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熊猫基地、四川大学联合共建的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日前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这是大熊猫研究领域唯一一个国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标志着熊猫基地自此站在大熊猫保护科研的最前沿。
“我们将力争用5年的时间,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昨日下午,该实验室主任、熊猫基地主任张志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建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是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申报要求十分严格,竞争也十分激烈。
据了解,实验室从1997年创建至今,刚好10年。“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取得这样的成效,这在国内来说无疑是一个奇迹!”该实验室在针对大熊猫、华南虎等濒危动物的保护研究工作中取得一系列成果,目前已经取得各级研究成果奖50多项,超过国内外同行同领域研究成果的总和。通过运用这些研究成果,推动熊猫基地圈养大熊猫种群从最初的6只发展到目前的67只。同时,该实验室也逐步成为代表中国濒危动物保护研究领先水平的重要科研平台和培训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构建一个国际技术平台,聚集全球所有科学家的智慧、资金等,来对包括大熊猫等在内的濒危动物进行保护研究!”张志和告诉记者,这次被列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整个实验室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实验室将重点抓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实验总部的建设,同时继续在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上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资金、人才等。
目前该实验室已经确定了重点研究方向,将围绕繁殖生物学、保护遗传学、保护生态学以及疫病防控学方面进行重点研究。“最重要的就是,以这些科研为中心,促进四川和成都大熊猫品牌战略的全球推广,从而提升整个成都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