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藏历年:吃“古突”面疙瘩的乐趣
藏历腊月二十九,当太阳沉落雪山的时分,拉萨家家户户,都要团坐在陶罐周围,吃一种特殊的面疙瘩,称为“固都索”。
在一部分面疙瘩里,包进各式各样的东西,谁吃到了什么,赶紧得向掌勺的女主人报告。每样东西都和吃食者的性格或运气联系起来。因此,既是一种娱乐,又是一种占。
例如,吃出羊毛的人,说明他心地善良;吃出辣椒的人,说明他性格泼辣。还有木炭表示心黑,豌豆表示圆滑,桃干表示健康,瓷片表示纯洁,盐巴表示屁股重(懒惰)。女主人还要做一个面人,脑袋小、肚子大,谁舀到它,谁就得挨罚,叫他学驴叫、装狗叫,还得喝九勺子面汤,喝不了就硬灌。吃到这些东西的人,都要即席捞出或吐出,以助除夕之兴。“面疙瘩宴会”总是在欢笑和戏谑中结束。
亲历藏历年:唐嘎村传统的“驱鬼”仪式
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记者一行驱车赶赴拉萨达孜县唐嘎乡唐嘎村,与在那里的藏族朋友们一道迎接藏历土牛年新年的到来。
走入唐嘎村,已是下午时分。家家户户都开始为晚饭前的“驱鬼”仪式做着准备。在“驱鬼”仪式前,人们一般会将晚饭要吃的“古突”准备好(“古突”是添加了肉、萝卜,蔬菜等食物的面疙瘩汤)。等待仪式结束后,一家人就开始围坐在桌旁吃“古突”。进入主人旺杰家时,他家的“古突”已经准备好了,有些里面已经事先包裹了青稞,黑炭,辣椒等九种物品。这时,主人的女儿端上一盆用水调好的糌粑粉,送到我的面前。刚刚喝过酥油茶,吃过精致的“卡穗”(各种藏族油炸小点心),本以为这是主人迎接客人的又一道美食,原来,这也是“驱鬼”仪式的一部分。此时,全家人每人团了一团糌粑,依次放在眼睛、额头、衣襟、腰腿各处擦一擦,滚一滚,寓意是除去晦气,带走疾病。我也赶紧学着认真团了一个糌粑团,反复在身上滚了几圈,最后冲着糌粑团吹了一口气。
这些糌粑团最后被放在一个容器里,里面还有用麦秸扎成的十字形、烧焦成碳的牛粪,这些都是“驱鬼”仪式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主人还用麦秸捆扎在木棍的上端,制成一个草把。夜色渐渐暗了下来,仪式正式开始。主人旺杰把草把点燃,围着屋子转一圈,嘴里说着“出来吧,出来”等话语,然后全家人护送“鬼”上路。走出家门,已然可以看到人们高举草把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村子的十字路口,将草把、装糌粑团的容器扔到火堆中,让所有的晦气一并烧走。之所以选择在村中的十字路口,是因为这样”鬼“才能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
火堆燃烧起来了,火焰越烧越旺,越烧越高,四周的烟花爆竹也鸣放起来。很多藏族朋友手提着鞭炮走出家门,鞭炮的火光就在脚底尽情绽放。
整个“驱鬼”仪式进行了大约半个小时,当鞭炮燃尽,火光熄灭,送鬼仪式结束,人们纷纷返家。按照藏族传统,回家的路上不能回头看,否则会把刚送走的鬼又引回家。
亲历藏历年:三十忙清扫祈愿新年幸福吉祥
门口崭新的香布,迎接着新年的到来。家住拉萨嘎玛贡桑社区的卓嘎阿妈热情招待我们尝尝新年的食品。藏历三十,对于这一家来说是忙碌的一天。
这是用酥油和面粉做成的油果子,叫做卡塞,卓嘎阿妈小心地把它们层叠放在佛堂里,还有青稞苗、吉祥羊头、酥油,一桌子丰盛的供品表达对佛祖的敬意。
另外还要准备这叫切玛的彩色五谷斗,装满糌粑、麦粒,插上青稞穗、酥油花就可以放在神佛面前了。
