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场三期扩建后,年旅客吞吐量将大大提高。
扩建工程前期报批工作已全面展开,建成后厦门机场年吞吐能力将从1500万人次提高到2500万人次
【核心提示】年吞吐能力达2500万人次、能够满足世界最大的F类客机“空客A380”起降……厦门航空港集团21日透露厦门机场三期扩建部分规划方案。据悉,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将在目前二期基础上,从飞行区、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旅客航站区、货运区四大方面着手,扩建工程预计持续到2015年。
机场二期已趋饱和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是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民航总局规划定位为未来的中型门户枢纽机场,是厦门市重要的口岸。截至2007年底,直接通航城市62个,其中国内43个,国际及地区19个,已成为连接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东北亚的重要区域性航空枢纽。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于1982年1月开始修建,1983年10月正式通航使用。1997年二期扩建工程建成后,使机场成为4E级国际机场。年设计旅客吞吐保障能力可达1200万人次,设计年货邮吞吐量约25万吨,高峰小时旅客流量3000人次-4000人次,高峰小时起降架次32架次。
10多年来,随着特区经济快速发展,机场二期工程规模已不能满足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且现有布局已不能适应自身运营发展的需要。2007年,厦门机场旅客吞吐量为868.5万人次,其中出入境旅客为150.9万人次,已近饱和,扩建势在必行。
将延长跑道至3600米
目前,机场二期存在问题包括飞行区站坪太窄;现有跑道不足;登机桥偏少、国际区拥挤;货运处理能力受用地限制;航空公司基地用地少。此次三期扩建,将对目前机场的飞行区、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旅客航站区(候机楼)、货运区四大方面进行扩建,可谓“脱胎换骨”。
厦门航空港集团21日透露了候机楼的部分扩建方案。据悉,目前候机楼能满足年吞吐量1200万人次的需求,极限大概在1500万人次,三期将新建一座年吞吐能力为500万人次的国际候机楼,改变目前国内、国际候机同在一楼导致空间紧张的局面。另外,三期还将拆除一期的老旧候机楼,建设远机位候机楼,专门运营廉价、支线航线,其年吞吐能力也为500万人次。这样,三期工程建成后总吞吐能力将达2500万人次。
在飞行区方面,机场跑道扩建相关尺寸计划按照F类飞机(如空客A380)运行要求进行,将延长跑道至3600米,增加滑行道长度,并相应加宽跑道。但之前“新建一条跑道”的规划方案目前未确定。另外,因机场吞吐量增大,将扩大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建筑面积,以满足机场未来的正常运行;初步考虑按照100万吨~120万吨/年的处理能力规划进行货运区扩建。
目前,工程的前期报批工作已全面展开,机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正在积极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