所
霍山路上也时常有美女出现
更多上海“小犹太城”的照片(28P)以及游记,请看攻略菜的“上海深度游览完全指南”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89ad00100g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