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 中国邮轮旅游的空间地图
(1)
天津:○■■
上海:●■☆■
香港:●■◎☆◆
(2)
大连○★▽
青岛:■○★▽
宁波:○★▽
深圳:■○★▽
珠海:○★
广州:○★▽
海口:●■○★▽
三亚:●■○▽
厦门:■○★▽
(3)
营口:◇
锦州:◇
烟台:○◇▽
威海:○◇
日照:○◇
秦皇岛:⊙◇
唐山:⊙◇
温州:⊙◇
舟山:⊙◇
连云港:⊙◇
惠州:⊙◇
汕头:⊙◇
福州:⊙◇
泉州:⊙◇
防城港:⊙◇
湛江:⊙◇
北海:○◇▽
(4)
北京:◆
(5)
珲春:▲★▽
图二 邮轮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地图
A :环渤海经济圈,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天津滨海新区
国家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区
B: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包括江苏省、浙江省以及江苏省的8个地级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浙江省的6个地级市(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
国家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舟山群岛、上海浦东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上海浦东
C: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以及福建周边的浙江温州、丽水、衢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揭阳
D:珠三角经济圈:包括广东省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深圳
E: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
F:海南、香港、澳门
国家级经济区:横琴岛、海南国际旅游岛(自由贸易区)
G:山东海洋经济区: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两个沿海县。
H:华南邮轮旅游功能区
I:大珲春经济特区(规划)
图三 邮轮旅游的消费需求和能力地图
(港澳台除外)
(1)2010年省、直辖市及自治区人均GDP(美元)
人均GDP10000美元以上
北京、上海、天津(黄色区域)
人均6000~10000美元
浙江、江苏、辽宁、广东、山东、内蒙古(红色区域)
人均3000~6000美元
福建、河北、湖北、湖南、陕西、山西、安徽、海南、黑龙江、吉林、重庆、宁夏、河南、新疆、青海、江西(灰色区域)
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白色区域
2010年中国人均GDP4300美元。
(2)2010年城市人均GDP(美元)
人均GDP10000美元以上
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威海、珠海、无锡、宁波、深圳、天津
人均GDP4000~10000美元
大庆、玉溪、东营、克拉玛依、盘锦、厦门、杭州、惠州、太仓、 江门、昆山、佛山、东莞、石狮、福州、张家港、顺德、苏州、 江阴、温州、晋江、南京、青岛、 泉州、库尔勒、扬州、荣成、石家庄、济南、常熟、南通、长沙、海口、中山、吴江、 镇江、秦皇岛、文登、鞍山、常州、濮阳、长春、扬中、株洲
数据来源相关各地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邮轮旅游将在“十二五”期间正式跨入快速发展期,既拥有前所未有的产业发展机遇,也承载着更大的产业升级压力。对于中国沿海最发达的城市来说,如何加快全球旅游城市群形成,如何加快培育旅游新型优势产业,如何加快实现服务业撬动产业优化升级,将是一场“十二五”大考,而邮轮旅游则是一门必修课。
基于“十二五”规划,涉及邮轮旅游,有三大要点:第一,“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发展海洋经济”。长期以来,滨海旅游业稳居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前列,比如2006年,在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的行业占比靠前的有:滨海旅游业占25.6%,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占24.6%,海洋交通运输业占14.1%,海洋船舶工业占6.2%,海洋油气业占6.2%,海洋生物医药业为0.5%。可见,滨海旅游业是海洋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其产业升级必然之选便是邮轮旅游,比如山东海洋经济区的青岛,便大力开展邮轮始发港建设。