所有这些都由卓嘎阿妈亲手来摆,因为流传着供品放不好会不吉利的说法,所以需要有经验的老人来完成。
还有许多清扫整理的事情,就需要全家动手了。在客厅铺上新年才用的新卡垫,也需要整理一下藏历初一穿的新衣。
忙着准备新年的藏族同胞,也不会忘记转经膜拜。布达拉宫前摆上了藏汉两种语言的新年祝福词,这虔诚的祈祷中包含了对新一年的祝福与心愿。
亲历藏历年:唐嘎村热闹有趣的“石头打牛角”
藏历新年第一天,对唐嘎村的村民们来说,是整个假期中最热闹,最有乐趣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先要举行严肃认真的更换经幡仪式,然后就全村集体出动,参加趣味横生的“石头打牛角”活动,最后就是热闹非凡、充满激情的跳“锅庄”了。从清晨男女老少品尝第一碗“光典”,到夜幕降临后点燃篝火的全村跳“锅庄”,藏族朋友们在这一天里,尽情地挥洒着心中的无限喜悦,抒发着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清晨的唐嘎村,阳光明媚,空气新鲜,远处的雪山在浮云的掩映下,亦真亦幻。村中的小广场中间,早早地就摆好了切玛、经幡、哈达和各种饮品。嬉戏的孩童们已经急不可待地拿早已树立起来的牛角当靶子,跃跃欲试地扔石头了。中午时分,家家户户都更换完了经幡,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一眼就能找到将要参加“石头打牛角”活动的“勇士们”。他们脚踏皮靴,身披黑色藏胞,头戴绘有藏式图案的黄色藏帽,一眼望去,英勇飒爽之气扑面而来。
每年的藏历初一,唐嘎村与其周边的三个村落都会在广场中间举行“石头打牛角”活动。活动中,每个村要派出10名代表进行三轮比赛,每轮比赛中,每人投掷三次,投中了表示来年一切顺利、庄稼丰收。如果投不中的话,那就得将牛角系在参赛者的腰带上,围着村庄转一圈,以示奚落。整个活动既有欢庆新年的意味,亦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祝福。
在广场角落的椅子上等待的时候,村民们会向参赛者献上酥油茶,披上哈达,以示祝福。活动正式开始之后,勇士们面朝牛角一字排开,将他们精挑细选的“武器”--石头放在脚下。这时,四五个妇女手捧切玛、青稞酒、酥油茶依次敬献,勇士们分别敬天、敬地、敬人后,开始比赛。 第一个打牛角的是村长,只见他将石头放在嘴边,口里念念有词,意即祈求能够打中。村长投出石头之后,其余的人依次开始打牛角--准备、起跑、投掷,动作一气呵成。有人扔出的石头太近或者太偏了,人群中就会发出戏谑的哄笑声,投掷者会害羞地跑回队伍中;当石头打中一个或者两个牛角之后,人群中响起一片欢呼,村民们开始向投中的勇士敬酒、献哈达,表示祝贺。接着,村民会重新将牛角摆上,准备好下一次的投掷。
当每个人投掷三次之后,第一轮比赛就结束了。所有的人一阵欢呼,飞跑着来到牛角处捡拾自己心仪的石头,准备继续投入下一轮的战斗。三轮比赛结束之后,四个村都有代表击中牛角,这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中,所有的村落都会风调雨顺,吉祥如意。村民们来到广场边,围坐在一起,喝着青稞酒,聊着天,等候着一会儿将要进行的跳“锅庄”活动。
