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合作,呵护文化遗产 2000年11月,龙门石窟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龙门石窟管理局按照“保护文化遗存,挖掘文化潜力,丰富文化内涵,提升 ...
拓展合作,呵护文化遗产
2000年11月,龙门石窟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龙门石窟管理局按照“保护文化遗存,挖掘文化潜力,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的思路,坚持走“内引外联、开放合作”的道路,积极拓展国内外合作领域,并引进先进技术,细心呵护宝贵的石窟文化资源。
期间,景区积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完成了石窟区地质调查、水环境调查、植被影响调查、地形测绘和试验洞窟测绘;与意大利合作开办了石质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建立了保护试验室;与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合作实施“奉先寺至万佛洞窟顶漏水综合性治理”工程;与清华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联合签订了“龙门石窟数字化工程”合作协议;与北京大学合作进行“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项目等工作。
几年来,龙门石窟景区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很好地保护了石窟文化遗产资源,极大地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内涵,并向世人充分展示了石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使景区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景区共接待游客130万人,门票收入7300万元,综合收入9525万元;截止到今年10月,景区共接待游客154万人,门票收入8052万元。
创新发展 让生态与文化和谐共生
为进一步挖掘石窟文化内涵,创新发展模式,丰富游客文化感受,把龙门石窟景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精品,龙门石窟景区于今年4月正式推出了“夜游龙门”项目。
据龙门石窟管理局局长李振刚介绍,“夜游龙门”项目是龙门石窟管理局在2003年年底提出的,经过三年的规划、论证和设计,最终获得了国家文物局批准。在该项目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巧妙地运用了现代化科技手段的亮化方案,采用温度和紫外线辐射极低的冷光源等高科技材料进行施工,投资500余万元将绵延1公里的龙门西山上十多个重点洞窟呈现得金碧辉煌,使其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又能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
此外,还给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夜游龙门”游览活动内容,包括在东山香山寺、北部龙门大桥、南部漫水桥上安装了七彩灯管变幻闪烁,在碧波荡漾的伊河上放置了6艘由灯光饰品装饰的仿古画舫船等。还特别推出了奉先寺武则天礼佛大型表演、香山寺琵琶、古筝、扬琴演奏等活动项目。
夜游期间,游客不仅可以穿上武皇礼服的服装照相留念,还可以乘船点亮荷花灯,放置伊河中祈求心愿。
“夜游龙门”项目的推出,是龙门石窟景区创新发展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它充分展示出了夜间石窟艺术的恢弘气势和匠心独运、别具一格的佛教文化内涵,使游客感受到天地一体、山水一色、人佛合一、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和谐相融的美妙意境。生态与文化二者和谐共生的意境在景区内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弘扬石窟文化 塑造世界品牌
龙门石窟景区的历史文化特征首先是石窟文化,保护好龙门石窟,是构建“文化龙门”极为重要的方面。龙门石窟管理局专门制订了《龙门石窟2002-2020年战略发展规划》,从石窟保护、石窟研究、信息资料、宣传展示、安全保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目标。
“弘扬石窟文化需要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并积极策划、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与游客互动,使其在提升景区品位的同时,塑造出景区自身品牌价值。”李振刚说。
近几年,龙门石窟景区先后打造出了香山寺“盛世钟声贺新春”、武皇礼佛、白居易后裔千人祭祖、白居易诗歌国际研讨会、中外游客“中秋赏月”等活动,举办了各种图片展、国际书法旅游节、摄影展、龙门石窟佛教文化与艺术讲座等,使博大精深的石窟文化得以弘扬。
通过“文化龙门”精品品牌的打造,不仅最大限度地呵护了龙门石窟的文物遗迹,而且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了龙门石窟景区的历史文化,使“文化龙门”展现出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迷人风采。