第二,“十二五”规划非常清晰地指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并进一步明确“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意味着,上海、深圳、天津等地旅游服务业必须全面升级,其新型优势产业会是“四大金刚”——高端商务、高端会展、旅游地产、邮轮旅游。
第三,“十二五”规划中关于东部沿海城市有一点提法格外引人注意,即“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邮轮旅游是中国经济融入国际分工、参与国际市场的一个典型产业。无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还是华南邮轮旅游功能区(港、澳、琼),邮轮航线扩展的一小步,却是推动中国走向全面开放的一大步。比如,一个中国游客从香港母港登船前往韩国,中间停靠厦门,他登船后是出境,在厦门停靠时下船是入境,再上船又是出境,一下一上,涉及通关大问题。由于通关手续繁琐,中国游客在国内某些港口停靠时并不下船。再比如落地免签政策,如游客在海南下船,免签能够有效地方便其出行;可是在上海下船,免签只限上海本市,游客在登岸的两天里想去杭州,还得走入境程序,离开又得办出境手续。因此,邮轮游客是开放型城市服务业的一块试金石。
“十二五”邮轮旅游将快速发展,“快速”二字,体现着七个转变:由政府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由航运中心建设,转变为旅游目的地建设;由航运产业集群模式,转变为旅游产业集群模式;由跨国公司的垄断经营,转变为多元企业的充分竞争;由粗放型的产业规模扩张,转变为复合型的产业效益诉求;由市场培育期,转变为市场成熟期;由泰坦尼克式的概念炒作,转变为情感和体验营销。
笔者认为,中国邮轮产业须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导向,优先重视真金白银的“直接经济收入”。据CLIA(国际邮轮业协会)统计,邮轮产业直接经济收入占比前三的是:核心项目(54.31%)、制造业(21.48%)和政府服务(13.64%)。核心项目占比从大到小为:港口服务(33%)、旅行社代理(29%)、航空服务(21%)、游客消费(17%)。邮轮入境游,国内的直接收益是一头一尾,挣的是港口服务和接待的小钱,中间大头基本让外企拿去了。母港出境游,除了极少数国有大旅行社采取“包船”之外,基本还是陪着太子喝汤(邮轮旅游的船票收益是最小的)。
邮轮母港旅游,应以“区域带动量”为核心指标,致力于拉动城市服务经济快速发展,从而有力辐射区域经济增长。比如2000~2006年的北美市场,邮轮旅游发展水平每增长1%, 经济效果就相应增加0.2395%。邮轮港口建设应基于国情,不必苛求邮轮专用码头,应灵活地突出建设邮轮“始发港”,比如青岛、宁波等地。上海应以新加坡为参照,向国际邮轮母港城市升级,通过发展邮轮旅游,切实推动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这将有力推动上海和天津迈进城市化新层次、新阶段。
据CLIA“邮轮旅游时间安排和结伴方式调查”显示,游客出行平均计划提前5.6个月,平均预订提前3.7个月。结伴方式以夫妻为主,占79%,其他分别是朋友同事(26%)、恋人(8%)还有单身(1%)。这种旅游消费方式,决定了“大众化邮轮旅游”模式,即国际邮轮越造越大,建造成本分摊得越来越少,船客越来越多,船次越来越多。虽定位休闲度假,但拼的是规模效益,走的是“量”。和北美市场不同,外企在中国市场却大打“顶级奢侈”“贵族体验”等营销牌,这么做,外企有出于垄断经营优势的考虑,关键是我们自己怎么做。比如,邮轮旅游中的京津关系,就不同于一般的入境接待。从北京出发到邮轮码头要3个小时,往返6个小时,如何开发推广短线产品(3天),这是一个问题。现在,北京对邮轮旅游的市场需求极大,应该顺应中高端的休闲需求,回归“休闲度假”定位,快速做大市场规模,不应走“客”,而应走“量”,结合国情特点,在“邮轮商务游”上做足文章。
令笔者忧虑的是,基于航运中心之上的邮轮旅游,或将困于航运中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航运中心和邮轮港口其实是两张皮,邮轮旅游涉及交通、海洋、旅游三个领域,需要类似“休闲旅游发展委员会”这样跨部门的机构进行统一协调。比如珲春港,距日韩和欧洲航线距离最近,辐射大珲春特区(规划中),东北旅游又长期面向日韩,其新型优势产业为特种旅游、高端商务、旅游地产,极其适合建设邮轮停靠港,可以先行发展。
相关线路:上海旅游线路 天津旅游线路 北京旅游线路 山东旅游线路 厦门旅游线路 青岛旅游线路 宁波旅游线路 深圳旅游线路 浙江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