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在纷纷细雨中来到梅县雁洋镇虎形村,经叶剑英纪念园建设管理部门特别批准,率先进入正在紧张布展的叶剑英纪念馆(叶剑英纪念园的核心区)和园区。记者在刚刚落成的纪念馆宽畅庄重的展览大厅里,见到了许多第一次向世人展示的珍贵历史图片、手稿、资料和实物,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叶剑英元帅在半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一个个辉煌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动人故事。
新闻背景
今年5月1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之一、党和国家、军队的卓越领导人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
为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经过建设者们2年紧张施工,全国百家著名红色经典景区之一——地处梅县雁洋镇虎形村的叶剑英纪念园首期工程于近日基本完工,并将于今年5月13日纪念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活动时正式对外开放。
叶剑英纪念园首期工程投资1.27亿元、占地482亩,按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精心打造,为我省首家集弘扬伟人风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客家传统文化和发展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现场探访:
馆藏叶剑英资料全国最丰富
据叶剑英纪念馆王副馆长介绍:2004年,梅州市委、市政府及梅县县委、县政府以叶剑英纪念园被列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契机,决定依托原有的纪念馆,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精心打造叶剑英纪念园,并于2005年5月5日奠基动工。
纪念园共分为四个功能区,其中人文景区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剑英故居为核心,按照文物法规定,以修复和维护为主,基本保留原有建筑、植被及水塘等。生态林区中结合蜿蜒的山道布置“叶道英亭”、“心系赤子”石刻,观景台、果园等,其间点缀休息游廊、亭子、石刻等小品。纪念园内旅游休闲服务区内设置有模拟军事训练基地、农家乐园、植物园和客家风情街。
纪念景区的核心区是叶剑英纪念馆,纪念馆南北两面墙的结合处,利刃似的墙体像一把出鞘的短剑傲指苍穹。纪念馆门前的广场上,新落成的叶剑英铜像手拿草帽俯身坐在石头上。屹立在铜像后面的纪念馆,以土黄色大理石为主色。
王副馆长介绍,新建成的叶剑英纪念馆建筑面积为6400多平方米。其中展览厅面积为2000平方米,展线长达320米,展出的相片有600多幅和一大批珍贵的手稿、资料、实物和艺术作品。
纪念馆内珍藏的纪念叶剑英的珍贵历史图片、手稿、资料和实物在全国博物馆中是最丰富的。展线中有许多历史图片、手稿、资料和实物是第一次展出。
回乡故事:
秘密回乡调查土改
据原有史料记载,建国后,叶剑英曾经于1953年、1971年和1980年三次回梅县视察。其实叶剑英1951年便有一次回梅县调查土地改革的秘密之行,但此行原有史料一直没有记载。为了还历史真实,纪念馆增加了这部分内容,首次展示了叶剑英1951年秘密回故乡之行。
据叶剑英纪念馆馆长李健贤介绍,为了解梅县的土改情况,1951年6月下旬的一个夜晚,叶剑英从广州乘吉普车于第二天早上9时抵达梅城,他顾不得一夜舟车劳顿,倾听当时的梅县专员卢伟良用2个多小时汇报梅县开展土地改革的情况。接着叶剑英叫随行人员从梅江码头上船,沿梅江而下回雁洋,一路上,叶剑英与船工用客家话聊天,当晚便住宿在船上。
第三天一大早,叶剑英踏上了他离开了34年的故乡土地。
关注广东:
提出以珠三角为经济“龙头”
建国初期叶剑英主持广东工作时,便提出以珠江三角洲为经济建设“龙头”和“面向海洋”、重视广东墟镇工作和侨务工作、引导华侨参加祖国建设等战略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据王副馆长介绍,1979年、1980年和1981年,叶剑英不辞辛劳,先后风尘仆仆地视察了刚开始建设的深圳、珠海经济特区,以及海南岛和梅县地区,他是当时第一个到深圳、珠海经济特区视察的中央领导同志。他对广东农村和城镇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一两年时间内所发生的变化表示很高兴,并对广东省的工作作了许多重要的指示。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