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拎着化纤袋和一双竹夹,眼瞅着道路和草丛,小张又细细走了一遍卫生责任区,仅“收获”一个小矿泉水瓶子。
做了8年凤阳县禅窟寺风景区卫生管理员的小张,对游客文明很有发言权。“黄金周最近几天,游客越来越多,景区每天要处理许多垃圾。游客虽多了,垃圾虽多了,但是乱扔的却少了。”
一则小事,让凤阳县旅行社导游小梅深受触动。国庆节那天,她带南京市一个旅游团到韭山洞风景区。吃午餐时,10位高大健壮的游客,只在点了少许几个小菜和食物。她感到奇怪,以为他们身体不适,上前询问,10位游客说:“我们一不是心疼钱,二不是不舒服,是怕吃不完。不够吃可以再点,这样就不会浪费。”常年带团的小梅感到,自从去年国家文明办、国家旅游局联合开展“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提升活动”以来,游客行为有了很大改观。
“以往带团,一些游客乱扔垃圾,抽烟喧哗,让人侧目而视,导游也很尴尬。今年以来,这种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凤阳县某旅行社负责人说。
凤阳县明皇陵负责人陈汉权认为,这个黄金周,文明旅游,正在由“外在号召式”向“内在习惯性”转变。而文明本来就是一种自觉行为,只有化为一种内在的习惯,才能真正实现文明旅游。
据业内人士分析,促成这种转变的因素有三:从硬设施而言,作为全省“旅游经济强县”、正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凤阳县,其境内8大景区景点大力完善了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并在游客较为集中的场所通过鲜明、醒目的标语、标识等进行文明提示。要让游客文明,旅游行业需要更文明,从软因素而言,凤阳县旅游行业系统自身文明素质有了较大提升。此外,文明旅游的总体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文明旅游氛围强化,文明旅游意识正渗透入游客心中。
但是,禅窟寺风景区管理人员还是有些烦恼:“游客对一些基本旅游文明规则,大多已自觉遵守。但是,一些游客素质还是需要进一步‘规范’。文明旅游不等于旅游文明,它不只是旅游行为的文明,更多折射着一个社会的公民素养。”目前,社会价值观念深刻变动,而旅游不文明是生活中各种不文明现象的集中反映。文明旅游不能只靠旅游部门,而要整个社会体系的力量,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完善,而这本身就是个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