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民间资本进入铁路投资领域的路径,正变得清晰起来。
“我司会同相关部门对铁路产业投资基金方案的讨论已定稿,将很快上报国务院,然后发布实施。”5月19日,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这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尽管民营资本参与到铁路建设当中的资金量还不算大,但可以肯定的是,铁道部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铁路领域投资。”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董大伟这样告诉本报记者。
撕开一条口子
“该方案早在去年就开始酝酿,现在这个方案是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的。”一位曾经参与该方案讨论的专家说,现在的方案为民企进入铁路系统打开了一扇窗户,至于窗户有多大,只有方案出台了才好说。
“去年发改委发布过‘探索建立铁路产业投资基金’有关工作的消息,当时已有较好工作基础,但是民资对此兴趣不大,最后也就不了了之。”该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今年各方非常重视,铁道部也积极参与完善修订。
本报记者从发改委获悉,去年5月发改委曾披露过铁路领域鼓励民间投资政策的进展情况,此举乃是发改委对实施“新36条”做出的表态。“由发改委和铁道部负责探索建立铁路产业投资基金。”一位专家说,“新36条”中有这样的表述。
就在去年发改委表态后不久,铁路产业基金选择在浙江试点。“去年7月,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与中银集团共同筹建浙商产业投资基金。”中银集团一参与者表示,该基金募资50亿元,用于当地一条铁路建设。
董大伟教授表示,尽管铁道部2005年、2006年均提出对铁路业务范围继续开放,但这些政策在实践中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因为这些业务领域国家一直没有制定实施细则。
记者统计也发现,全国共有合资铁路公司102家,投资规模达2万亿元,但这些合资铁路的民营资本少得可怜。一些合资铁路企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称,愿意参与铁路产业基金,这比投资修路更能实现民资的商业利益。
记者在发改委的一份调研报告中看到,2004年前铁道部投资占比90%以上,其余多为地方政府投资,3年后的2007年,铁道部所占投资比例降至84%,投资主体单一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这一比例至今基本保持不变。
“铁路市场化投融资还尚未破题,而铁路产业基金只是为民资进入铁路投资撕开一条小口子。”多位专家断言。董大伟表示,铁路这种传统垄断领域投资巨大,规模稍小的民企难涉其中,“但愿类似上述的基金能为中国铁路吸纳更多的民资。”
民资新机会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认为,民资进入铁路投资的道路一直坎坷。该所另一位研究员王元京告诉本报记者:“建设铁路需要大量资金,国家鼓励民资进入,目前投资的条件正在改观。”
更多的专家说,仅靠铁路建设基金和银行贷款,将难以支撑庞大的铁路建设计划,“现在,新上的高铁项目很多,投资很大,更需要民资进场。”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表示,“今年,铁道部确定投资规模745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规模6000亿元,铁路建设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然而,铁路建设方面存在资金缺口巨大。按照铁道部投资计划需要在未来5年内,筹措共计2.8万亿的巨额建设资金。若要实现上述目标,至少1万亿元的资金缺口急需社会资本参与。
如此巨额的资金来源有何保证?“有保障但压力也不小。”王勇平在回应记者的疑问时,特别提及铁道部推进既有铁路股份制改革,吸引大量民间资金投资铁路建设。铁道部总经济师余邦利称,地方政府和上市融资等方式筹资约占铁路总投资的30%。
此前,铁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为税后利润和累计折旧、建设基金、债务融资等三种渠道。“相对来说,社会资本进入铁路系统相对缓慢。”罗国三也坦言,“新36条”发布一年来,铁路领域的改革进展缓慢。
“现在炒房、炒煤不现实,民间投资进入铁路不失为一个新的选择。”一位投行人士说, 民间投资大有作为。
除铁道部高调表态“要广泛吸引民间资金参与铁路建设”外,事实上,民间资本一直在为铁路系统注入新鲜血液,只是步子太慢。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2006年大秦铁路、广深铁路从股市上募资150亿和103亿;2007年铁龙公司在资本市场再融资7亿元,同年平安保险出资160亿元,在京沪高铁项目占比13.93%。
“这些进入铁路系统的社会资本,相比于铁路建设巨额的投资显然差距悬殊。”交通专家姚令侃称,投资铁路需要大量的“闲置”资金。
不过,浙江某制造业负责人李辉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只要铁道部制定好民资参与规则,民资乐意参与铁路投资。“温州的民资最近3年的数据分别是6000亿元、8000亿元和10000亿元。”李辉说,如此大数额的民资投资,如选择铁路领域必定大有作为。
相关线路:浙江旅游 温州旅游 北京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