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婺源县镇头镇游山北村200多户村民敲锣打鼓,把一面“全心为民排忧解困”的锦旗送到镇党委、政府,感激镇村干部为村里开通了一条机耕道。村民们不再肩挑背驮,不再翻山越岭,200多亩农田不再抛荒。
婺源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是国家级文化与生态旅游区。近年来,随着文化生态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中国最美乡村”品牌闻名中外,打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环境品牌,成为该县推进“一个中心、三大产业、一个大公园”建设的关键。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从源头上预防减少。该县在坚持严打、严管、严治相结合的基础上,深化落实县领导接访制,成立涉农信访、涉法涉诉、企业改制等七个工作协调小组,畅通信访渠道。整合各方调解资源,在全县16个乡镇建成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千名干部进村入户成为宣讲员、调研员、办事员、联络员、监督员“五员”。
为增加和谐因素,该县还大力实施民生改善工程,增加群众幸福感。今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6049万元,实施再就业、社会保障等“八大民生工程”。为搭建“连心桥”,该县积极构建为民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为民服务代办”、“半月进村入户”、“有话跟我说”等为民服务活动,广大干部争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一年来,该县共为民办实事2万多件。同时,积极开展帮扶创建平安村。挂点单位积极为帮扶村发展献策出力,协助调处矛盾纠纷,督促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和谐因素的增多,有效筑牢平安创建工作的基础,提升和谐平安创建的整体水平。
精品景区是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示范区中的经典之作。为实现景区零发案的目标,促进景区和谐发展,该县一方面组织旅游、工商、卫生、交通、消防等部门对景区景点进行大排查,确保旅游交通、游览、餐饮、娱乐各个环节的安全。另一方面,重点加强景点群防群治工作。成立景区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景区内旅馆、商店、摊位、娱乐场所签订《治安防范责任书》,与各农户签订《安全文明责任状》和《古民居保护协议书》,将景区内农户每年旅游分红与景区治安防范及保护相挂钩。设立景区警务室;聘请村民代表、导游员为治安信息员,组建景区卫生管理协会和古村落保护协会,协助镇、村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开展“十户联防”活动等,形成了多方联动的平安建设工作网络。
“平安和谐景区”品牌的打造,使干群精神面貌出现“两少两多”:脱离群众的干部少了,沉入基层的干部多了;上访的群众少了,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的多了。今年上半年,信访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9.3%。目前,全县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案件、无村民犯罪、无村民越级上访的“四无”村达到95%,2006年被省综治委命名为“平安县”和“安全感调查公众满意县”,2007年全县16个乡镇全部被市综治委命名为“平安乡镇”,在上饶市第一个实现“平安乡镇”创建达标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