经过短暂的休息,村民们开始往广场中间聚集,围绕着摆放切玛的桌子,男女拉手成圈各站一边,开始跳“锅庄”。男性带头启唱,歌声嘹亮,穿透力极强,人群和着歌曲,甩手踏步,沿圈走动。当唱词告一段落后,众人一齐“哑”的一声呼叫,顿时加快速度,挥舞双袖,载歌载舞。男性伸展双臂,有如雄鹰盘旋奋飞,女性点步转圈,有如凤凰摇翅飞舞。就这样,他们会边跳锅庄,边喝青稞酒,直至夜幕降临。夜幕降临时分,“锅庄”内会燃起熊熊篝火,整个庆祝活动达到高潮。
亲历藏历年:盛装盛宴欢歌热舞
今天是藏历新年初一,天刚刚亮,住在江孜县金噶乡岗玻村的巴桑杰巴一家已经换上了新的节日盛装,配戴了精致的藏饰。洗漱完毕后,晚辈们便开始向长辈恭贺新年,互道“扎西德勒”,互敬青稞酒。
午饭时,这家的儿媳按照家庭成员的人数煮好羊头,并用食案捧到家中年龄最长的男子洛桑面前,由洛桑依长幼次序给每人分发一个羊头,一把小刀。大家围着火炉一面剥羊头吃,一面互说吉祥话,浓浓的年味儿在屋里荡漾。
午饭后,巴桑杰巴一家在桌上摆上大米、糌粑、面粉、酥油等,寓意来年五谷丰登。并为记者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和香甜的青稞酒。随后,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声,大家跳起了传统的踢踏舞。
亲历藏历年:藏历新年初一凌晨群众朝佛
藏历新年的清晨,人们按着习俗去大昭寺、扎基寺(财神庙)煨桑,求得一年的幸福安康。香炉里的桑烟袅袅升起,众僧的诵经声此起彼伏,信徒们默念着“六字真言”,煨桑、挂经幡、转经轮、点燃酥油灯,虔诚地磕头朝拜。煨桑人群中的东科大叔兴奋地说:“今天是祈福的吉日,我特意过来祈福的,希望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日子过的和和美美,平平安安。”
点着酥油灯,供着净水杯及祭祀品,营造出了一种神秘庄严的氛围,让人不由得升起敬慕之心。大殿里众僧正在为天下苍生诵经祈福,信徒一拨又一拨,在这里人们以宗教活动的方式迎接着“藏历新年”,比起歌舞欢腾,人声鼎沸的欢庆场面多了一份祥和宁静。
僧众和悦,气氛庄严,祈愿、颂经、辨经、布施等活动均依例进行。
亲历藏历年:新年第一天抢背“吉祥水”
藏历第一天,这天清早,还要拼命吃东西,越饱越好,表示全年都不会饿肚子。还有一种说法,初一早上鬼要来背人,吃饱了,鬼背不动,十九晚上刚刚赶鬼,正月初一为什么鬼又来背人?
深更半夜,藏胞们还要到河边背水,冒着零下的严寒,等待着黎明破晓。传说地狱之王辛者曲杰,当天夜里要登上高峻的雪峰,喝雪山的狮奶,一边喝,一边流,狮奶顺着高山陡坡,流进江河源头。谁起得最早,谁舀到第一桶水,里边就有狮奶,人喝了将健康长寿。
拉萨人一般不到河边背水,因为路太远,城里儿口神井,被认为与江河湖海相连,最勤劳的人,能背到第一桶水的人,照样可以舀到雪狮的奶汁。八廓街北面的“丁果曲米”水井就是其中一口。这口井,相传是藏王松赞干布的饮水井,井里的水非常神圣。不但周围的居民在这天清早排长队取饮,每年藏历正月在大昭寺参加“莫朗青波”传召法会的喇嘛,也专门喝这口井的水。
亲历藏历年:更换经幡迎新年
藏历新年第一天,唐嘎村的村民一大早就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在喝过女主人熬制的“光典”(一种用青稞酒和奶渣制成的粥)之后,旺杰一家就开始着手准备一年一度的更换经幡仪式,从而掀起了节日的又一个小高潮。
