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天光近午的时候,一个人出现在仓前街头,一袭青衫,风尘仆仆。
那不是徐霞客先生吗?正在茶馆喝茶的老头中有见过世面的,轻声嘟囔道。
真的是徐霞客。有一年,他从仓前街上匆匆走过,后来在《浙游日记》中写道:“初二日上午,自棕木场五里出观音关。西十里,女儿桥。又十里,老人铺。又
五里,仓前。”
那徐霞客在众人的注视中,在商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在河埠头浣衣女子的异样目光中,在唠家常的妇人们放肆的大笑声中,挤过熙熙攘攘的人群,闯过人声鼎沸的驿站,沿着街边一家挨着一家的茶楼酒肆向前走去,心下禁不住发一声赞叹:真是个天造地设的好去处!
日头正好,仓前塘河中已是热闹非凡,漕运船一条接着一条,载着天南地北运来的粮食,鱼儿似的前行,不远处的岸边,“天下第一仓”临安仓前,华盖伞下,正是宋高宗赵构,丞相秦桧和仓部郎官辛弃疾垂手站立两旁。
徐霞客未做停留,唱个喏,滑身而过。未走百步,一药店已在眼前,仔细看时,乃“钱爱仁堂”,徐霞客正要备些日常药物,就跨了进去,一切停当,和药店老板钱坦寒暄片刻,告辞而去。他却不知,日后,那钱坦不明不白死去,成了清末四大冤案之首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的冤魂。
继续西行,几十步,一少年路边老宅前掩书远眺。徐霞客哪里又识得,这人是后来七被追捕、三次入狱、被鲁迅称为“先哲精神,后生模范,并世并无第二人”的革命家兼国学大师章太炎!
街尾,乾隆皇帝正从被称为“灵隐第二”的龙泉寺中出来,那龙泉寺住持法仑也不是简单人物。
如果空间和时间能够穿越,在不到1000米的仓前老街上,见到这般情景见到这些人就不会是个神话。
如果中国有为数不多的地方可以用“每走一步都是历史”来形容,那么,仓前老街就是其中的一个。
出杭州城,走文一西路,过紫金港路,十几分钟车程,就是仓前镇。
从日新月异繁华喧嚣的新街,沿着路标,很容易找到一条小路,寻访仓前老街,就从徐霞客踏入仓前老街那个叫福源桥的地方开始吧。
冬日正午,阳光有些迷离,靠河的街上人烟稀少,福源桥头,几个老婆婆围坐一堆闲话着。上前问讯,老婆婆们不卑不亢,抬手向西指指,喏,就是仓前老街了。
一抬脚,就进了老街,几家破旧古宅的门大开着,有老人眯眼闲坐在门槛内晒着太阳,绕膝的小猫呆呆地看着来人,几只鸭子傻傻地踱来踱去,狗儿们看得人走近了,不急不缓地摇着尾巴避开。一只鸡傲立在路边破败的墙壁上,扇扇翅膀,许是给来客打招呼吧。青石阶梯下的河埠头,有筋骨甚健的一对老夫妇在洗自家种的荸荠。
街窄处约三米,宽处约莫五米,临街那些上了年纪的房子和偶尔从泥土路上露出的几块青石板,保存着阅尽岁月沧桑的纹路,漫不经心地向人们诉说着老街曾经的辉煌。信步间,几堵长满蒿草、颓败了的马头墙兀立路边,院落里是些脱了漆、在阳光下泛着暗红的木窗木门,忽然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新街和老街像是两个世界,一个是流动的开放的热闹的,一个是静止在宋元明清历史中的。
阳光铺洒在古旧的长街上,恨不能照透角角落落探个究竟。从生硬的石板缝里长出的藤蔓依附在饱经风雨侵蚀的木排门上,断壁残垣上。余杭塘河的水在芦苇、桑树等植被的呵护下,一如既往地静静地注入京杭大运河的主流。
同去的仓前老义工说,可惜了,又倒掉了几间老屋,又有几户老人搬走了。
老街前,南宋的河水日夜流淌,已经越来越浑浊,不可见底了。过往的岁月就在这阅尽人情世故的河水里沉淀。只有那些不朽的人和事,浮出水面,供人闲谈,或者观瞻。
仓前感觉
老街上老人不多了,但还在的,都能讲上几段老街的传奇。
古镇原名灵源,如今称为仓前要从宋高宗赵构说起。
宋室南渡后,赵构偏安杭州。一日,当朝丞相秦桧向赵构进言,他在京城附近发现了一处名叫灵源的风水绝佳之地,在该地建一粮仓可永保大宋皇气不绝。
那赵构也想长治久安,只是有想法没办法,一听在京城附近有如此宝地,就决定御驾亲自到灵源勘察一番。
次日,风和日丽,赵构和秦桧微服来到京城西面的灵源佳地。只见余杭塘河横穿全境,东苕溪紧贴其西。西南边缘有宋家山、万金山丘陵,东北角寡山、吴山孤峙,与平原隔水相望,形成山水相嵌的优美景色。好一个紫气东来,皇气无限。
以上村言野史,不足为信。但在灵源兴建大宋皇家粮仓却是赵构定的,工程在秦桧的监督下,于公元1132年即高宗绍兴二年顺利完工。仓成之日,高宗赵构带着文武百官亲自到皇仓视察,甚为满意,并当即对有功人员论功行赏。因秦桧已经位极人臣,故提升其子为工部侍郎,以示皇恩浩荡。
