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大,酒吧不少。富有小资情调的兰桂坊(LanKwaiFong),灯红酒绿的湾仔骆克道,流光溢彩的九龙尖沙嘴,都是酒吧集中的区域。一位喜欢泡吧的香港朋友曾经对我说,如果每天晚上泡一家酒吧,每天选取的酒吧都不同,单是兰桂坊、湾仔、尖沙嘴,估计三个月也玩不完。不过名气最大、富有特色的酒吧区,非兰桂坊莫属。
还没到香港工作的时候,就从一些介绍香港的书中了解到兰桂坊。到香港工作后,不禁就有到兰桂坊看看的念头。
兰桂坊位于港岛中环皇后大道中的南侧。从我居住的铜锣湾乘车过去,不过15分钟的车程。也许是寄予的期望值过高,到了兰桂坊,初步印象感觉“不过如此”。两条平行的步行街,外加一小段连接两条步行街的大道,实在不能和我想象中的浪漫情调相比。步行街不长,每条街步行不过七八分钟路程。街道两旁的酒吧门面狭小,灯光黯淡,布置也没什么特别。不过每走两三步,都能见到一两个“老外”端着酒杯当街而立,边饮边聊,确实在内地酒吧中难能见到。“外籍人不少,以白领居多,是兰桂坊的最大特色。”香港朋友介绍说。
至今,整个兰桂坊区域已开设了超过50间酒吧食肆类消费场所,店名和装饰十分西化,洋溢特有异国情调,被誉为香港特有的文化特区。每天下午5时到8时是“欢乐时光”时间,酒吧里挤满了下班的白领一族。“欢乐时光”(happyhour)意指白领下班到晚饭之间的一段时间。
因为受英国文化的影响,香港人通常下午3时左右会有喝下午茶的习惯,而晚饭时间则在8时左右。所以happyhour是上班族与同事喝两杯啤酒、吐吐苦水的好时机,此时酒水也比晚上便宜。而晚上9点开始,则有许多时尚新潮的年轻人及外国人来酒吧饮酒娱乐,灯红酒绿,五光十色,愈夜愈精彩。最热闹的是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兰桂坊节、食品节等等,兰桂坊都要举行街道嘉年华会。
兰桂坊的酒吧一直保留着欧洲酒吧和夜总会的风格。香港朋友带我进去的是一家名为LADOLCEVITA97的英式酒吧。这家酒吧每周四和周六各有一次免费表演,演出的内容有萨克斯演奏、西部歌曲弹唱、劲舞等。酒吧的女招待看上去都是本地人,但与我们交流用的是一口英式英语。尽管我故意用普通话和不很灵光的广东话点酒水,她愣是坚持用英语回答我。
香港朋友介绍说,长期以来,英语是兰桂坊社交语言。这大概也是许多朋友说的“不会讲英语,去了兰桂坊也是白去”的缘由。不过,随着内地旅游业放开,到兰桂坊的内地游客日益增多,一些酒吧服务员也开始说普通话。兰桂坊每家酒吧DJ与调酒员是最忙的人,与吧台外闲谈的客人形成鲜明的对比。酒吧的女服务员除了迎送客人、端送酒水外,她们总是陶醉地随着音乐轻轻地扭摆身姿。
兰桂坊虽是香港白领出没之地,但消费并不昂贵。特别是近年香港经济陷入低谷,酒吧更纷纷用低价吸引客人。一杯鸡尾酒也不过二三十港元,一杯加冰的伏特加50元港币,酒吧还为所有客人免费提供花生、无花果等小食品。一瓶355毫升的嘉士伯啤酒,一些酒吧最低时仅卖15元。不过,在香港酒吧饮酒,与内地酒吧有很大区别,每次叫酒水,都要随即付费,一般还要付给酒吧服务员一定小费。
我们逗留的那家酒吧正好在周末推出免费表演,我们来得正是时候。我们各要了一支啤酒,选择一个靠角落的位置坐下,欣赏吧池中央一个歌手演唱一首又一首英文歌曲。夜幕更深,酒吧里的人更多了,后到的客人没有座位,就要了一杯酒水,依立在走道边,闲散地观看表演。酒吧里的歌手挺会把握气氛,演唱的乐曲时而节奏激越,时而又很婉约缠绵。
已近凌晨,我们走出酒吧,慢行于兰桂坊,夜色中的男男女女兴致正浓,并无离意。倒是整个区域增添了浓厚的老外们惯用的香水味。一家酒吧正传来林心如的《夜宿兰桂坊》婉约歌声:“兰桂坊是什么?兰桂坊是爱情迷失的路口,兰桂坊是酒醉的柔肠,兰桂坊是情愿被谎言灌醉的小女人,兰桂坊是爱在倒数时刻剩下的憔悴的吻……”
作为国际都市及中西文化交融之地,香港居住不同种族的欧美及亚洲人士。八十年代起,兰桂坊这片邻近中环商业中心的破落小巷,渐渐成为外地居港人士的聚集地;再加上当时大量回流的海外留学生与社会经济急速成长,兰桂坊瞬间变成一个逃避社会压力的烟花场。
另一方面,人们对目前的生活不再感到满足。尔后,这里渐渐发展成目前所见的各种多元化的酒吧、食肆,因而改写了兰桂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