藏历新年的第一场瑞雪使整个村庄被皑皑的白雪覆盖。登上旺杰家的屋顶,眺望远方,雪山层峦叠嶂;环视四周,已有人家换好了经幡,崭新的经幡在一片白茫茫的村庄和雪山的掩映之下愈发的鲜艳夺目。切玛、青稞酒、酥油茶等供奉用品已然摆放在屋顶,长凳和桌子摆放在屋顶中间。此时,女主人开始了煨桑,更换经幡仪式正式开始。旺杰的两个儿子在袅袅的桑烟中,换下屋顶东西两角的旧经幡,重新扎上新的经幡。之后,旺杰拿出长条经幡,从屋顶东北角经幡旗中间系牢,铺展开来,一路系到西北角的经幡旗,并延伸到隔壁人家的屋角。
经幡更换完成之后,全家人一字排开,抛洒糌粑,口诵为自然万物祝福的“索--”。鲜艳夺目的五色经幡旗摇曳在蓝天白云雪山之中,展现着一家人辞旧迎新的美好祝愿。
亲历藏历年:拜年--酒不醉人人自醉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这些当然出自藏胞爱美的天性。但也有说法,神王辛者曲杰,要从铜镜里观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亮亮,他高兴,再给世人一些恩惠,穿得破破烂烂,他心烦,降下灾害和瘟疫。因此,过年穿新衣,有取悦于神王的意思。
“扎西德勒彭松措”(新年快乐),祝福的人并不进门,只是在门外高声祝福,里面的人听到,赶紧捧着”切玛”盒出来,互相问候,同时,各自从对方的“切玛”里,抓一撮糌粑、麦粒,在口里尝一尝,然后朝空中抛三次,以供奉天神、地神和龙神。再互相敬献哈达、敬青稞酒,喝酒前,用无名指蘸酒,弹洒三次,也是供奉神龙的意思。
节日街头,到处都在祝福,到处都在敬酒,到处都在歌舞狂欢,不管认识不认识,不管朋友不朋友,不喝三碗不准通过。拉萨成了欢乐的城、歌舞的城、醉得摇摇晃晃的城。藏胞成群结队,边歌边舞边唱,互相搀扶着、祝福着,个个醉得东倒西歪了。“家家扶得醉人归”,于是醉了睡,醒了喝,喝了醉,醉了又睡……
亲历藏历年:到山头插旗挂幡--人神共舞祈求福运升腾
当经幡挂起来的时候,也就是福运在升腾的时候……
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走出喧哗热闹的街市,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这一天,我爱站在楼顶看热闹。只见两山峻峭的峰峦上,爬满了敬神祈福的男女,他们煨烧香草树枝,烟云从山顶袅袅升上极蓝极亮的晴空,彩幡纷纷扬扬,哈达猎猎飘舞。人们撒着雪白的糌粑,对天空、大地和雪山呼喊:“吉吉!索索!拉结罗!”祈求神灵赐予幸福和平安!
许多拉萨人诚信藏藏传佛教,认为世人除转世的活佛外,生生死死都在人、神、半神半人和地狱、畜牲、饿鬼六道中无休无止地轮回。为了死后不坠人地狱、畜牲、饿鬼三恶趣,他们口不停地诵念六字真经,据说每念十万遍,可缩短一次轮回。为了念更多的经,他们制成转经筒,小的握在手上旋转;大的安在溪涧用水力推动;还有的安在油灯上方,让灯的热力使之转动。他们还制成经幡、经旗,上面印满六字真经,还写上自己的生辰属相,插在山头或者水边,称为“隆达”,意即“风马”,山风吹拂,旗幡猎猎飘舞,像马儿奔腾前进一般,每飘动一次,相当于念一遍六字真经。这种借助风力、热能念经祈福的办法,确实叫人佩服。
插旗挂恬以后、邻居亲友,三三五五,找一处背凤、向阳的坡地,唱歌、喝酒、谈笑,尽憎享受春日新鲜冷洁的空气和明丽灿烂的阳光,酷爱户外活动和群居生活的藏族人,利用祭把山神的机会举行了一次登山运动和集体郊游。
亲历藏历年:传统马术表演异彩纷呈
藏历初三,按照习俗,“初三赛马”已成为一项民间新年运动盛会,据这里的老百姓说,新年看到赛马是会交上好运的。所以,一大早,我便赶往位于拉萨市城关区扎基东路的北郊赛马场,准备一睹马术表演的风采。