皇仓建成后,南宋设立了督粮署,负责粮仓的管理,灵源更加繁华:粮船商贾云集,各地运粮船皆集中于此,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非常繁华的集镇。这个集镇因为位于皇仓前面的缘故,习惯称之为仓前。反而,灵源这个名字被渐渐地忘却了。
到明代及清康熙、光绪年间,粮仓加以重建、扩建,声名鹊起,成为当时国家最大粮仓,繁荣一时。
清代粮仓的痕迹在一间老屋里还能找到,就是那些立在屋中碗口粗细的立柱,和它们下面用来放进楔子的楔口。说到街上唯一还保存清代粮仓特征的老屋,刚才还委靡在太阳下面打盹的老人,忽然间换了个人般的精神。
另一个有名的“无虫害、无霉烂、无鼠雀、无事故”的“四无粮仓”是解放后的事了。并不在老街上,而是在老街的延伸段上。先后18次受到中央、省、市的嘉奖,1956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在仓前拍摄纪录片《四无粮仓》,并在全国播放。让全国人民知道了仓前有个全国第一的粮仓。
仓前由来
沿着老街西行,眨眼的工夫,到东首油车门前,是“钱爱仁堂”药店旧址,老屋是一座隔街面河两开间二层楼的街面店房。原来店堂上方有二尺见方的“钱爱仁堂”匾额,现在已经不见,但墙上“钱姓墙界”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提起钱爱仁堂,恐怕没多少人晓得,但说起“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估计全中国至少一半的人会知道。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发生在余杭,而城东十里的仓前“钱爱仁堂”却无端牵连进去。
药店建于清咸丰年间,“钱爱仁堂”店主是钱坦钱恺兄弟。兄弟俩做生意很实在,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而且常常做施药、赊账的好事,赢得四乡八村老百姓的信任和尊敬。钱爱仁堂自制的治中暑发痧的“诸葛行军散”、“辟瘟丹”等成药在余杭一带颇有名气。
钱坦和杨乃武素不相识,后因杨乃武被诬告与小白菜奸情,砒霜杀死小白菜丈夫,在杭州府大堂熬刑不住,胡乱口供乘船路过时看见过的爱仁堂,钱坦的不幸因此而起。
官府明知此事子虚乌有,但为置杨乃武于死地,以妻儿老母的安危来威胁钱坦,迫使钱坦违心做了伪证。后来,随着案子的升级,钱坦也进了监狱,最后不明不白死了。有说是慈禧下谕旨把一干人犯全部解京重审,他自知伪证罪无法脱免而自尽;有说是浙江官府为求自保而杀人灭口……
但至今,仓前人还是随口把“爱仁堂”叫做“害人堂”。
原来的钱姓药店现在是别姓老人的住家,谈起“杨案”,依然唏嘘不已。说到“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时,无语相对,黯然间,只能作别。
害人的岂是药堂?是人害人;害人的岂是贱民?是官府害民!
害人堂
章太炎
继续西行,离爱仁堂数十米远,是1997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章太炎故居,坐北朝南,宽三间、深三进。第一进为临街3间店屋,第二进为正厅,第三进为二层楼房,整座故居占地688平方米。
进入故居,该故居的墙界石迎面而立,上刻“章扶雅堂墙界”六个大字,下镌“东首依墙直出至河”一行小楷。原称“章六房”,是一座清代建筑,砖木结构。
扶雅堂里挂着很多名人为故居题写的字画。其中以鲍贤伦题赠的“学术宗师,革命先锋”最能涵盖章太炎的生平。
往右走,是章太炎幼时苦读经书的“蛰庵”书斋。这个斋名是太炎先生后来在杭州诂经精舍钻研汉学时的良师俞樾先生为他题的,比喻太炎先生似真龙在此潜居。
书案靠窗,阳光斜斜照进来,刚好落影在案几上的砚台边,房内若有若无地飘着翰墨书香。
最后一进,为章氏的另一房所有,但章太炎曾经在此小住过。此屋约建于民国初年,颇有几分考究新颖。
因为整修的缘故,章太炎故居已是一座空宅,里面的物什均已被有关部门集中保护起来,现在想去看的人可能要等一段时间了。
141年前章太炎生于余杭东乡,在此地居住22个春秋。身后的他与他生前仰慕的民族英雄张苍水一道长眠在西湖南屏山下。
老仓前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章太炎故居重修开放时,镇上很多人都在打听:章太炎是谁啊?是干什么的?
如今,不说镇上随处可见“游太炎故里,尝羊锅美食”的宣传招贴,连洗脚店洗浴城都打上被周恩来誉为“一代儒宗、朴学大师,学问与革命业绩永垂史册”的太炎老先生的旗号了。
龙泉寺
还是往西,走过镇政府,是老街的尽头。一棵几人合抱的大香樟树以百年前的姿势孤立在路边墙下,而它身后盛极一时的龙泉寺已是江湖中的一个传说。
相传,龙泉寺的修造与乾隆皇帝南巡有关。有一年,乾隆南巡来到杭州。出行这天,晴空万里,骄阳似火。皇帝走到半道,精疲力竭口渴难熬,进入仓前镇,在仓前镇西首一座小庙内找到一口井。井水清冽,乾隆大喜,饱饮之后,腹中仍饥,就采了小庙东北角一菜地上的白蚕豆吃。乾隆回京,即令仓前小白蚕豆为贡品。而龙泉寺也因为乾隆而大兴土木扩充好几十亩。因庙中神灵为圣上送来龙饮泉水,该寺便题名为“龙泉寺”,那井就叫做“龙泉”。
这样已经写在纸上的传说,即便归为野史,老底子的仓前人也不认为真有其事,就像乾隆曾经在仓前“掏羊锅”的说法,当地人无论公私,都承认是近几年杜撰出来的。
但龙泉寺的大名,却是实实在在的。有史考证,寺是唐代建的,依地方的名字,叫了灵源院。赫赫有名的收了白娘子的法海和尚,据说也曾经在这里修行。在清王朝鼎盛时期,龙泉寺曾有“灵隐寺第二”的美称,足见当时规模之大,香火之旺。
章太炎曾避难龙泉寺十日,跟寺内方丈相处甚好,整天除谈论国事外,常探讨佛经教义和佛学理论。龙泉寺方丈的佛学思想及见解,为章太炎先生后来在佛学研究上的建树起了奠基作用。
可惜的是,解放后龙泉寺改成了学校,后来学校搬走,地皮卖掉。原学校门口那棵几人合抱枝叶繁茂遮天蔽日的香樟树,和原学校食堂南侧那口极深的古井,成了龙泉寺仅存的遗迹。
我去的时候,寒冬时节,满眼萧瑟。老底子的仓前人说,一年中最热闹的老街在端午闹龙舟时节。
仓前闹龙舟与别的地方不一样,不以竞赛为目的,只为图个自娱自乐,是彻头彻尾的民间活动。端午一到,四方八邻不用招呼,划着龙舟就到街前的河道里汇合了,大概就是章太炎故居前这一段。
仓前闹龙舟比的是谁家的龙舟溅起的水花漂亮,谁能吸引众多看客的眼光,引起赞声一片。最佳境界是龙头深深沉入水中,水从龙嘴灌进去,龙舟抬头时,灌进去的水再从龙嘴喷出来。所以船艄都设有一至两个健壮的小伙,腾挪跳跃压龙尾。
因为是娱乐,所以,仓前龙舟时有失足,划舟人时有落水,往往引得看客们大笑一场。仓前划舟人也不以此为尴尬,反而觉得是一种荣耀。
仓前闹龙舟还有另一种闹法。这种龙舟盛装重彩,划的人悠然自得,透着大户人家的稳重。激烈的空隙中,放下桨,停下舟,任由龙舟在水面浮着,划舟人点根烟,或相互谈笑,或什么也不做,只是闲闲地盘坐舟上。
如此从容风范,是仓前人骨子里天生的,别处人想学也学不来。
仓前老街还有什么?
还有驿道,还有茧站,还有禁河,还有章相公祠堂,还有陈锦镛藏书楼,还有荣亭,还有有程桥……
有些能看到,有些已经看不到了。
离开时,别忘了带点明清时就闻名遐迩的清水丝绵,也别忘了带点肉厚质嫩的仓前竹笋,当然,还有据说连乾隆都赞不绝口的贡品龙泉寺小白蚕豆。
还有时间的话,看看镇南白虎山新石器时代遗存,再去羊锅村掏掏羊锅。
这样特色的老街,全国能找出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