宽阔的北郊赛马场里彩旗飘扬,颇有大赛之势。还不到九点,赛马场的看台上已经坐满了观众。有人带着酥油茶品味,有人拿着奶渣当零食,等待着表演的开始。半个小时后,连跑道旁也被远道赶来的群众围得水泄不通。
十时许,27名马术表演者,有的身着传统的藏式服装,有的头戴大红帽,打扮成古代武士的模样。他们骑上爱马,依次入场,向观众挥手致意,引得场上一片欢呼。其中竟然还有几位是女骑手,看到她们英姿飒爽地骑在马上,不禁让我心生敬意。
比赛项目多以马的奔驰速度骑手的马上技巧相结合而进行。单人单马,双人双马、马上射击、马上倒立、马上捡哈达、拾碗敬美酒等近10个表演项目,让人目不暇接。
不过展示骑手最高超技艺的还是“跃马”表演。随着骏马的飞驰,男队员的骑马姿势也在不停变换,或左或右,或倒骑,或隐身马侧。他们只用脚尖在地上轻轻一点,人已经跃到了马的另一侧;再一点,又跳回了马背上。只见骑手在马上矫捷翻飞,变换出各种花样,观众拍手雀跃,欢声雷动,好一个热闹的场面。
压轴出场的表演是“多人多马”,又叫“叠罗汉”。6名队员分3层骑在3匹马上,最上面的女运动员高擎彩旗,手持鲜花,向观众致意,呐喊助威声瞬间响彻了整个赛马场。
每项表演之后,表演者都会回到主席台前向观众高呼:“扎西德勒”!观众便会以雷鸣般的掌声回敬。
今年的马术表演活动是把现代马术表演与民族马术表演相结合,让观众大饱眼福。63岁的娘热乡巴尔库村村民强巴,在看表演时连连称赞。他说,每年的马术表演他都会来看,自己也记不清看了多少年,总觉得过年不看赛马,好像少了点什么。上小学6年级的普布云丹可是第一次来现场观看藏历新年的马术表演,他大呼过瘾,还说要把精彩的场面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场内马蹄翻飞,场外喝彩连连。这样精彩的马术表演难怪受到群众的欢迎呢,也让我看得如醉如痴,好生钦佩。走出赛马场,意犹未尽的人们面带笑容,或评论表演,或比划姿势,满意的神情和开心的笑声如铃般飘撒在风中……
亲历藏历年:月初五的开犁仪式--那一抹人间烟火
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人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犏耕牛打扮得更加漂亮,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用“花枝招展”来形容,是毫不过分的。
出发耕田之前,农人要吃最好的饮食,喝很多青裸酒,同时要给耕牛喂极浓的酥油茶、更多的青裸酒和食物。牛醉了,情绪极度亢奋,一路狂奔乱跑,欢叫不止。农人对此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这是兴旺发达的好兆头。
农人还要从家里扛出一块白色山石,那是去年从农田请回收藏好的,重新恭恭敬敬安放在农田中央,称为“阿妈色多”,意即“金石头妈妈”,是庄稼的保护女神。
农人在地里煨起神“桑”(香树),插上祈福幡,赶着牛,围绕白石耕出五条畦子。每一畦撤一种作物,例如豌豆、青稞、小麦、油菜籽、蚕豆等。开犁礼完毕,大家会聚一处,一边喝酒,一边唱歌,随着酒碗的轮转,歌声弥漫在整个初春的河谷。他们忘却了生活的苦恼和辛劳,一直唱到落日西沉,山野的晚风刺痛筋骨,才唱着、跳着、喝着尽兴归去,认为这是人生一大快乐,日子没有白过。十天以后,到田边察看作物发芽的情况。据说,这是农人制定播种计划的依据。
作者:武汉招商旅行社
http://lxs.cncn.com/4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